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航天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發射任務?

崔硯澤


2020年還是一個航天發射大年,比較重磅有“嫦娥五號”,可能有空間站相關發射,加上北斗組網衛星的繼續發射、高分工程衛星的發射,全年可能仍有突破40次的發射任務。

去年年底我國成功試發射了長征五號,作為我國最強的載運火箭,試驗成功意義巨大,我國接下來要進行的多個航天任務都要用到長征五號。首先是“嫦娥五號”,嫦娥五號的目的是著陸於月球,然後取樣返回,因為步驟複雜,所以需要有在軌、登陸、巡視、採樣、發射等多個部分構成,巡視和採樣部分負責在月球取樣,然後在月球發射,和在軌部分對接,然後返回地球,其總體積比較大,長征五號的運載能力才夠用;然後是空間站核心艙試驗艙的發射,全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發射質量22.5噸,可支持3名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而這麼個大傢伙也需要長征五號作為運載火箭,可能在2020年發射,當然也需要針對實際情況調整航天計劃,稍微往後推半年一年也是有可能的。

除了這兩個重頭戲,還包括北斗組網衛星的發射,我國北斗的發射多是一箭兩星,從2017年開始進入了較高密度的發射,目前已經組網運行,今年可能再經歷幾次發射,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就完成了;北斗之外還有高分工程,實現了亞米級高空間分辨率與高時間分辨率的有機結合,使對地觀測更加清晰高效,可以應用於測繪、採礦等領域,2020年也將有高分衛星的發射,繼續組網建設全球觀測系統;然後繼續有一些氣象等領域的專用為衛星發射,以提高我國的氣象採集能力,以便更精確地預報天氣,甚至天氣的短臨預報(預測數分鐘之後的天氣變化),對農業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然後還有長征七號、四號等運載火箭的試發射試驗。

總的來說,2020年我國的航天發射任務數量可能仍是世界之首,大約在40次左右,在航天這一高科技領域,我國能夠做到更多,未來可能還要進行更多的國際合作,為第三世界等國家提供較為便宜的發射服務,也可能有和國外共同設計進行的航天探索,其實在嫦娥四號上就搭載著幾種國外研發的科學儀器。


來看世界呀


2020年中國航天的“超級模式”

2020年,我國將有多個重要航天項目執行。航天技術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宇宙空間的技術。它是一門高度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設計各類航天器的設計、製造、發射和應用。尤其是載人航天是航天科技的最前沿。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尚不足百年,在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研製併發射成功之後,中國航天領域邁上一個新臺階,在1999年發射並回收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誌著中國航天領域已躋身世界前列。202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關鍵年,那麼這一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要航天事件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 嫦娥五號任務

擇機實施的嫦娥五號任務已經準備就緒,它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最關鍵一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在月球風暴洋西北部地區著陸,以無人方式在月球表面完成樣本採集,之後再將樣本帶回地球。

圖為嫦娥四號

  • 首次火星探測

除了嫦娥五號任務,今年我國即將執行的另一個重要航天工程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按照規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完成“繞、落、巡”三個任務。

按照我國的計劃,在火星探測器達到環繞火星的軌道後,首先會進行兩次減速,最終以軟著陸的形式降落在火星表面。在此之前,國家航天局已經公佈了火星探測器的懸停避障試驗內容。而降落的這7~8分鐘時間,對於整個任務來說十分關鍵。

圖為美國好奇號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飛行任務


除了火星任務,今年我國還計劃開展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飛行任務。據瞭解,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神舟系列飛船,新一代的載人飛船將採用兩艙的構型,體形將更大。

圖為神舟七號

新一代載人飛船將具備返回艙與服務艙,能適應載人和載貨等多種任務,滿足中國近地空間站運營任務,是高安全、可重複使用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今年將進行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全尺寸狀態在軌飛行試驗,將驗證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和群傘回收等關鍵技術。

  • 北斗系統收官

北斗三號系統是面向全球提供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截至目前,已經成功發射了28顆衛星,今年上半年,我國還將繼續發射2顆衛星,屆時將完成整個三期工程的全部組網工作。北斗三期工程建成後,會根據後續的需求加入新的衛星,使整個導航系統的性能進一步提升。計劃在2035年,以北斗系統為核心,建設完善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2020年讓我們一起見證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見證中國一步步走向強大,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國家航天局。


卡夫卡的精神世界


新華社海南文昌3月16日電 16日21時34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