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爵士乐是在清洁安静的酒吧,装有坚果的罐子,低沉的声音播放着M.J.Q.的Vendome。然后双份的威士忌加冰。”

——村上春树


阅前提示:本文容易使人产生微醺感,嗜酒者请适度品尝。


我们对村上春树都不陌生,灵魂小说家,翻译家,跑步狂人…但今天想分享他身上另一个显著标签——一位爵士乐迷的自我修养。


读过村上春树作品的人,多少都曾领略他的爵士情怀。这份痴迷散落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渗入他日常生活的每帧每画。


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不少人因村上爱上了爵士乐,身边更有真爱粉读者不亦乐乎地从作品中按图索骥,把提及的爵士乐一首不落添加到播放歌单。


而村上春树对爵士乐的结缘,远远早于写小说。


1.


15岁生日时,他收获了一份有特殊意义的礼物。那是一张著名爵士乐鼓手亚特·布雷基和爵士乐信使乐团的演出门票,让村上春树第一次正式体会爵士之美,此后无法自拔地沉浸在爵士乐的声色世界里。


多年后,村上说这样形容那时的自己:“我忽然被爵士乐这种音乐形式所迷惑,我的大半人生都伴随着这种音乐一起度过。”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动荡、不同思潮涌起让人感到迷茫和无力,不少学生选择萎靡放纵的方式应对时代巨浪。


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年轻时候的村上就很特立独行,他不会在乎周围人的惊异眼光,只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那会的他留着一头及肩长发,不刮胡子,穿着旧衣服。他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于是干脆邋遢下去。”


适逢爵士乐在日本流行蔓延,当时在早稻田大学的村上春树经常白天翘课,晚上流连各种地下爵士酒吧,美国文学与爵士乐大概是他短暂逃离世界的方式。


他因为痴迷爵士,有时候为了买张唱片,可以不吃饭,省下来的钱攒够了,就跑去买下心爱的唱片。


2.


音乐对人际关系大概是具有影响力的,虽然没什么理论能明确诠释,但我一直相信音乐是有化学效应的,尤其是在建立一段关系和保持关系上具有催化剂作用。


因共同热爱爵士乐的缘故,村上春树认识了妻子阳子。22岁时,尚未毕业的村上决定休学和阳子结婚。


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与妻子阳子(2006)


日后成为作家的村上,那时却完全没想过靠写字挣钱,他依着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一份与爵士乐有关的工作。


他和妻子拼命打工赚钱,又向岳父借了一笔钱,终于在国分寺开了一家爵士乐咖啡厅,不为别的,只为了一天到晚地听爵士乐。


这家咖啡厅名叫Peter Cat,Peter是村上养的猫,店里会一直播着音乐,周末还会有年轻的爵士乐手来现场表演。


因为对爵士的热爱,村上对于这家咖啡厅也从来不敢懈怠,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初衷,同时也肩负着作为爵士咖啡店老板使命感。


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当年的 Peter Cat 咖啡厅内景


他说:“爵士咖啡店是提供爵士乐的场所。所谓爵士,我觉得就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基准。在广漠的时光之流中,我们的人生是如何在风中闪光的、是如何在风中燃尽的?沉浸在爵士乐中的时候,感觉我们能够找到些什么。爵士咖啡店的老板如果忘了这样的使命感的话就完了。”


也正因为村上这样的使命感,Peter Cat的生意越来越好,经常有杂志社的人来拍照。如果没有后来的写作,村上很有可能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连锁爵士咖啡厅的老板。


Peter Cat对于村上的人生来说,是意义非凡的。它不仅满足了他的爵士梦和对音乐的追求,也恰恰在这一隅,他萌生了写小说的念头。


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第二代 Peter Cat 的所在地


3.


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就是在Peter Cat完成的。


那时村上已经29岁,这个大学读了七年才毕业、此前从未有过当小说家念头的男人却买来自来水笔和一叠纸,每天咖啡店打烊后,坐在厨房边的桌子上写一两个小时。


没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写小说,他说自己几乎所有写作的知识都来自于音乐:在脑海里自动将文章转化成声音,然后用声音架构出节奏。以爵士乐的方式即兴演奏一个主题乐段,就能自然地产生下一个乐段。


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爵士乐对村上的作品有浸透式影响力,他曾说过几乎所有的写作知识都源于音乐,他认为音乐旋律和节奏与文章的遣词造句密不可分。


甚至可以说,没有爵士乐,就没有小说家村上春树。就算到今天,他仍不断从杰出音乐中,学习写小说的方法。


“只要你的词句与节奏结合起来时能做到通顺自然、优美动听,你就成功了一大半。”他说道。正因这些极具乐感的词汇,在村上春树笔下流淌的无数个故事中,萦绕飘散的爵士魂随处可见。


就这样,《且听风吟》为他赢得了“群像新人奖”。


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4.


有人说,村上春树是“最佳推荐爵士乐的畅销作家”。说实话,这一点也不夸张。


他在32岁之前一直经营着爵士酒吧,足足有七年之久。此外,在他的书房里有一面密密麻麻的唱片墙,里面摆了6000余张唱片。


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他的每部作品里也都会提到音乐,据他的读者统计,他书中出现的乐曲及音乐家的名字达到800次以上,其中爵士乐占了一半。


在某种意义上他已经是位音乐家了。


作为一名地道的倾听者,村上春树对爵士乐的理解也是非常独特的。


如果有人问我:“爵士是怎样一种音乐?”我只能这么回答:“这就是爵士啊。”对我来说,爵士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虽然定义太长,不过说实话,关于爵士这种音乐,我没有比这更有效的定义了。


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爵士乐之于村上春树,就如他所说,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基准。“沉浸在爵士乐中的时候,感觉我们能够找到些什么。”


若有些感觉无法用文字去形容,也难用理性条条框框去定义,那就用一首爵士乐去表达吧。


下次读村上春树的作品时,不妨播一首爵士乐,或许能更炽热地与情节、与人物碰撞。


愿你们都能在村上春树的世界,遇见爵士乐;在爵士乐的世界,遇见一些本我碎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