“替代性心理创伤”


在点击发送早已写好文章之前(2020年2月6日晚),突然看到那个众所周知的噩耗。同一天,几乎同时,某省公布了立功受奖的喜报。

敲这些字的时候我的手都在抖,

我知道,“ 替代性心理创伤”又一次袭来。

这些日子,尽管安全无恙地宅在家里,但大家有没有如下症状:

面对24小时不停滚动的YI情新闻,感到严重的不适,心悸流泪,头痛恶心,在崩溃的边缘来回拉扯……

看到YI区的同胞受苦受难,仿佛感同身受,易疲劳,体能下降,做噩梦,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

看到某些丑恶行径,感到愤怒、绝望、久久不能恢复平静……

看到一线的医生和护士如此艰难与辛苦,却在跨年夜只能啃饼干,更觉得充满罪恶感……

“替代性心理创伤”

今夜因他,全国泪奔

如果你出现了上述状况之一,你必须知道,这是一种心理障碍,叫做:“替代性心理创伤(VT)”

替代性心理创伤

“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简称 VT)主要指: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

这些异常现象,通常都是出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精神崩溃。

替代性创伤(VT)与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比,前者是得知他人创伤经历后发生的,后者是直接遭受创伤引起的。 

简单来说,因为看到他人的苦难,产生共情,好像自己也正在遭受类似的创伤,或产生负罪感,都属于这类心理问题。

算是因同情,共情产生的PTSD吧。

悲剧的是,越是善良、敏感、情商高、有良知的人,越容易出现这种心理障碍。

《奇葩说》里,黄执中说的“听得到远处的哭声”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金陵十三钗的原型,传教士明妮·魏特琳( Minnie Vautrin ),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金陵女大保护了许多女性,救护了许许多多中国难民、妇女的同时,因为目睹了大量的罪恶、苦难,因替代性心理创伤而引发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在离开南京一年的时候,她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生命。

无独有偶,多年后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在大学图书馆偶然发现魏特琳的日记,由此写成《 The Rape of Nanking 》一书。同样因为长时间看到太多阴暗、恶性的东西,于七年后开枪自杀。

“替代性心理创伤”

《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张纯如

所以,尽管VT因善良、富有同情心、良知而起,但任由发展,也是挺严重的。需要疏导。

疏导

必须说明一下,我虽然有ACI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并不具备执业能力。这篇文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人认识到“替代性心理创伤”的存在,所谓疏导,其实我并没有资格。

切记,如果感到自己症状严重,还是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甚至心理医生的帮助。

我只是聊聊自身的经历。看到后面你会知道,这也是我疏导方式的一种。

回头看看,几次灾难性事件中,我其实都受到过VT的困扰。比如:

  • 庆阳女生跳楼
  • 保定男童坠井
  • 新城董事长猥亵9岁女童
  • 新晃一中的操场埋尸案
  • 贵州女大学生吴花燕
  • 无锡某社区活埋小猫

回头看看这些事,多是和孩子有关,这是我作为一个父亲的软肋。

当然,我还养了2只猫,所以活埋小猫那个也把我气的不轻。

“替代性心理创伤”

这个春节的主要玩伴

愤怒,绝望,罪恶感,工作分心,这些我都体验过。

幸运的是,我并没有头疼、噩梦、失去理性等更严重的症状,大概顶多算是一般性心理问题吧。

在体察到自己的不良情绪时,我想了些办法,及时纾解掉了,这里分享一下。

首先,是要说出来。

朋友是干啥用的,就这个时候。发泄、倾诉、控诉,都可以。

我呢,是去各个微信群窜,有时都不用发言,看到别人吐槽的和自己相似,都能缓解很多,仿佛替自己出了口恶气。

我还有个不良习气,是去群里怼人,尤其是我觉得三观不正、逻辑欠缺的那种,给自己找优越感。当然这个很不好,不要效法。

其次,写下来。

上面的几件事其实都对应着公号文章。敲字的过程就是思考-梳理-冷静的过程。至于说,文章要避免单纯的情绪发泄,减少戾气,我得继续修炼。这里必须得向我不多的读者们道个歉,你们被我客观上利用了……当然,写公号的人少,在纸上划拉划拉也行啊,练练书法也是不错的。

第三,做点儿什么。

老实讲,气愤到极点,我会对整个世界产生深深的恶意。

那是一种非要做点儿什么的感觉。

比如庆阳女生跳楼、吴花燕的遭遇,瞬间的想法是,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啊,一起毁掉算了。然后我就想,人间不值得,何必烦恼。身边的一切才值得。

——其实,这才是李诞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既然非要做点什么,好吧,不如去给闺女做个奶茶。

“替代性心理创伤”

嘟记奶茶,独门配方

不如和父母、小乖(中间那个泰迪)逗逗闷子。

“替代性心理创伤”

照着摆件摆拍

不如喂喂流浪猫。

“替代性心理创伤”

十个橘猫九个胖

不如打赏一下在疫情中顶风冒雪的快递小哥儿。

“替代性心理创伤”

我觉得第三点最重要,也最有效。

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彼之道,还诸彼身”的破解方法。“替代性创伤”的易感者一定是共情能力强的纯良之辈,既然容易共情苦难,就一样容易共情快乐。

让身边的人开心快乐,这是自己的小确幸——从“替代性创伤”转换为“替代性快乐”。然后会发现,这个世界也并不是那么差劲。

所以,面对“替代性创伤”,说出来,写下来,做点什么。

人间不值得,身边的一切才值得。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