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意義重大卻鮮爲人知的歷史事件?

yuanyuanaiyl


這裡我就說一個現在大多數都不知道的“民國三廢中醫”運動吧。

第一次(1879年): 民國國學泰斗俞樾在其《廢醫論》中首次提及廢除中醫,而後得到晚清的一大批學者名人,比如魯迅、嚴復、梁啟超等的響應。他們積極在各大媒體運動,號召廢除中醫。

第二次(1912年): 北洋政府頒佈《壬子癸丑學制》,第一次將中醫排除在民國的教育系統之外,也就是說中醫得到了官方的排斥。當時的教育部汪大燮更是公開發表談話:

“吾國醫毫無科學概要根據、餘決意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藥”。

第三次(1929年): 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衛生會議作出新規定:

“以四十年為期,逐步廢除中醫”

也就說以四十年的時間慢慢的,逐步廢除中醫。

特別要說明的是這條規定得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的北京政府所支持,直到1954年劉少奇在衛生部司局長座談會中提議“以楊中華文明,恢復中醫”中醫才在各種利益和特殊的目的下被逐步恢復。


以至於如今我國有了如此蓬勃發展的中醫產業。


三觀粉碎機


我說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吧——國民政府法幣改革。小粉紅別急著噴我,國粉也不用歡呼叫好。

在法幣改革以前,中國的貨幣體系一直都是長期的貴金屬本位,主要就是銀本位貨幣。在明清時代,主要是銀兩本位;清末民初,則主要是銀幣本位。

銀本位什麼的,是太深奧的經濟學名詞,可能很多人都搞不太懂。簡單地說,就是貨幣的形式是以銀子存在的。

這種貨幣體系有什麼好處呢?由於貴重金屬比較稀缺,所以銀子是一種比較硬的通貨,保值效果比較好。使用它作為貨幣,就不容易出現通貨膨脹,貨幣比值很穩定。

但是由於貴重金屬大部分都在社會手裡,政府很難控制。而且,由於中國的貴金屬礦產貧瘠,主要依賴進口,這就導致一旦國際貴金屬出現動盪,對中國的打擊會非常大。比如明朝的滅亡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銀子,原因就是由於三十年戰爭和日本閉關鎖國,導致銀子流入中國的量急劇減少,銀本位的明帝國沒有錢,自然也就玩完。

1935年,大蕭條還在影響世界,而美國作為主要的銀輸出國,其政府開始大量收購銀子刺激經濟,這直接導致了中國出現通貨緊縮。這年底,國民政府推動了法幣改革。

通過法幣改革,國民政府的貨幣由銀本位貨幣轉變成了國家信用貨幣,建立了國家資本主義。從此以後,袁大頭成為了收藏品而不是流通貨幣,而地方軍閥的不對稱財政優勢也就此喪失,地方政府進一步向國民政府臣服,並最終收穫了統一。最關鍵的是,政府的信用建立了起來,中國就此擺脫了對產銀國的依賴。

只不過,那是1949年以後的事情了。



青言論史


史書中因為記述風格、篇幅所限……等原因,很多事情都是一筆掠過。但往往這隻言篇語中卻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內涵故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舉個有趣的例子,細思卻極恐。

一、咱們就看一個奇葩的“扯淡碑”。放鬆 一下心情。 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有一塊神奇而又奇葩的石碑。 為什麼說它神奇:是因為這塊疑似幾百年的石碑,它歷經直奉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竟然只是石碑下端斷掉了一個“處”字,其他部分基本保持原貌。



神奇吧? 這還不算,這塊碑的主人自稱“翁生不言壽,莫考其紀”。還說他活了一百多年!

神奇吧? 再說奇葩:碑上刻“再不來了”、“扯淡”……讓人懷疑立碑人是穿越而來。
想想如果是穿越而來是真實的話!那麼這次穿越是從什麼時候穿越的呢? 是偶然的一次機緣巧合?還是乘坐時空穿越機?我是不敢想下去了。腦洞開的有些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