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飞北伐只提恢复疆土,而不提迎回二帝,能否免遭被害?

血精灵王子凯尔萨斯


大宋的皇位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获得的。

以兵变的形式拥立皇帝上台,在五代不断上演,且多次取得成功,在那个时代,谁的兵力强,谁就可以把皇帝赶下台,自己做皇帝。

赵匡胤建立大宋之后,当然害怕历史重演,所以采取一系列措施用来巩固皇权,来杜绝兵变的发生,整个宋朝的基调是重文轻武的,换句话说对武将是不相信的,是打压的。

岳飞手握几十万重兵,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战斗力十分强悍。

过去大宋的精锐军队,都是有中央直接掌控的,将不谙兵,兵不识将。现在岳飞直接掌控军队,已经和大宋的基本国策相违背。

加之岳飞本人在军队中威望极高,收复大量失地,战功越来越大,宋高宗赏无可赏。

人的心理是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宋高宗的皇位本身做的就不太稳,前面有武将苗傅叛乱的先例,宋高宗差点被逼退位,宋高宗心有余悸。

所以说无论岳飞说自己多么忠于朝廷,在那个乱世,宋高宗对岳飞都是不放心的,而岳飞虽然是个军事天才,政治上却很幼稚,不知道宋高宗想的是什么,最后屈死风波亭。

所以说,岳飞就是不提迎回二圣,只提北伐,自己手握重兵,始终是宋高宗的一块心病。岳飞不懂宋高宗的心思,悲剧一样不可避免。



知无为而有益


岳飞只提恢复疆土,不提迎回二帝,同样会遭到迫害。

宋高宗杀害岳飞,主要原因是岳飞一贯主张主战拒和,阻碍了赵构与金达成的“绍兴和议”,而赵构求和,不是为了休养生息,以报国耻,而为了自己的贪图享乐,活得舒适。

宋高宗杀害岳飞,受到了宋太祖建国初,制定“重文抑武”国策的影响,岳飞抗金声势日益壮大,担心节制不了这支强悍的军队,皇权受到威胁。

一、太祖建国初制定的“重文抑武”的国策,高宗沿用“祖宗之法”

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然后结束了战乱的局面。宋朝初期,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削夺武将的兵权,后以文臣掌枢密,皇帝亲领禁军。推行了“重文防武”的官制体系。

高宗沿袭“祖宗之法”,崇文抑武,猜忌限制武将为基本策略,他是不折不扣的遵守祖宗之法的执行者。南宋政权初建,内部矛盾重重,高宗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岳飞多次触及皇帝之间的君臣猜忌,他的存在,成了高宗实施内政外交政策的绊脚石,所以才引来的杀身之祸。

南宋时期,那些失去土地的流民,为了生存,才揭竿起义。最为著名是钟相,杨么起义,历时六年之久,虽然此起义被镇压,但给高宗这些统治阶层来说,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南宋内部流民起义,对高宗来说,前后狼顾,根本不敢放手与金朝一搏,如果成功,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有可能对皇权造成威胁,甚至有可能取而代之。如果北伐失败,再加上朝内流民的起义,那么大宋王朝有可能改朝换代,于是他与金达成议和,才能腾出手来,处理内部的叛乱。这样可以保住南宋在江南的半壁江山。

二、赵构与金达成议和,岳飞成了最大的阻碍

宋高宗要杀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一贯主战拒和,坚决要求抗金,矢志收复失地,成为赵构对金求和,达成“绍兴和议”的最大障碍。

宋高宗是继“靖康之耻”之后,南迁江南,继皇帝位,他原本就不是胸怀大志,只图贪乐的皇帝。在他刚继位不久,岳飞上书,要求挥军北上,收复失地,赵构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把他逐出军营。

宋高宗只有在大军压境,威胁到皇位和性命时,才肯主战,不然他宁愿求和。他本身就不顾亲情死活的君主,也不要祖宗国土臣民的皇帝,怎么可能爱惜岳飞的性命。

岳飞的作为,有三点触痛了他的神经。

1、 岳飞战功累累,地位的提高,触到他制定的“重文抑武”的神经;

2、 向高宗建议立赵瑗为储君,犯了武将干政的大忌,引起了高宗的反感;

3、 岳飞深得民心,军纪严明,有点功高盖主之势,威胁到皇权。

他把“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为人生目标,让他的享有极高的清誉。触及了高宗一直绷紧的神经。在秦桧与金达成议和后,岳飞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

岳飞享受这些清誉,对高宗来说,是他所惧怕和担心的,从大局来说,岳飞是大宋的忠臣,但对高宗来说,岳飞就未必是忠臣。对高宗来说,只有保住江山和权势,即便与金议和,辅首称臣,才是他的重中之重。而岳飞屡次主战拒和,成了高宗的绊脚石,才造成岳飞必死的局面。

总结:

高宗是不折不扣执行太祖“重文抑武”的执行者,太祖的前车之鉴,是他的难以相信武臣。

当时高宗初期,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内有流民起议,社会很不稳定。朝廷出现主战与求和两派,武将主战,文臣求和,而宋朝的政策就是重文轻武,宋朝内部求和派最后占具了上风。再加上高宗心里存有偏安江南,活得舒适,并没有挺进中原的意图和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岳飞多次触及高宗的绷紧的神经,造成君臣猜忌。岳飞在民间的声望极高,再加上手握强兵,直接威胁到高宗的皇位。高宗与金达成议和,而他一味的主战拒和,成了高宗的绊脚石,才导致岳飞的杀身之祸。

不管岳飞是否提出迎回二圣,都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史学长空


简单!你以为在女真族失败面前,会是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尊严,选择和人家决一死战吗?不会呀,为了自己生存,很多人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金兀术也就是岳飞一直在对阵,哪个将领曾经在临死以前写给京朝的皇帝一封信!他告诉我这个皇帝,如果说南宋逼得太紧,你实在是打不过,那你把待在北边儿的那两个宋朝皇帝拉到汴京去,让他们做皇帝!

岳飞他无论做什么事情,他肯定是想收复中原,甭管他有没有提出来,到底是不是迎回二圣!这一点!宋高宗赵构清楚秦桧也特别清楚,所以对于这件事情,两个人都是犯嘀咕的,尤其是宋高宗赵构,秦桧是什么?虽然是丞相,但实则就是走狗人家,就是替宋高宗赵构擦屁股的!共高宗赵构心里在想什么东西,秦桧他自己心里能不痛吗?都懂,所以宋高宗赵构给个眼神,她心里面自然明白,屁颠屁颠的就替人家把事情给办了!

宋高宗赵构,心里面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自己这个皇位继承的问题!自己为什么继承皇位?不是说自己能力强,得到自己父亲的信任,得到对手的尊重就能够获得这个位置,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位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兄弟姐妹包括自己的老父亲,全部都被人家给抓到北方去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们一个人剩下来就只剩下自己了,所以自己才继承了皇位,要知道他排行老九,不说其他的,他的老歌也就是宋钦宗!本身就具有继承权,她生的孩子也是具有继承权的,比他这个九皇子的顺位继承权高多了!

所以宋高宗赵构是一个很有种的人,他能够顶着别人的压力去跟人家谈判,逼迫人家退兵,也有可能跑到人家海上去,看到有人写下指责他的话,记得把那个茶碗砸石头上面还砸出来一个印子!能力很强,而且力气也很大,是个狠人,可一旦扯到皇位继承的问题,他就犯糊涂了!

也不是犯糊涂,是心里面对于这个事情害怕的,就一直想回避这个问题!回避这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一旦有人提出迎回二圣,或者做出任何可能让这俩老皇帝回来的举动,都有可能被宋高宗赵构定成另类!这种人对于宋高宗赵构来讲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这个俩人要是回来了不说其他的,当初宋徽宗逃到江南以后在江南日子不好过,陶回去结果自己的儿子指着这个宋徽宗可以说已经放低了姿态,并且求着自己的儿子让自己告老还乡,跑南方去享清福,结果送轻松死活不同意把自己的父亲一直留在身边,最后女真人过来一锅全短了!

皇位继承就是这么残酷!到时候岳飞怎么干逼的女真人把这俩老皇帝扔在北宋汴京扶持他们上台,这俩皇帝下一道诏书让岳飞去对付宋高宗赵构,请问当时的岳飞作何打算?他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当然岳飞这个人大家都相信他的品性!女贞人敢挟持这二胜,做出这样荒唐的决定,岳飞绝对把女生人把死里打!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宋高宗赵构绝对不允许民族复兴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划等号,自己的未来是最重要的,至于什么复兴中原,与我何干?

这是什么?这就是无能,而秦桧帮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这是什么?这就是帮凶!


漩涡鸣人yy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岳飞被杀是一系列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认为“迎二圣”是最主要原因,其实是断章取义,没有将语句放在大环境下分析。


迎回二圣是宋高宗提出的说法

赵构在即位诏书中写道:同徯两宫之复。也算是作为一条国策方针,为此事定调。虽然有些欲盖弥汗的意思,投机之臣《乞出师札子》中明确写道:「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是站在赵构的角度,只提了“太上皇”而将钦宗归在“天眷”之列,就是想让高宗“高枕无忧”。事实上,关于二帝归来后是否会动摇赵构的地位,千百年来也是争论不休,但是很多人都觉得遭受过奇耻大辱之后,二人很难在直面皇位了,毕竟宋代的皇帝没有明朝皇帝的血性。


不仅如此,岳飞为了打消赵构的顾虑,还上书劝谏,将赵构的养子、亲宗子侄赵昚立为皇子(可怜的赵构早年经历比较坎坷,据说是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故没有子嗣),这就表明即使二帝归来,天下依旧由你说了算。

岳飞之死要归于宋朝的传统

宋朝的建立,起于兵变。因此太祖皇帝深知武将之害,演绎了一出千古闻名的“杯酒释兵权”。效果很好,被子孙后代推广应用。但是削弱武将给宋朝带来两大弊端,一是重文轻武,军事力量较弱,二是武将匮乏,战时无人可用。另外还有一层心里负担——武将容易造反。


实话讲,宋朝的中央集权控制的非常好,常见的外戚、后宫、宦官、武将谋反祸乱都很少,主要是蛋糕够大、有钱,大家都能分到,就不容易乱。但是对于无关的堤防,是刻在赵家皇室骨子里的,当有武将展现出空前的公众认可度时,老赵们就会心里犯嘀咕,会不会哪天再来个陈桥兵变或者李桥兵变呢。所以,武将一旦做大,那就必须死。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除了老赵家畸形的遗传基因,岳飞的性格也是导致他被陷害的一大原因。像他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奈何三十多年到头来,因为功高盖主被人陷害……岳飞的存在,将一些人比的很卑微。人们都有这样的习惯,就是看不得别人好,一个道德完人是很容受到排挤的,而小人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所以干脆就将岳飞陷害致死。


恢复疆土 就是功高盖主

无论岳飞提不提到“迎回二帝”,只要他持续北伐,只要他不断建功,赵构就永远睡不踏实。为岳飞效力的是岳家军,民间崇拜的是民族英雄,那把赵构置于何地?如果摆在你面前一次投资机会,回报十分可观,但是需要你倾其所有,并且投入保障仅有担保人的人格,你会选择投资吗?担保人的人格信得过吗?倾其所有又真的值得吗?

人们都爱赚钱,但是没人喜欢倾家荡产,所以这次投资不要也罢。



尹禾


如果岳飞北伐只提恢复旧土不说迎回二圣,至少只是可能有机会避免被冤杀的悲剧。


小龙女55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