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新韵可以写律诗,填词吗?为什么?

姜除寒


新韵是以现代汉语拼音为基础的韵律。古代的人整理出韵律的目的,就是为了诗词读起来协调好听。但韵律不是一尘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一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这就导致了接旧律写出来的诗读的时候感觉到不协调不好听了,于是就有人出来重新整理归集韵律,可以说韵律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产物。常用的《平水韵》也是几经修订,现在所用《平水韵》是清人所修订的。《中华新韵》是结合汉语拚音广泛应用后,针对现代读音所整理归集的,称之为新韵,这个当然可以用。因为古今归集的原则是一致的,格律的要求也没变。也就是说诗体没变,诗体的体制没变,变的只是按现代读音重新进行了归制。所以新韵完全可用,也应该用。清人整理的古韵因为离现代不算久远,所以大部分读音还是变化不大的,也可以用。故新韵旧韵皆可并行不废,自由选择。新学律诗的人从新韵入手似乎更为快捷。


哲思2019


中华新韵是一个过渡,也可以说是“试水”。现在国家推行的是“中华通韵”。是由教育部牵头立项,责成中华诗词学会和北京的一些大学的学者、专家们研究通过的。中华通韵,就是要用于规范诗词、戏曲等韵文创作,作为依据的。

韵书的制定历来是国家行为!每个朝代的统治者,在社会进入稳定发展的时侯,都会根据时代语言的变化修订韵书。那个用了很久的“平水韵”就是“礼部刊行…”如果是平水那个刘渊独出心裁,他得让人骂死!

由于,有不少人都用惯了“平水韵”,而诗词的创作在目前又是民间行为,没有列入教学。故此国家对新韵没有硬性推广,而是採用了“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式。但国家的用意是明确的!就是:大力提倡在诗词、韵文创作时使用今韵(倡今)。而对旧韵有所了解即可(知古)。

教育部受国家委托牵头立项,也说明今韵的重要性,今后如有必要,可能随时会列入教学大纲。

语言是时刻变化的。音韵也必须随着语言的变化而改变!这是历史规律,任何人也阻挡不了!创作诗词使用今韵,是明智之举!



橡木桶61955766


怎么不可以?主要是诗能达意。请看老夫所写,

排律:桃花。

楚郡芸生冠闹春,

荆江肺染病伤人。

衩裙路阻窗隔眼,

武警关封口息津。

半夏茯苓清肺雪,

黃芪败酱洗灰尘。

龌龊万起白宫事,

鬼孽一沾朗普身。

敌视中华呑恶果,

昏招美利获仇名。

乾坤朗朗人花动,

社稷清清肺炎平!

注:诗中草药可治肺炎。冠毒来源现已指向米国。




老张335536


既然是写律诗,建议还是要严格遵守格律诗的规则,用平水韵;如果使用新韵,则就失去了律诗本来的味道和内质。

律诗和词都属于格律诗的范畴,所以必须要依照格律填词,否则何言格律呢?

但在写诗填词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格律诗的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及时是押韵,也有“例不十、法不立”的说法,唐诗宋词中不合格律的诗词比比皆是。

对于一首诗来言,内容和表达的立意才是关键,没有好的文笔,再符合平仄、韵律也不能让人称颂和流传,反之,好的内容即使不符合平仄也会打动人心。

超越平仄的是音律,超越音律的是内容,超越内容的是精神!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种诗的平仄和押韵都没有问题,但何若“未若柳絮因风起”?写诗的时候,要从立意下手,再去探究格律,否则就是一首格律打油诗。如果立意高远,诗意动人,及时不合格律,别人也会从古诗中判别。

而且《平水韵》相比较《中华新韵》来言,并没有复杂多少,除去入声字的,其他和新韵也大同小异。而诗词古代常用的入声字,也就400个。把这些字打印出来,连背都不用背,浏览几遍就能记住大概。真到使用的时候,查下韵书就可以了。

唐诗宋词经过千年的流传,已成为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宝石,如果强行去把这颗宝石打磨,那宝石的光泽还会像以前一样吗?


云隐


《中华新韵》以今人之语,发当代之声,是新生代诗词爱好者的最佳选择。

我收藏有从古至今的七八本各种韵书,也就是为了做工具书使用而已。阅读古诗时若发现不押韵,就知道多半是碰上入声字了,便去查阅韵书,使阅读障碍迎刃而解。

懂《平水韵》者,并非就是具备了啥“深厚功力”,主要是背功好,且经常用而巳。所以我曾问用《平水韵》写作的中青年诗人:你们可是个个记忆超群,能熟记《平水韵》中600多个常用入声字?

偶尔写诗的爱好者,甚至可用《新华词典》代替《中华新韵》,以普通话读音为标准创作诗词即可。入门升级后若有兴趣发展,再考虑配置韵书。

我在《悟空问答》发表的诗词,都是采用《中华新韵》,在大众平台也无须标签,因为人人都能看懂(我曾写平水韵诗词给人看,用了入声字后,被指诗不押韵)。再次建议《平水韵》作品若在头条发表,最好标签注明,不然会造成广大读者的阅读障碍。新韵则不必,没有半点平仄音韵上的阅读障碍。

《鱼乐》

玲珑山水美江湖,富贵龙宫养水族。

银宝黄金沉底卧,紫霞红日跃空浮。

龙晴人眼痴情满,水草苔石醉意足。

鱼乐谁说人不解,灵犀一点是通途。

.


默金cc


问题:用中华新韵可以写律诗,填词吗?为什么?


前言

当然是可以的,现在中华诗词学会已经在推行这个工作。很多学诗词的朋友也是从新韵开始入门,规避了古韵押韵、入声与今天生活语言不同的问题。

目前都很认可双轨并行的方式,很多人作诗无非是抒发自己的性情,并不太想深入研究。所以,用什么韵,都是看每个人不同的认识和选择。

一、民国版《中华新韵》的三位主编

中华新韵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由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编写,公布于民国三十年十月,也就是1941年。书中介绍到:

查 审音正韵,代有官书,成文声歌,取资统一。民元以来,未遑制定........本部特于民国廿九年七月廿六日召集“国语推行委员会”全体会议,议决推定黎锦熙、卢前、魏建功三委员准照国音编订......

何为”代有官书“?据查隋朝开国20年,唐朝开国59年 年,宋朝开国77年,元朝开国53年,明朝开国8年,清朝开国75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本朝的韵书。不过这以前的韵书,大多是是《切韵》《唐韵》《平水韵》一脉传承而来(元朝中原音韵不同)。 和《中华新韵》的现代拼音法有很大的不同。

《中华新韵》的编撰也并非空穴来风,三位主编黎锦熙、卢前、魏建功当时音韵学方面的传统文化大师。

黎锦熙在1914年曾经担任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历史教员。学生中包括谁大家应该能猜到。 1923年,兼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的国文系教授.1949年,北京刚刚解放,黎锦熙就被主席指定和吴玉章、成仿吾、郭沫若、马叙伦、范文澜、沈雁冰7人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即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前身)。

卢前,1922年,17岁的卢前为东南大学录取, 他与唐圭璋、王驾吾三人是吴梅最得意的门生。可惜1951年就因病去世了。吴梅曾说:“余及门中,唐生圭璋之词,卢生冀野之曲,王生驾吾之文,皆可传世行后,得此亦足自豪矣。“

魏建功,在三十年代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古韵书的论文。如《陆法言切韵以前的几种韵书》、《唐宋两系韵书体制之演变》等, 建国后,魏建功主持编纂了 《新华字典》。

书的扉页有”吴敬恒题“字样,吴敬恒应该是吴稚晖。 1919年起,吴稚晖开始主持国语统一筹备会(即后来的国语推行委会),他毕生致力于国音统一工作上,奠 定了民国时期推“语同音”的基础。1953年在台湾去世。

二、十八韵部

民国版《中华新韵》分了十八的韵部,书中介绍到:

中华新韵,分部十八,各别四声,斟酌古今,权衡文质....

十八部有包括:

1.麻部、2.波部、3•歌部、4.皆部、5.支部、6.儿部、7•齐部、8•微部、9.开部、10.模部、11.鱼部、12•侯部、13.豪部、14.寒部、15.痕部、16.唐部、17.庚部、18.东部。

三、2005年版《中华新韵》与《中华通韵》

中华诗词学会在200年编撰了新的《中华新韵》,分十四个韵部,

一麻、二波、三皆、四开、五微、六豪、七尤、八寒、九文、十唐、十一庚、十二齐、十三支、十四姑。

2018年,受教育部委托,中华诗词学会又制定了《中华通韵》 ,确定了《中华通韵》16韵方案:

一啊:a ia ua、二喔:o,uo、三鹅:e,ie,üe、四衣:i,-i、五乌:u、六迂:ü
七哀:ai,uai、八欸:ei,ui (uei)、九熬:ao,iao、十欧:ou,iu、十一安:an,ian,uan,üan、十二恩:en,in,un,ün、十三昂:ang,iang,uang、十四英:eng,ing,ueng、十五雍:ong,iong、十六儿(零韵母)er。

其实自民国的新韵出现以后,出现过很多版本的新韵,都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老街也写过新韵诗,至于新韵的韵部从来没有特意去学习过。只是用普通话押韵即可,不用查韵书,相对简单多了。

但是从元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民国、新中国,平水韵一直在诗人手里薪火相传,说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太强。

结束语

古韵苦于背诵太难,连古人都常犯落韵的毛病,何况现代人呢。所以新韵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老街一开始作诗,也是用新韵开始入门的。后来我发现欣赏古诗词必须要懂古韵,加上自己作诗也喜欢有古意, 所以后来就坚持不用新韵作诗了。

至于诗友们用什么韵,完全是自己的喜好 。

至今自己作诗仍然需要经常检查韵表,虽然麻烦些,不过也早就习惯了。因为习惯与古韵,所以欣赏诗词的时候, 反而简单了很多。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可以是可以就是太啰嗦了。毛主席诗词用的是“十三辙韵”即“巧佳人扭捏出墙来东西南北坐”,每字一韵只有13个,简单多了。我们也可以用,且学写旧体诗词,必学毛主席诗词。



用户58435540336阳城


用中华新韵,是可以写律诗和填词的。

首先,律诗和词都是近体诗词中的一种体裁。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平仄要求。这一点,有别于古体诗。

其次,字的平仄,和发音有关系。中华新韵,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发音习惯,今四声辨别平仄。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了入声字。新声古声,只是语言体系不同而已。

第三,格律要求,是固定的框架。无论是用古声还是今声,框架都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格律要求是不变的。

第四,是一些人担心押入声韵的词牌怎么处理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古人已经给出了答案了。学习诗词的人都知道,入声字在古汉语中属于仄声字。而定词谱的时候,往往是按照平仄的相间规律定的。也就是说,古人是把入声字当仄声来定的词谱。在一些押入声韵的词牌中,古人就有很多押仄声韵的例子。因此,用仄声韵替代入声韵即可解决。

第五,诗词的好坏,和用新韵还是旧韵没有任何关系。

总之,用中华新韵写诗词,是完全可以的。无论是律诗,绝句,还是词,都是可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诗词界有大量的人在用新韵创作。已足以证明,中华新韵是可以用来写诗词的。

附录:

中华新韵(十四韵)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üe

四、开 ai,uai

五、微 ei,ui (uei)

六、豪 ao,iao

七、尤 ou,iu (iou)

八、寒 an,ian,uan,üan

九、文 en,in(ien),un(uen),ün

十、唐 ang,iang,uang

十一、庚 eng,ing(ieng),ong(ueng),iong

十二、齐 i,er,ü

十三、支 (-i) (★)零韵母

十四、姑u



千家诗词


当然可以!填词一般用词林正韵。共十九部。写律诗一般用平水韵。这都是唐人沿用至今。由于几千年的语音变化,有些韵部在今天已经不那么一致。所以:

我建议,功力深厚者可以用平水韵或词林正韵,也可以用中华新韵。

但尽量注意韵母一致。中华新韵比较宽泛。同一韵部有些还是读起来不押韵。诗词最起码的要求是压韵吧。如果不押韵,能叫诗或词吗?

例如,中华新韵十一庚,庚字与风字同一韵部,但是读起来就不压韵。这样情况应尽量避免!

诗词界的大佬们,您们说呢?

欢迎关注和指正![玫瑰][玫瑰][玫瑰]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风尘客123


应该是不可以的,律诗和填词应尽量用平水韵。

“平水韵”是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 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而中华新韵是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支齐姑。

为什么说写律诗填词不可用中华新韵呢,因为韵部和平仄的规范是唐宋以来诗词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在唐宋时期汉语的发音和现代普通话是有很大区别的,多数字和现在比同字不同音,而且在普通话里面更是去掉了入声字,变成只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唐宋时期汉字发音有阴平、阳平、上、去、入五种声调,如果用中华新韵来创作律诗、填词,将会缺少古味,变得不伦不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用清朝的剑斩明朝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