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之下现金为王!现金流成为机构“生死线”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几乎所有企业做了一个急刹车。

首先,这个阶段,企业最重要的事就是开源节流。

但许多企业到这个阶段,会走入一个误区:过度恐慌。一旦过度恐慌,就会导致执行过猛,本来只是内伤,却让自己伤筋动骨,活活把自己给整死了。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

根据你行业现金流规律,把开源节流的目标定为:3-6个月的现金流。如果条件允许,10-12个月以上的现金流会更加安全。

如果你的现金流在3个月以内,这意味着你的经营情况将非常危险,必要时可以考虑极限节流的方案。

有了目标以后,执行起来就有了指引。具体怎么做呢?这里,先来谈谈节流。因为节流是最快见成效的动作。节流往往会很痛,因为它意味着你需要不断割舍许多原来你觉得似乎都有必要的开支。

但,想想如果你不坚决节流,你只有不到3个月的生命,你还会心软吗?所以,想明白后,一定要坚决执行。

节流也有很多策略,这里分享关于节流的8条具体建议:

1、砍掉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延迟支付货款等应付款;

2、尽可能降低你的租金成本;

3、砍掉所有3个月内不能产生现金流的产品和业务;

4、尽可能减少人力成本,但不要忘记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5、尽可能缩减不必要的营销成本,但如果是正回报的营销投入,反而应该适当增加;

6、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原材料成本或研发成本;

7、延长账期,贷款期限,申请补贴,税费减免或豁免部分债务;

8、千万不要忽视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也是成本,应及时止损。

在错误的路上,停止就是前进;在错误的事情上,每多一秒都是浪费时间。

因此,企业的节流动作,建议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考虑到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机构,关于中小型机构节流的时限,建议是:黄金14天。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一定会问,这个阶段,到底节流更重要还是开源更重要?应该先干节流还是先干开源?

答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受了很重的伤,严重失血。这个时候,你觉得应该先止血还是应该先输血?

开源是个很大的话题,相对节流而言,难度更大。企业创始人会面临很多选项,比如可以去寻求贷款,去融资,也可以狠抓销售,通过销售收入增收。注意!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犯错的时候。

到这个时候,企业创始人会陷入一堆看似都十万火急的事情之中,很容易就会忘记哪个是优先级,容易顾此失彼,乱了方寸导致全盘皆输。

把开源也分成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销售增收,一个是寻找新资金。这时问题来了,这两个应该先抓哪个呢?

答案依然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也是类似的道理,销售收入相当于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而新资金则是来自外部的输血。


当企业现金流不到3个月的时候,同时处理好这两件事都十分重要。基于以往处理危机的成功经验,结合当下疫情的情况,给大家一些建议。

关于销售增收的4条建议

1、加速开展全员营销;

2、积极开展线上销售,特别是私域流量营销;

3、积极尝试社群营销,直播,短视频+私域流量组合拳;

4、精准开发支付能力更强的高净值客户或中大型客户。

关于寻找新资金的5条建议

首先,找合适自己的融资渠道;

创始人的个人经验,专业属性,行业背景,人脉圈子基本就决定了适合他的融资渠道。

举个例子:互联网创始人,更适合找VC;而传统行业创始人,更适合找个人或银行或金融机构。中国有很多民营企业老板,也许朋友间或民间借贷就是最适合他的方式。

第二,找适量的钱,不是越多越好;

很多企业家喜欢贪多,总是想尽可能融(借)更多的钱。其实,并不是融(借)的钱越多越好,也不是你想融(借)就能融(借)到。

有几个原因,借超量的钱可能会陷入被动的条款里,如更高的利息,更短的周期,以及更多的限制性条款;借超量的钱以后,很容易主动或被动进行冲动性扩张,而不是稳健发展,后续由于企业自身或者行业原因导致的萧条,资金链一旦断裂,基本没有翻盘的余地。

所以融(借)钱的多少,应该视企业真实的需求而定,既不贪多,也不要拒绝。合理就好。


危机之下现金为王!现金流成为机构“生死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