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這類考生高考直接加20分!應屆考生:我太難了!


2020這類考生高考直接加20分!應屆考生:我太難了!

隨著新冠肺炎情況的逐漸好轉,越來越多的援漢醫護人員踏上了回家的路…

這些醫護人員無疑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最值得人們尊敬的戰士,因此,多地紛紛出臺政策對抗議一線人員進行獎勵。

2020這類考生高考直接加20分!應屆考生:我太難了!

3月20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近日出臺通知,稱被認定為烈士及獲得表彰的醫務人員子女,在入學升學方面按規定享受相關待遇。

被認定為烈士的醫務人員子女,享受就近就便入讀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當地中考照顧政策;參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的,在文化課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20分。被認定為烈士及獲得表彰的醫務人員子女報考高等學校,提供備考、應考、志願填報等環節專項服務。

2020這類考生高考直接加20分!應屆考生:我太難了!

高考承載了萬千家庭,尤其是普通甚至貧困家庭的夢想。“加分”這類關乎錄取的舉措,更是敏感神經。

不出意外,消息一出便引發熱議。

反對的理由總結起來主要是:破壞高考的公平性。此前,噹噹網創始人、早晚讀書創始人李國慶在視頻節目《言之有李》中表示,反對抗疫醫護人員子女中高考加分,稱教育資源稀缺,應該保證高考的公平性。

很多人他們認為,醫護人員工作者有功勞,應該給這些真正上前線的人補償,但是不應該獎勵他們的子女。

2020這類考生高考直接加20分!應屆考生:我太難了!

圖源:新浪微博

支持的人中,角度主要為:對孩子而言,加分再多也換不回父母;烈士,是為了國家和人民而犧牲,傾盡社會所有解決烈士後顧之憂,無可厚非。新京報於3月22日發表文章,為“醫務烈士”子女高考加分,合情合理合規,人民網轉載此文。光明時評也寫道:“給予醫務人員及其子女這種程度的褒獎也不是對教育公平的損害,而是為社會作出犧牲與奉獻者理應得到的。”

2020這類考生高考直接加20分!應屆考生:我太難了!

關於高考加分,此前教育部已發佈《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做出明確的要求。具體來說,只有以下的4類學生,將會獲得20分的高考加分。

  • 被各地評定為烈士的子女
  • 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
  • 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
  • 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含臺灣戶籍)考生

除了以上的4類學生,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參加高考,也可以獲得10分的加分。有特殊貢獻的軍人的兒女,也可以獲得優先錄取的資格。

雖然,目前只有黑龍江出臺了給烈士醫護人員子女高考加20分的政策,但是不排除其他各省也會陸續跟進這個政策。

作為選拔性考試,在高考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爭中,每多一分都有可能力壓千人。因此,對於沒有加分的普通考生而言,多一項高考加分政策一定會讓大家覺得壓力倍增。

再加上,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學生都在家備考,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在17省已經明確開學時間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確定自己何時能回到學校。

隨著高考時間越來越近,同學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聽到這樣的政策出臺,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也能理解。

但是,在小萬萬看來,相比於糾結這樣的加分是否會影響公平性,首先要清楚地認識到,從整個國家和社會層面,高考已是最大限度保證公平性的舉措。

然後,就是要明確,高考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成績,養成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才是關鍵

2020這類考生高考直接加20分!應屆考生:我太難了!

圖@河北初三白菜

1 好習慣是自我提高的福利

一個很有名的算式,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很多人會從這裡得到一個結論:“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之後會帶來巨大的飛躍”。

但要注意,如果你每天能夠堅持一個好習慣,那麼一年下來你的結論是37.78,但如果你每天都在一個壞習慣上面浪費時間,那麼累積下來就是0.03。

因此,一個好習慣,會讓你在未來變得更好,而一個壞習慣,只會讓你越來越糟糕。

2 4步打造好習慣

打造良好的習慣體系其實並不難,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最核心的四步:提示、渴求、反應、獎勵

舉個例子:

本來你正在寫作業,但手機突然響了,這是什麼?一個提示!那什麼是渴望呢?手機為什麼響?是不是有人找我?這個時候,你就有了一種渴求,想伸手拿起手機看看。第三步,反應,抓起電話趕緊看。最後,獎勵,滿足了,看了那個信息之後知道怎麼回事了。

這麼簡單的一個過程也是這四步:提示、渴求、反應、獎勵。

所以,只要明確了這四步,就可以逐步去打造一個好習慣了。

2020這類考生高考直接加20分!應屆考生:我太難了!

圖@雲南 小易同學

第一,讓它顯而易見

一是,明確執行意圖,確定自己想要什麼,並且清楚要怎樣做才能實現。

具體的公式:我將在什麼時間在哪裡做一件什麼事情。

比如說,早上八點,在自己的房間開始上網課。

二是,習慣疊加。建立新習慣的最佳方法之一是確定你已有的習慣,然後把你的新行為疊加在上面。習慣疊加的公式:在當前習慣之後,我將進行一項新習慣。

例如,早上起床後,先做半小時的運動;晚上睡覺前,用百詞斬背十分鐘單詞。關鍵是,要把你想要的行為和你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關聯起來。

第二,讓它不可抗拒

讓一個好習慣更有魅力,更加難以抗拒。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叫做綁定喜好。因為我們沒法抗拒那個我們很喜歡的東西,那怎麼樣用那個喜歡的東西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些好處呢?比如說,我很喜歡看綜藝,但是呢,同時我又想鍛鍊身體。怎麼辦呢?我就會在鍛鍊的時候放綜藝節目,其他的時候不看,所以為了追我喜歡的綜藝,我就會自覺開始鍛鍊。

這是綁定喜好,而它的原理,就是把你需要做、卻又有一定難度的低頻動作,與願意做又期待做的高頻動作,牢牢綁定在一起。藉此,讓需要做的事也變得有誘惑力。

綁定喜好的方式還可以與之前習慣疊加的方式並行運用,即:①繼[當前習慣]之後,我將[需要養成的習慣]②繼[需要養成的習慣]之後,我將[我想要的習慣]還是說我鍛鍊的事情,我很喜歡吃糖,所以我會在我換上運動服之後,去開始我今天的鍛鍊,然後當我的運動結束之後,我會獎勵自己兩塊糖。

養成好習慣的方法是讓它變得有吸引力,反之,戒掉壞習慣的有力手段,就是讓它失去吸引力。

第三,讓它簡便易行

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人都是圖省事的,因為我們的大腦遵循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叫做“最省力法則”。

所以,想要養成一個好習慣的時候,就需要讓它變得簡單至極。

但是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明明寫了一堆宏偉的計劃,堅持了幾天,就沒有下文了,這是因為當我們開始為夢想做出改變時,會抑制不住地異常興奮,將計劃制定得太有雄心壯志,導致貪多嚼不爛。

對抗這種狀況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兩分鐘規則。即當你開始培養一種新習慣時,它所用時間不應該超過兩分鐘。比如說,每晚睡前閱讀可以變成“讀一頁”,複習功課可以變成“打開我的筆記”。一個新習慣不應該讓人覺得是個挑戰,而只有當它足夠簡單的時候,即使你不喜歡,你也會堅持下去,因為不費事嘛,順手就做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創造環境”,很多時候人們做出選擇不是因為它們是什麼,而是因為它們在那裡。如果你走進廚房,看見一盤餅乾,即使你不餓,也會不由自主地拿起來吃。這是因為在人類的所有感覺器官中,能力最強大的是視覺。人體的大約1100萬個感覺接收器中,大約1000萬個是專門用於視覺的。

那要怎麼樣給自己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呢?首先是要把所有和學習無關的東西都從書桌上拿走,不要在書桌前做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告訴自己的大腦,書桌就是用來學習的,這樣你的大腦才會在你坐到書桌前的時候條件反射,開始專注於學習。給自己開始投入學習做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比如說我會在開始做題的時候打開我的計時器,告訴自己要開始專注,這樣才會不容易分心。

有時候,成功不是簡單地讓好習慣簡便易行,更重要的是讓壞習慣難以延續。

2020這類考生高考直接加20分!應屆考生:我太難了!

圖@陝西陳同學

第四,讓它令人愉悅

為什麼人們養成一個壞習慣特別容易,養成一個好習慣特別難?因為所有的壞習慣幾乎都是即時滿足,所有的好習慣幾乎都是延遲滿足。所以我們怎麼能夠把那種延遲滿足的東西變成一個即使滿足的東西,這就養成好習慣的難點。因此,在培養那些帶來延遲滿足的好習慣時,我們可以添加一些即時快樂;而在戒除壞習慣時,添上一些即時痛苦。

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叫做習慣跟蹤法。比如說,我自己在書桌前放了一本日曆,每天只要我堅持閱讀一個小時,我就會在當天的日期上畫一個對勾,這種“打對勾”策略就可以為我帶來一些即時滿足感,督促我每天閱讀,而當我堅持一個月之後,看到一頁全都是對勾的時候這種心裡的成就感會讓我繼續這個好習慣。

總結來說,想要養成一個習慣無非就上面這四步,把這四步的任何一步做起來,或者從其中的任何一步切入,都能夠給我們帶來改變。

只要你一刻不停,堅持下去,你將難以想象自己會做到什麼程度,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所以,別人能做到的,你一定也可以,只要你願意改變,願意從現在開始運用上面所說的四大定律,你就能養成自己想要養成的好習慣,戒除自己想要戒除的壞習慣,成為更好的自己!

請相信:“這一刻的自己,能夠做到任何事情!”

文章綜合整理自黑龍江省教育廳官網、人民網、新浪微博、高考直通車及網絡、及網絡等。如有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處理。

2020這類考生高考直接加20分!應屆考生:我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