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 才是最好的緬懷

文明祭祀 才是最好的緬懷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

掃墓祭祀、緬懷祖先,

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

不僅有利於

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

還可促進

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低碳祭祀,過綠色清明

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倡導在外人員不返鄉掃墓,倡導通過舉辦家庭追思會、撰寫緬懷文章、植樹祭祀和網絡祭掃等方式來懷念逝者、寄託哀思、緬懷故人,以綠色祭奠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安全祭祀,過“文明清明”

做到安全祭祀,堅決消除火災隱患。廣大人民群眾要自覺移風易俗,文明環保祭掃,杜絕上墳燒紙錢、燃香燭、放鞭炮等陳規陋習,採取植樹、擺放鮮花等方式祭祀。不在街道路口、廣場公園、小區綠地等公共場所焚燒祭祀用品,減少環境汙染。嚴格遵守森林防火有關規定,嚴禁攜帶火種進山入林,防止引發火災。

模範帶頭,過“科學清明”

廣大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樹立科學、文明的祭祀觀念,做告別陋習、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倡導者,積極向親朋好友及身邊群眾宣傳文明祭掃知識,禁止封建迷信活動,並以身作則,在遺體火化、生態安葬、節儉治喪、文明祭祀方面發揮表率作用,提倡老人在世多孝敬,離世祭祀不攀比,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群眾。

遵紀守法,過平安清明

廣大市民要自覺遵守安全防火和大氣汙染防治的相關規定,杜絕野外使用明火,嚴防各種不安全隱患的發生。理性對待網站和社交平臺中出現的涉清明火情、涉疫情敏感話題,不隨意轉發、擴散,發現謠言及時舉報,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祭掃須知

祭祀活動禁燃禁放(禁止焚燒和燃放花圈、冥幣、香燭紙錢、鞭炮等殯葬用品),提倡鮮花祭祀。

春暖花開、山河無恙,

是我們共同的美好願望。

在疫情防控和森林草原防火的關鍵時期,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以文明綠色祭祀的實際行動,共同打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共同守護青山綠水的美麗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