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原文出自港漂圈,銀河港事通已獲授權轉載。

疫情開始以來,我們寫過香港的劏房戶,寫過清潔工,寫過買不到口罩的老人,還寫過香港醫護、從湖北迴來的港人等等。


而最近觀察後臺留言,加上跟朋友聊天,發現原來港漂的生活也因為疫情而發生了很多變化啊!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那些跨境工作的,那些被迫異地戀的,那些讀書的,那些創業的,那些過去生活習慣被完全打破的......


在這裡選取了3位港漂的故事,來看看,這場疫情對這群漂在香港的內地人,產生了什麼影響。


J女士,港漂7年

關鍵詞:深圳居住,香港工作


大年三十的前兩天,我在譚仔三哥某分店嗦完最後一碗3小辣過橋米線,然後在同事們的一聲聲“新年快樂明年見”中,跟香港依依惜別。


誰能想到,這一別,就別了好幾個月!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是這樣的,本人在香港工作,前年爸媽支援加上自己攢了點小錢,終於在深圳付了個首付。為了省錢也為了住得舒服點,於是就搬到深圳去了。


沒錯,我就是傳說中的“深港跨境勞工”。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過完春節,我從內地老家回到深圳,一邊乖乖待在家自我隔離,一邊為14天隔離結束後要冒險去公司上班發愁。


然而,就在這時,特首突然宣佈,從2月8日凌晨起,任何人經由內地來香港,必須強制檢疫14日,期間不能離港!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老實說,看到這則新聞的第一眼,我是非常激動的!


為啥?因為這政策一出,我就不用去公司了唄,天天home office!(boss比較人性,還不至於因為這事兒把我fire掉)


首先,本人真的非常怕死,一想到要跟“深港跨境勞工大軍”擠在一起過關,過完關還要一起擠地鐵,就瑟瑟發抖。


再有就是,你們知道深港跨境的生活有多辛苦嗎?!


為了趕在10點前到達公司,過去我每天7點50就要起床,洗把臉,畫個淡妝,8點20出門,過完關搭上東鐵線後,站著都能睡著。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而晚上7點下班後,到家差不多9點了,完全沒精力做飯,只能隨便煮點麵條或者阿寬紅油麵皮(@阿寬 後臺結一下廣告費謝謝)當晚餐。


算起來,

我每天在通勤上要花4小時,吃飯也不準時。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而自從被迫在家工作後,我每天可以睡到9點半起床,參加10點鐘的concall,晚上7點下班後也可以好好做一頓兩菜一湯的住家飯。


午休時間還能躺在床上小憩半個鍾,跟平時趴在辦公桌上睡覺相比,我感到這段時間我的肩頸都舒展開了。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圖源網絡,不是本人


看到這裡,你們可能覺得這樣的生活非常爽?

但其實,我只是沒得選。


先來說工資的問題。


因為在家工作的緣故,每月工資被老闆扣掉近30%。


這個數字,是我平時來回路費+午飯費用的兩倍,據說下個月還要再增加。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那,乾脆直接搬回香港吧?


除了要重新租房,涉及到錢的問題,還要考慮健康風險,畢竟疫情還沒有結束啊!


在深圳,我可以在app上買菜送到小區樓下,然後找個半夜無人的時間下樓取回來,杜絕大部分可能的感染源。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但如果在香港住酒店,沒有配套廚房,餐餐吃外賣或者去茶餐廳,想想都知道多不健康;


跟人合租?先不說現在看房、找房有多不方便,合租室友如果每天到處亂跑,我被感染的風險也挺大;


找單人公寓?......對不起,我太窮了沒有這個選項。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想了又想,還是扣著工資home office吧。


還好我工作這麼多年有點小積蓄,要不然還在還房貸的我真不知日子怎麼過得下去。


最後,在家裡躺久了,四肢都快退化了,見不到同事和朋友,也有點悶,更重要的是,我真的好想念我的譚仔三哥米線啊!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Z男士,港漂10年

關鍵詞:創業老闆


自從疫情在香港爆發以來,我陸續接到很多兄弟朋友的問候,問我生意怎麼樣啊,還熬不熬得下去啊之類的。


其實吧,一開始真的挺慘的。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我是老港漂了,這幾年在香港搞特色餐飲,開了十幾家分店,主打川菜和火鍋。


疫情開始後,我臨時關停了2家店,主要是位於商業區、旅遊區的店鋪,因為香港很多公司沒復工,沒人出來吃飯,再加上政府封關,沒有遊客。


生意額當然是受影響的,跟1月比,2月下跌了40%左右


收入在減少,成本反而在上升,對於我們這類特色餐飲店來說,進貨是個大問題,像辣椒什麼的都是來自內地,2月內地工廠不開工,物流和採購成本也會相應增加。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哦對了,之前香港不是還發生了一個“打邊爐事件”嗎?(*打邊爐事件:香港一家族19人吃火鍋,11人確診。)


這個事情對餐飲的影響特別大,尤其是火鍋店,

那一週生意額下跌了60%。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為了「開源節流」,一方面迫不得已安排所有分店的店員每週多放一天無薪假,整體就減少了一部分人工支出。


另外,2月份還有一個“自救”方法就是主打外賣,比我想象中還受歡迎,外賣收入佔到總體生意額的40%-50%,以前才10%-20%。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而從這個月開始,明顯感覺堂食的人變多了

,越來越多人願意出來吃飯了,可能大家都憋壞了吧?


前段時間,聽說內地有一些餐飲品牌“垮了”,我覺得香港跟內地還是不一樣,政府沒有強制要求關閉公共場所,出不出來吃飯都是個人選擇,所以不至於零收入。


雖然這幾個月一直在虧錢,但因為團隊員工的理解和配合,同時房東給予相應減租,再加上外賣收入的增加,我這樣的民生小店應該有信心可以撐過去的。


但做婚宴的大酒樓就很難說了,現在誰還敢參加大型聚會啊?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anyway,雖然媒體到處在說餐飲寒冬,但人還是要出來吃飯的,2020年開頭的兩個月已經非常糟糕,但願接下去的兩個月能否極泰來吧!


Y女士,港漂2年

關鍵詞:哭著吃過飯的人


掐指一算,從過完春節返香港到現在,已經40天了。然而疫情之下的這40天,跟我過去兩年的港漂生活相比,生活質素和身心愉悅程度均直線下降。


說來說去,都是吃飯問題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我在香港一家小型企業工作,10點上班,19點下班,工作壓力不大,也不常加班。當然,工資也不高,日子還算湊合吧。


說到吃飯,以前每一個工作日,我的午餐都是跟同事在公司樓下解決,茶餐廳、日本料理、豬扒米線、臺灣便當、素食餐廳、上海菜、大快活or大家樂......

每天豐富多彩,5個工作日可以不重樣。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在這些餐廳吃飯,每頓都吃得很飽,晚上回到住處也不覺餓,隨便煮點綠色蔬菜、吃點水果就當晚餐了,營養又健康。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然而現在,因為疫情,同事們都不敢去餐廳吃飯了,紛紛帶飯到公司,我也不例外。


自從開始帶飯,我的生活就變得很tough。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以前的下班意味著娛樂、休閒、放鬆身心,可現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後,我還要拖著疲憊的身子準備第二天中午的飯盒。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幾周我每次做飯的時間均在30分鐘至60分鐘,當終於解下圍裙(儀式感還是要有的)、將飯盒放進冰箱後,時間已指向21點半。


此時,滿臉油煙味的我只想來一個全身舒筋活絡外加泰式SPA。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耗費時間和精力就算了,另一個問題是:我做的飯好。難。吃。啊。


以前上班的時候,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中午吃飯時間(老闆:?你再說一遍試試看?),然而現在的午餐時間,本人要就著電視劇或者綜藝節目,才能將自己親手做的飯菜送落肚。


每天換來換去都是那幾樣:煎現成的豬扒,煎現成的雞扒,煎現成的牛扒,偶爾來個咖喱雞或者可樂雞翅。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看出來了吧?都是不需要自己再加調料的那種。


嗯?你問我為什麼不做點別的?因為不會......(一來買不到佐料,二來做出來就是沒有餐廳賣的好吃)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難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吃不飽。


剛剛我不是說以前在餐廳吃完午餐後,晚上回到住處也不餓嗎?自從帶飯以來,我的肚子在每日下班前一小時,準時唱起“空城計”,分秒不差。


想著吃零食還得摘下口罩,於是就這麼餓著。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最難熬的就是下班後在地鐵上度過的30分鐘,一邊忍著肚餓的難受,一邊思考著晚上吃什麼,一邊還要想著明天中午的飯盒做什麼......


就這樣,我陷入了“好難吃——好肚餓——做飯好累”的惡性循環。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當我在電話中把以上心路歷程跟遠在內地的母上大人傾訴時,即被她劈頭蓋臉訓斥一通:以前我說要教你做飯你硬是不學現在知道後悔了吧你這個人就是懶這麼大個人了連飯都不會做blah blah blah......這無疑是對我成熟心靈的二次傷害。


好吧好吧,時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懶就是懶,與任何人無關。


這時,我只能用我摯愛的日劇來安慰自己: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疫情之下,3位港漂在香港的故事。


以上,就是疫情之下3位港漂的故事,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產生一些共鳴呢?


歡迎來聊聊,疫情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這兩個月來,你的生活有哪些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