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效学习》有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读《有效学习》有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1.序言总结


1、写书的缘由:

①童年糟糕的学习经历;

②中学时幸遇良师,学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自此认为方法很重要。

2、写书的目的:

①讨论教育框架;

②提炼打磨思路;

③给受学习困难的人以启发。

3、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不难:

①注重方法和技巧;

②注重学习的实践及思考;

③享受这些学习过程。

5、系统化学习:(学习“如何学习”最终极生存技能)

①价值感:所学“内容”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②目标:所学“内容”究竟是什么?

③提升:练习(如:小测验)使用所学“功夫”长进。

④实践:学以致用。

⑤融合:结合实际理解所学“内容”。

⑥反思:重新审视。

读《有效学习》有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2.学以致用


1、学习某一“内容”的动机是什么?

价值感和意义。

例:乐高积木、游戏建造都是在展现自己的独特意义。

实例:读这本书的动机——发现学习的本质,找到有效、高效的学习方法。

2、为什么一定要追求意义?

探索是一切体系的鼻祖。(寻找事物根源的过程中,多巴胺会上升,从而产生愉悦感。)

实例:原则性(有计划)的刷抖音也是在探索寻找益于自身的有意义的“内容”。

3、学习活动是一项应当“主动参与”的思维活动。比如:

①“互动式”阅读;

②“自测式”学习;

③“演练式”讲话。

实例:很多公司销售员重视话术的反复练习。

4、学习微调:

①调整看待事物的角度;

②基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③是针对所学的专业技能,深入挖掘其长远意义的有效途径。

5、场景化冲动与深层冲动。

①场景化冲动:我们对需要学习什么内容是有一定意识的,也会产生一种渴求。

②深层动机:可促使一个人花费数十年研究一个项目。

场景化冲动怎样才能转化为深层冲动呢?

第一阶段:冲动一开始都是来自特定场景;

第二阶段:人们会从一个话题中发现其中的价值;

第三、四阶段:冲动通常会变得越来越内化。

实例:比如

1.一个抖音短视频教人如何在家做蛋糕的方法;

2.人们会从中发现可以自学,在家中做蛋糕;

3.逐渐深入研究和实践做蛋糕的各个步骤,直至做成蛋糕;

4.可能会更加深入了解更多做面点的知识,甚至着迷、终身投入进去等。

6、称职的“认知活动教练(指教师)”:

①是否经常提问?

②解释问题思路是否清晰?

③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多不多?

④给予学生哪些学业上的帮助?

⑤对学生是否关心?

⑥学生能否把所学知识与自身联系?

⑦采取什么方式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

7、观点驳论:

观点一:关于“语言磨蚀”,如果不使用这门语言,很可能会失去使用它的能力。

驳论一:我认为学会了的“内容”很难消除记忆,好比很久没骑单车,再次上手,半小时就可以达到以前的水平。其他技能、习惯在短时间稍加练习也是如此。读书亦如此,我们不知道哪些知识将来能派上用场,但是当需要某一理论知识之时,可以比没学过这些知识的节省更少的时间攻克它们,不至于哪一天悲恸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会拥有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而知识技能学习积累的过程就是攀爬到巨人肩膀上的过程。

观点二:关于“语言磨蚀”就是一套互相连接的节点缓慢脱节的过程。

驳论二:我认为,大脑更愿意记忆当下的情境而把久远的记忆藏在深处,这会让人活着更加轻松。记住一些人和事也是如此,很久以前的同学、同事、老师,如不经常经常联系的,还能记住几个。但是如果哪天碰面,隐藏的记忆可能被激发,就会感觉很面熟。活在当下是人的天性,也是动物的天性,这符合自然规律。

读《有效学习》有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3.循序渐进


1、“全员成功”项目(目标导向学习法):

①项目持续超三个月以上的,结论更准确;

②项目前后都要开展教学测试;

③强调群组学习;

④集中安排时间进行重点内容教学。(比如:阅读课等)

2、“知识管理活动”(学习活动):

①设定学习目标;

②制定学习计划;

③掌握基本技巧;

④掌握基本技能;

⑤做好情绪管理。

3、短时记忆:

①大目标需要拆分成多个小目标,通过短时记忆通道,然后进入长期记忆存储。

②短时记忆与长期记忆关联起来 从而达到长期记忆。(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已有知识做基础。)

实例:读一本书,先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时期、背景是什么、对哪些人群适用、核心思路等基本事实。即使没有什么速度法,阅读的效果、学习的速度也会好很多。

4、知识效应:

①事实至关重要;

②知识是学习的基础;

③记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手段;

④已掌握的知识是下一步所学知识的最佳参考。

5、金发姑娘原则:

凡事须有度,而不能不自量力、超越极限。

6、带着疑问去思考、学习:

①为什么是这样?

②这个事情是如何与其他概念相联系的?

7、元认知:

关于思考的思考。

实例:解答完一道难题后,思考我是怎样解答的,用的什么方法、思路、技巧等。

8、关于元认知具体化成几个引导思考的问题:

①我怎么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

②我对哪些地方还迷惑不解?

③我有没有办法衡量一下自己的理解程度?

9、“番茄时钟法”:

学习或工作25分钟,休息放松5分钟,能有效抗干扰。是一种即兼顾休息,又设定工作或学习目标的办法。

①一个番茄钟为30分钟,包括25分钟专注时间和5分钟休息时间;

②25分钟为全情投入时间,不低于20分钟否则效果不佳,不能拆分保证高效投入;

③每四个番茄钟停止一下工作,让大脑能够清空放空一下,来完成一个较长时间的休息,通常需要15-30分钟等等;

④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在清单中划掉一个来证明自己的成就感。

小秘密:使用番茄工作法不仅会增加你做事的热情和决心,还会在心情不佳的时候、非常烦躁的时候以及身体健康不好的时候,都能够聚焦性投入到忘情自我的工作中,产生高效,从而为自己的时间负责,更是为自己负责。

技能拓展:

①TimeBoxing时间盒子:(个人认为比较适合自由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及其他特殊岗位人群)

将事务放进盒子里,创造一个时间限制,设置出每一件事的Deadline截止时间。

第一步:把每日计划写在本子或一张纸上,然后将他们填入你的日程安排。

TimeBoxing不是排序时间表,因此只需写下:1.今日处理事项;2.你认为完成这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实例:比如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Friday(周五)

Go to gym——1hour

Shouer and dress——25minutes

Write next video outline——1.5hours

Practice outline ——20minuets

Lunch——45minutes

Film video A-roll——50minutes

小技巧:只要不是今天需要处理的,都不要写上去,须对事件不排时。

第二步:倒计时完成你的任务。

小技巧:完成这项工作时,将实际所用时间写在事项后面。有助于日后完善安排。

第三步:修订计划,处理计划外的事务。

小技巧:将写计划的纸张分两到三栏,第一栏是原定计划,第二栏是突发状况。划掉处理突发状况所影响到或没完成的原定计划,并在后面写上新处理的事项。(这样一来,是否处理,处理时间,新旧事项,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都可以非常直观的呈现并留存。)

第四步:一天结束,总结反思。

1.时间的结算与实际用时的差距如何?

2.突发事件是一次性的偶然事件,还是以后依然会出现?

3.日程安排是否过满?

4.A事物和B事物放在同一天处理会不会更好?

②帕累托法则:

在任何群体中,重要的因子占少数,掌握重要的因子往往就能掌握事情的全局。(用大部分精力专注最重要的少数任务)

10、使思维更加清晰:

①有能力管理思维过程的学生,成绩远远超过那些智商超高的学生。

②元认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占到40%,而智商方面的影响只占到25%。

11、总结作者的话:

①远离舒适区,挑战新高度。’

②对事实质疑、求证、再得出结论,是一个好的有效的学习活动。

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懂得思考再思考,是学习活动最大收获。(不论这个活动是读一本书,还是学一门技艺等)

⑤“自能”:人们需要成功的期望。(如:我一定能做好或完成等信念)

⑥“自励”:关注好的能量。(不要对自己说“我太糟糕了”,而要说“我还在继续努力”)

⑦“自立”:应对负面情绪投入学习的措施,立志或发愿或定目标,然后付诸行动。(具有清晰目标的人比那些只有模糊愿望的人,如“好好工作”,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⑧拥抱未知领域,克服困难挣扎。

⑨全身心投入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不能“偷工减料”对自己)

⑩只要更努力,笨鸟也有超越的可能。

11类似鼓励、赞扬、给予正能量足以影响一个人。(只有极少数自带能量的人不用这些能量,我们都习惯把其定义为“自燃型”。)

读《有效学习》有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4.精益求精


1、提高知识与技能的反馈闭环:

①学什么?

②怎么学?(使用正确的方法。)

③学了它。(立即进入提高专业水平的阶段。重新反馈至“学什么”。)

实例:练习篮球,学习开始教练会反馈、监控、纠错形式教学员。

2、单纯的反复练习是无效练习。

①单纯的投入大量时间练习,与实际取得的学习效果没有必然联系。

②学习中需要目标导向的反馈意见。

③没有针对学习内容的监控、纠错活动的反复练习是在做无用功。(没有清晰认识到要提升哪项具体能力,这种学习活动将浪费大量时间。)

实例:准备练习减脂瑜伽减肥,结果练了修心气质瑜伽,当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目标不对,可能白废。(除了少数发现新大陆。)

3、孙子兵法之减肥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①有效且长期保持不反弹的人,是那些善于跟踪监控(检查、纠正、改进)——监控自己吃了多少、体重的人。

②“知自己吃了多少,知体重多重,方可减肥成功成功且不反弹。”

4、分步反馈方式:(初始阶段、初学都有好处)

①首先,指出答案错误;

②其次,给一些提示;

③如果再回答不上来,再次给进一步的提示;

④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5、学习没有捷径,必须有“长征”精神。

6、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受认知痛苦的三个原因:

①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②良好的学习活动没有舒适区;

③提升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需要重复练习。(比如:篮球)

7、“提取练习”又称“测试效应”:

①回忆大脑的内容;

②总结概括一下;

③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

例:大学里,每周让一组学生快速提问并回答问题。说明,从记忆中提取的内容越多,掌握的知识也就越多。

8、“应对犯错”(神经系统自我优化能力)。

①面对困难时候,大脑会发动起来应对这种场景。(说明:愈挫能愈勇,精神是可以训练的。)

②大脑知道自己挣扎努力的价值,也知道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

③打败自我思想的军队,原来是“白物质”。

9、错的价值:

①错误是人类思想的核心要素,它处于任何新思想得以产生的核心地位。

②禁止犯错就等于禁止质疑,就会剥夺我们深层理解的机会。

③错误是深思必备的一部分,犯错是人类本性的核心内容之一。

10、“天生素质论”与“改进论”:

①“天资论”认为:命运是安排好的。(即命中注定)

②“改进论”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即人定胜天、逆天改命)

③“天资论”和“改进论”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行为的影响比语言的影响更深远。

11、树立改进提高信念。

①从错误中学习,以专注的方式提高,对“改进思维”全然接受。

②知行合一者胜,知行不一者不胜。

12、应当志存高远。

①否定刺激(如:“你很笨”、“你总是很差劲”等)那些有“自我表现的具体目标”的人,使其对最终外在的结果关注,会把他们拖进非常有害的思维场景之中。(就像摄心术一样控制他们。)

②那些把精通掌握技能作为目标的人,则能轻易摆脱这种否定刺激。他们一旦树立了提高技能的目标,就不必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技能和个人外在表现,因此,可以专注于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小测试:

称赞一组孩子,“你真聪明”,称赞另一组孩子,“你真努力”

,问哪种称赞模式会带来更加显著的效果?

读《有效学习》有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5.格物致知


1、知识需要应用,“实践出真知”。

2、多问“为什么”?有助于知识拓展。

3、完成课程课本时自我了解的技巧:(读每段、每句话,问自己)

①我刚才读的是什么内容?

②这些内容是如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③我以前是怎么理解这个概念的?

4、把事情具体化、可视化是应用知识的有效方式。

想象情节荒诞可笑、不可思议,我们就越容易记住。

5、以教为学的方法:

①把所学讲授出来,也是知识应用自我反馈的一个有效过程;

②讲授时,会考虑所讲内容的价值和意义;

③讲授时,会考虑投入热情和愉快的经历。

6、用“无限扩张”和“极力压缩”理解一个问题:

①“无限扩张”,把问题抽象化,让问题更容易解决;

(对应:头脑风暴)

②“极力压缩”,把问题具体化,让人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对应:寻求本真)

7、怀疑是打破平衡的力量。适当的反叛会让我们更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

8、实用的建议:

①多问问为什么?

②将所学知识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作者这本书联系了其毕生所学,包罗万象。)

③把已精通的技能传授给他人,掌握程度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④敢于争论,推理过程中收益良多。

⑤“知识效应”仍然是成立的。

⑥学习活动是在困难的问题上进行的。

⑦学习活动需要不屈不挠的精神。

⑧你必须有绝对的自信。

⑨判断一个学习者水平如何,就要看他是否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以及是否有新想法。

读《有效学习》有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6.融会贯通


1、问题的两个层次:

①表面特征是具体的、表面的要素;

②深层特征是概念或技巧。

2、认知的最大障碍是问题的表面细节分散注意力。

3、如果把一个问题的深层结构(概念)写在题目的旁边,解题就容易得多。

4、培养系统性思维的一种方式“建立科学流程”:

①查看事实性证据;

②建立一套理论;

③检查这套理论;

④形成结论。

例:如果……会怎样?

5、维恩图强调:

人们对视觉形成展示的专业领域的体系领会的更透彻。

6、类比的好处:

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概念和新想法;

②充当两种(多种)想法或概念的桥梁;

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类;

④可以让思想或事物的区别更加明显。

7、波利亚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理解阶段。观察和发现问题的核心概念或性质。

例:理解问题是什么?掌握了哪些数据?

②规划阶段。需要规划出如何解决问题。

例:发现已有数据与未知数据的关联。

③计划实施阶段。执行和验证的过程。

例:看看你能否证明你的想法。

④回顾阶段或从解决方案中学习阶段。

通过观察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夯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巧拓展:解决任何形式的问题(包括治病)的九字诀:

①做什么?(遇难题)

②怎么做?(找方法)

③做了它。(切实做)

读《有效学习》有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7.温故知新


1、反思的第一课内容是“谦虚”。

①我们都通常认为自己知道的比实际的要多;

②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③我们对自己未知的东西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2、我们需要温故所学。——比尔·盖茨

①为了提防偏见,克服过度自信,并最终掌握一个专业,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及周边人的思考过程。

②最剁手的客户是你最佳的学习资源。

3、时间间隔学习法:

把学习活动按照时间间隔分散在几天、几周、几月,甚至几年。

4、想在一个关键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要尽早开始学习活动。这样就可以把学习活动分布在较长的时间段里。过几个星期测一测,保证所学内容常读常新。

5、慢思考的方法:

①深呼吸;只需关注“呼气”,吸气是自然的,很好减压。

②冥想。

③独处。

读《有效学习》有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8.换种思维:感受同学甲的读后心得

这类书读起来比较枯燥,但比较实用,借鉴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介绍一些的方法,提取了部分有有价值的信息。

有效学习:

一、价值感

动机是学习活动的终极动力,如果我们自己不想学,是不会学好的。学习的价值感,也可以说是成就感,当我们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个问题,得到了别人的赞扬,或者获得了更多的报酬,当我们运用所新学到的学习方法,成绩大幅度提成,那种付出得到回报的愉悦感,当我们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去查询一些资料,了解学习一些新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为了实现自己兴趣和理想,为了这些目标去学习扩寸自己的知识储备,等等,所以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以致用是获得价值感的途径。

而学习活动就是思维活动,也会受到情绪活动的影响。

二、目标导向学习(聚焦学习法)

结合自身的学习目的,聚焦学习跟自己目标相关的知识。

1、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复述(归纳总结,这个是经过思考加工后的复述,不是单纯机械记忆的复述。

2、主动参与能激发深层思考。

3、学习态度决定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4、避免大脑“自动导航”,从新视角去审视既往经验,用一种的探索的心态去学习一个新知识,跳脱出已有知识固定思维。

5、情绪体验对思维活动的影响,例如个人惰性就是一种情绪,需要不断纠正,用积极的情绪反馈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砥砺前行。

三、提升-精益求精,格物致知。

学习需要积极反馈的有效监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不断试错的过程,善于调整学习时机,做好情绪管理,始终把关注点放在精通专业技能这一角度,精益求精指日可待。

学习者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并保持知识的创造性,才能保证知识的精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在实际运用中,试错,调整,改正,将知识提炼系统化,即格物致知。

四、实践-知用合一,或学以致用。

解决问题是学习方法的积极应用。其中一些方法如类比法,类比推理。

匈牙利人乔治.波利亚提出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

1.观察阶段:观察发现核心问题的本质和概念,你对问题是什么?你已经掌握了哪些数据?

2.规划阶段:你要如何解决问题?你解决问题的规划是什么?

3.实施阶段:即执行和验证过程。

4.回顾阶段:通过观察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解决方法,提炼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融合-融汇贯通,自成体系。

探求知识背后的深层次联系,很多知识并不是孤立的,我们也不能只记住一个知识理论,还要知道他的来由。知识与技能联动运行,一些实操类的知识技能是在操作中掌握,比如学一个软件使用,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真正掌握这个软件的使用技巧,是能完成运用软件功能做出一个你自己的作品。而在使用软件,熟悉软件各个功能之后,你才会创造性的运用这个知识技能去创作一个你的作品。例如PS软件,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抠图软件,或者是修图软件,而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PS是一个设计软件。

六、反思-温故知新。

经常对所学知识技能温习,反思,深入思考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关键过程。古人已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是一个二次提升或多次提成的过程。

以上的学习阶段并不是固定按顺序出现的,可以揉合到一块,也可以独立进行。死读书不如无书!

读《有效学习》有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延伸阅读:

1.摘自《自我更新200个基本》:重视漂亮的话,以此激励自己的前行

2.《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中的思考

3.向内“居安思危”以求“监控”自我

4.《麦肯锡思维》精选笔记

5.【复盘】“月末”精选汇编(2020年第二期)

寻觅知音: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今效仿先贤,欲结交四海之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