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骨损伤(缺损)需要过早关节置换吗?想办法促进软骨再生吧。


骨软骨损伤(缺损)需要过早关节置换吗?想办法促进软骨再生吧。

软骨损伤后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人体的关节内的透明软骨一般认为不能再生,这是悲观的看法,积极的方法是想办法促进软骨再生,至少是纤维软骨的替代,因为很多病人的情况过早的关节置换是不可能的,至少要找到延缓的办法,毕竟人工关节置换还有很多并发症,还不是尽善尽美的。

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1. 消除临床症状的治疗,灌洗术或清创术。

2. 利用骨髓内的干细胞或成骨细胞的治疗:钻孔术,微骨折术,刮削软骨成形术,骨海绵化的方法。

3. 诱导软骨形成的细胞移植:骨膜或软骨膜移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4. 同种异体或自体骨软骨移植。

其中第一类是对症治疗,关节灌洗术是种常用的缓解疼痛的办法, 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开展, 但是其作用是暂时的,其灌洗的物质将关节内碎屑,病态的滑液,各种酶,炎性介质冲洗出来,这种方法对于老年人缓解疼痛是明显的,并且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但是对于年轻人,有相当运动量的人,冲洗术是无效的。另一种对症治疗是清创术,是在关节镜下将破碎的软骨,增生滑膜,骨赘,游离体清除掉,局部软骨损伤相对于骨关节炎进行清创术更有效。

骨软骨损伤(缺损)需要过早关节置换吗?想办法促进软骨再生吧。

第二大类治疗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方式将软骨下骨或松质骨中的间质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释放出来,诱导成类软骨组织,主要方式包括四种:钻孔术,微骨折术,刮削软骨成形术,骨海绵化。实质上是根据操作的不同层面和厚度方式来分类的。钻孔术是在软骨缺损区,有一定间隔的等距离的矩阵式打孔,深度直达松质骨,但软骨及皮质骨并不破坏,外国学者报道的6年成功率40%。微骨折术,类似于钻孔术,但是仅仅是在局部清创后,穿透软骨下骨,不进入松质骨,实际操作时是利用一个限深的打击器,在软骨下骨表面以4mm的四方间隔打击出多个骨折小坑,诱导出干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的释放,在软骨缺损区表面形成一层纤维软骨。刮擦软骨成形术,是Johnson医生最早报道,以磨钻头在软骨下磨削深度1-2mm的骨,深度达到皮质骨内的血管区,据说也能释放出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骨海绵化的方法,最早是1979年,Ficat报道, 这种方法是将骨软骨层完全去除,露出松质骨表面,直至完全渗血。Fica报道2年后79%的病人获得改善,但这种技术一般不用于孤立的软骨缺损,大面积的髌骨面和滑车的缺损适用。

上述这两种方式本人体会只用过钻孔术和刮擦软骨成形术,术前要很好和病人沟通,关节镜下手术的恢复过程会相当长,而且干细胞或成纤维细胞是否能成功形成预期的纤维软骨,看样子应该40 -80%的成功率,需要很好理解人体解剖的高素质人群适合这种方法,需要短期见效止痛的病人用此方法要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