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幫扶謀新篇 托起村民幸福夢

“心懷群眾,踏實肯幹”,半程鎮沙汀社區第一書記朱冠平和第一副書記石曉磊2018年駐村以來,堅持以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工程”入手,打開老百姓的“心門”,帶領村社區一手抓黨建,一手促脫貧。如今,朱冠平和石曉磊正帶領村民快步走在脫貧攻堅的快車道上。

真心幫扶

“你跟群眾有多近,群眾對你就有多親。和群眾打交道,最管用的是真摯的感情,是為群眾尋找致富門路!”沙汀社區“第一書記”朱冠平說。沙汀社區屬“經濟基礎薄弱社區”,幫助村民和集體增收是個艱鉅的任務。到任後,朱冠平和石曉磊第一時間開始“走家串戶”,他們聽群眾怎麼說、瞭解群眾怎麼看、理解群眾怎麼想,由此掌握了來自群眾的“第一手資料”。他們積極與沙汀工作區書記和社區“兩委”成員商討,為沙汀社區“私人訂製”發展計劃,通過激活土地資源,流轉土地730畝,用於田園綜合體等產業項目建設,實現集體年增收35萬元;通過激活人力資源,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帶領社區黨總支與廠家聯合建立了由沙汀社區提供廠區和人工,廠家提供設備、技術及資金“集體增收車間”。目前,“塑料編織袋加工增收車間”日產8萬條紡織袋,解決了社區100多個就業崗位,預計每年為村民創收70多萬元,實現集體年增收15萬元。通過盤活社區沿街商鋪,實現集體年增收10萬元。

“金盃銀盃不如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的誇獎”。“第一書記”成為沙汀社區統籌資源、整合力量、疊加優勢的有效平臺,凝聚了強大的幫扶工作合力。他們改救助為開發,改“輸血”為“造血”,改外促為內生,通過走家入戶調研,針對沙汀社區實際情況,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大夥兒的日子紅火起來。

真情傾注

“老百姓很實在,只要你是真心為他們好,他們就把你當自己人對待。”朱冠平說。

在村民眼中,朱冠平不僅是“自己人”,更是“領路人”。沙汀社區自2013年10月份開始投入使用,是目前為止半程鎮規模最大的農村社區,共建設居民樓61棟,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由5個自然村合併而成,現有居民1600戶。入住後,村與村之間互不融合、居民生活方式難以轉變、文明行為滯後、環境衛生髒亂差等問題逐漸顯現。

朱冠平與支部成員入戶走訪中發現原物業公司的管理模式及標準與農村實際情況格格不入,村民普遍對原物業公司服務不滿,“我們家的房頂老是漏水,聯繫物業報修多次了,到現在也沒解決!”“我們家電路有問題,燈說不亮就不亮,跟物業反映了,就會讓我們換燈泡,這燈泡都換了一打了,還是這樣!”……除了無法及時有效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沙汀社區每月在物業管理上也有很大的開銷,給集體增加了經濟負擔。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沙汀社區果斷與原物業公司解約,朱冠平和石曉磊創造性地提出由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打造紅色物業的理念,並迅速付諸實施。他們注重頂層設計,優化物業管理模式,成立後勤、保安、保潔、維修四部,工作區書記負總責,支部書記分別兼任部長,讓隊伍的紅色更純粹、更融入、更專一,把物業管理由村級單項工作上升到黨組織的整體工作,保證了政令暢通,執行有力。他們加強機制建設,謀求治理長效,建立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門聯動機制,對社區居民實行“組團服務”;成立黨員志願服務隊作為有效補充,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帶動群眾,共建美好加園。他們精心打造紅色物業,培育出“紅管家•百姓誇”物業品牌,健康運行社區治理新模式。

群眾心中有桿秤,稱出的不只是溫暖,更稱出了“第一書記”為民服務的分量。

真抓實幹

“我們村有自己的新廣場了。”今年82歲的張老漢站在涼亭旁邊樂呵呵地說。據瞭解,沙汀社區原有一處村民廣場,但是僅有幾樣健身器材和兩個涼亭,綠植少,文化氛圍不夠濃郁,並不能滿足居民的文化娛樂需求。

朱冠平和石曉磊深知要將扶貧攻堅與文化發展相結合,以文化扶貧為重要載體,做好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社區文化素質,才能真正發揮文化扶貧的“換血”功能。

自駐村以來,他們與工作區書記一起協調爭取各類財政資金和幫扶資金421萬元,對沙汀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全方位提升改造。2018年6月,投資6萬元,建設文化長廊;10月份,投資300萬元,對園林綠化進行補植提升,共栽植喬木1200棵,花灌木900棵,模紋5000平方米,草坪7000平方米,特選大喬木(國槐)2棵;12月份,投資12萬元,提升改造“婦女兒童家園”,打造省級示範點;2019年4月份,投資80萬元,完善建設社區院牆及北大門、東大門,使得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沙汀社區現有黨員90名,為抓實基本保障,建好用足黨建活動場所,拓展黨建工作資源,第一書記們對現有黨建文化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他們協調資金60萬元建設了集黨員群眾日常教育與休閒、健身、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黨建文化廣場“沙汀初心廣場”和黨群活動中心“沙汀初心館”,極大濃厚了村域黨建氛圍,打造社區黨建新亮點。在鄉村建設中注入革命傳統、紅色基因,將美化家園與黨建文化有機融為一體,有力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激發和調動了農村黨組織和黨員的精氣神。他們帶領全村黨員主動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激勵黨員自願認領崗位,主動參與村裡環境綜合整治、矛盾調處、信訪維穩、扶貧幫困等工作,並協調資金20萬元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加強社區文明陣地建設。沙汀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在村民中的良好形象樹起來了,班子也更團結了,形成了更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社區環境一天一個變化,老百姓看在心裡,笑在臉上,第一書記正讓他們“城裡人”的幸福夢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