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通過朋友圈撩任何人”

“別通過朋友圈撩任何人”

智慧女性 心靈讀本

“別通過朋友圈撩任何人”

成年人的情緒不寫在臉上,藏在朋友圈裡。

“有些話不說出口,你總能懂。”

社交圈裡的蛛絲馬跡裡,往往拼湊出一個人的真實細節。

那個換了朋友圈封面的人,可能有想念的人;

那個三天可見的人,可能這段時間不想被打擾;

那個把情侶頭像換掉的人,可能感情出了問題。

“這裡展示我冰山一角的世界,如果你用心看。”

“別通過朋友圈撩任何人”

當代人越來越戒掉了情緒。

不會很直白地說自己的近況,但都在無聲地表達。

疫情的這段時間,有個武漢的讀者關掉了朋友圈。

在此之前,她是個很愛分享生活的人。

遛狗種花,做菜讀書,美好的事情都會拍出來發。

但她最近消失了,朋友圈三天可見,再也沒有動態。

我有點擔心,給她私信:“最近好嗎?”

隔了很久她回覆了,告訴我:

“疫情嚴重,突然沒了分享的動力。”

直到前幾天,各地新增清零,疫情的局面逐漸穩住。

她發了一條朋友圈——

在武漢街頭的汽車上,有綠色的嫩芽慢慢長出。

“別通過朋友圈撩任何人”

新生,就會好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她不用說話,但她的心意大家都懂。

《完美陌生人》裡,女主人說手機是我們生活的“黑匣子”。

而社交圈的那些痕跡,則暴露了我們的情緒和現況。

有些傷口,我們在舔舐的時候不經歷暴露;

有些浪漫,情不自禁地就想和全世界分享;

有些歡喜,期盼有一樣的人能夠理解。

願意分享的,是自己想被人知道的那部分。

刷一下朋友圈,其實很容易就知道大家的性格。

有人歲月靜好,有人憂心忡忡,有人發了脾氣,有人真知灼見。

不同的人在發不同的近況,在分享不同的世界。

見字如面,有時候一句話,就足以知道他是怎樣的人。

“別通過朋友圈撩任何人”

一個人分享的內容,也是他思想的一部分。

他的觀點,他的脾氣,他想要為什麼而站隊,而發聲。

和身邊同事聊起這個話題,他們表示:

“因為三觀不同,清理過朋友圈很多好友。”

“有些人一開口,你就知道你們沒法聊了。”

所以也有人開玩笑說:

“談戀愛之前,最好翻翻他的朋友圈。”

社交圈展現的不光是精神面貌,還有年齡,生活狀態。

在朋友圈裡積極生活的人,現實裡也一定不差。

在朋友圈裡時刻很喪,情緒低落的,現實裡一定也需要關心。

“別通過朋友圈撩任何人”

我有個夥伴是心理醫生,他跟我談起:

大部分人的情緒,在他的社交圈裡是可以窺見的。

他曾經留意到一個女生,社交圈清空了,名字也改了。

有天凌晨還發了一條秒刪的朋友圈:

“堅持不住了,算了,世界再見。”

他給姑娘發了很多消息都沒得到回覆,他立即聯繫了救援。

找到人才發現,姑娘晚上吞了很多藥片,洗胃後獲救了。

在某些時候,社交圈的心事可以救命。

朋友圈可以看穿一個人的脆弱,也可以給到一顆心的溫度。

“別通過朋友圈撩任何人”

朋友圈的背後一面,藏著一個人的世界。

他想說的話,喜歡的世界,想去的地方……

你會看到他深夜裡發的心情,也會看到他四下無人的脆弱。

靜下心看,你才會用心感受到他的為人。

但也有一部分人,習慣了把自己藏在社交之外。

他們不發動態,沒有日常。

點開他們的主頁,得到的都是寥寥無幾的內容。

更新日期已經停留在幾個月前,內容不是分享就是轉發。

在共同好友的評論和點贊裡,也很少發現他們的身影。

你無法從朋友圈裡,發現對方任何的蛛絲馬跡。

但當他們真正願意分享的時候,那一定是超級大事。

“別通過朋友圈撩任何人”

之前的一個老友,在朋友圈消失了很久。

頭像沒有換過,背景也一直維持從前。

直到有一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她的動態。

她結婚了。

很多朋友都在群聊裡調侃她:

“消失了這麼久,突然就結婚了,你這是憋了個大招。”

她對大家解釋,只有很重要的事才會想著分享。

“謝謝你們,有在看我朋友圈。”

過去的這段時間,她跟男朋友去了很多地方旅行。

旅行回來的當天,兩個人就決定領證了。

對我們來講的突然,對他們兩個人而言是順理成章。

在大數據的時代,想要了解一個人並不難。

在他的社交圈裡,一定有他想說的話。

大家都在悄無聲息地表達著,只要你用心去看。

我相信你也一定發過朋友圈,是給特定的人看。

在成百上千的好友裡,也一定有個人會一眼看穿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