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老了,该不该这样……

在今年疫情中,农村出现了因子女种种原因回不了家而形成了‘‘空巢’’老人,虽然极为少数,但暴露了农村‘‘养老’’问题。农村老人究竟该如何养老?该不该国家兜底?如何兜底?说说自已不成熟的看法。

农村老人现状

农村老人目前到底是什么现状?就本村做了实际调查了解。

我村在全镇19个村中,人口算中等村,全村农户629户。60岁以上老人就达532人,其中80岁以上就有72人。在这些老人中,无子女‘‘五保’’老人14人,有女无儿的137人,老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有219人,占老人总数的不到一半,而绝大多数老人仍在自食其力的劳动,甚至还要肩负起照顾孙子的责任。

当前农村养老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县级及县级以下养老机构数量不能满足老人入住的需要。特别是‘‘五保’’老人,老年如小孩者,虽然国家养老金可满足基本生活必要开支,但由于身体原因,象做饭洗衣买点东西都十分困难。二是现有养老机构条件简陋。有的子女无暇照顾老人,想送老人到养老院,由于条件简陋老人不愿去,子女也不放心。三是养老金过低,难维持基本生活需要。除‘‘五保’’老人外,60至80岁老为一档,标准为每人每月103元,仍靠自己劳动或子女供养,与城市老人相比差距太大。

农民养老国家兜底的理由

从古至今,农村农民是国家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为国家解放、建设、发展、富强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战争年代,红军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民,抬伤员,养伤员是农民,红军立足供养是农民。

困难时期,改革开放前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农民无偿交公粮,牲猪鸡旦交食品所,解决了城市吃饭吃肉问题。

发展富强的今天,农民为城市建设,子女保家卫国都有农民的身影。特别是在今年抗疫中,农民把粮食、蔬菜、水果,甚至家里腊肉都及时贡献给最需要的地方。可以说农民为国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农民该如何养老

农民该如何养老,个人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下力气:

一是扩大和完善农村养老机构。扩大养老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政策上放宽,手续上从简,补充国家投入的不足。对现有养老机构增加硬件上的投入,真正建成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规范老人满意的养老场所。

二是区别对待,增加养老基数。对‘‘五保’’老人全部纳入养老院,养老金直接发至养老机构统一支配。对有子女无精力照顾的老人,实行子女出一半,国家出一半的办法来承担养老机构收费问题。对有能力照顾,老人又不愿意去养老机构的增加养老基数,以保证基本生活为标准发放至老人个人。

三是发挥村级养老的优势。每个村六十岁以上老人足够建立一家小型养老院。本村人熟老人愿意去,又能互相照顾,还能种菜搞少量养殖供食堂自用,国家养老金集中管理,减少老人个人非生活上的支出。

四是倡导社会向养老机构捐赠或定向帮扶。发挥单位,企业作用,有一个或几个单位,企业帮扶一家养老机构,社会捐赠倾斜于养老机构,从而达到众人抬一,国家减轻,养老有保障的最终目的。

农民养老是不能回避的话题,是减少社会矛盾重要举措,是体现社会主义优热性,农民幸福感的重要表现。

农民老了,该不该这样……


农民老了,该不该这样……


农民老了,该不该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