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萧何月下追韩信,证明一个人对你好不一定喜欢你只是喜欢你的价值?你怎么看?

秋天的红叶882


确实如此,对韩信而言,箫何只是伯乐不同朋友。我曾经说过,不要把伯乐当成朋友。

这个文章收录在我出版的书《这个世界承认每一份努力》里,现在把这个文章发上来。

刘邦想弄死韩信了。

这个心早就有了,不过,现在是比较合适的时候,因为项羽已经死了。

当年,韩信、英布,彭越三个人不讲江湖规矩,人多欺负人少,把项羽逼死在乌江边上。他们没想到,项羽才是他们的亲爹。

有项羽,他们仨才有价值。没有项羽,韩信不过是韩国来的手信,玩玩就扔,英布不过是一块英俊的抹布,用久了就不英俊了。彭越就跟彭得华似的。

英布是公元前196年弄死的,彭越要早一年,韩信更早。因为韩信的实力最强。当然要从他下手。

计划已经安排好了,刘邦同志借口出差,离开京城,毕竟这种对老员工下死手的事情,老板不好参与。

任务落在吕后身上。吕后这个人相当不简单,能撒娇能打架,能共患难也能同享福。这种水平的媳妇岂是只会唱歌的麦霸戚姬可以比的。

但吕后这么牛,也有不好办的事情。

2.

吕后什么都准备好了,把韩信骗到哪里下手,由谁下手,谁打第一闷棍,打死了怎么向老板兼老公汇报,怎么平息社会舆论,这些东西都想好了。

但有一点不好办。

怎么把韩信忽悠来?

难道说:老韩,你到宫里来,老娘请你吃五块菜的串串。

那打死韩信也不敢来。

只有请一个人出马了。

萧何给韩信打了一个电话:信啊,你要相信组织。老板请你吃饭,你不来,这不是让老板猜忌你嘛。你好歹出席一下,把事情说清楚,写个检讨,在大会上表个态,也就走个形式。这关就过了。

好嘛,韩信来了,一来就被吕后领着一帮女汉子型的宫女打死在钟室里。

3.

韩信为什么要来?

因为相信萧何,他把萧何当朋友。

为什么把萧何当朋友?

因为萧何是他的伯乐。

是萧何从一大堆糙爷们里发现了韩信这块小鲜肉。

韩信的前半生是悲催的一生。

一开始韩信在乡长家里蹭饭吃,没想到乡长夫人不是吃素的,把开饭时间提前了。韩信踩着饭点来,正好碰到乡长夫人在洗碗。

小伙子也不搭把手,静静地来,肚子咕噜咕噜走了。

后面, 韩信吃过居委会大妈漂母的盒饭,被一年不换内裤的杀猪佬按在胯下钻了一回。好不容易到项羽手下打份工,老是被当办公室小弟看待。换到刘邦阵营,也不过当一个仓管。还差点因为上班时候妄议中央被砍死。

说多了都是泪。

最绝望的时候,是萧何发现了他。

4.

觉得在刘邦这里混得没希望了,韩信半夜跑了。

萧何一听,连报告都不打就去追。当年萧何追他老婆也没有这么积极。

所以,当刘邦听说萧何去追韩信时,简直不敢相信,我每天跑几十个男人你不追,韩信跑了,你去追?

萧何说:大王,你要是想得天下,就非韩信不可。

是萧何第一说出了楚汉争霸的秘密:得韩信者胜。是萧何把韩信的战略价值提高到了二炮的高度。

这样的人,能不是韩信的伯乐?

韩信也证明了自己是匹千里马,暗渡陈仓、横扫魏豹、东进灭赵、妙计灭齐、围攻项羽。刘邦的江山可以说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

5.

到目前为止都没错,但在韩信接到萧何的邀约时,就错了。

老萧是自己的朋友,还能坑自己?

其实,这是一个错觉,萧何只是韩信的伯乐。

这不是韩信一个人的错觉,这是很多人的错觉,很多人容易把自己的伯乐当成朋友。

没办法啊,我们就是喜欢听好听的。伯乐就是最会说好话的那一位。伯乐不但会说好听的,他还给我们提供机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这样的人,不算朋友?新闻里也不敢这么说!

可真相确实很残酷。伯乐虽然可爱,但他的确不一定是我们的朋友。

伯乐跟朋友有一个最大的区别。

伯乐因为我们的长处而欣赏我们。而朋友,就算我们是个傻逼也不会嫌弃我们。

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会打仗的韩信就是一个天才,萧何越看他越帅。战一打完,不服管理的韩信就显得很多余,萧何越看他越不利于社会和谐。

韩信到死也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他被萧何忽悠进了宫,被一帮性生活缺失的老娘们拿着棒子群殴至死,还乌呼哀哉,说自己被吕后骗了。

你看,他到死最恨的还是吕后。这其实不科学。吕后是老板娘,你这种不服管理的员工,她有责任弄死你。

你要怪,就怪萧何嘛,是他把你忽悠进来的。你都被萧何卖了,还不敢揭发》

退一万步,你也该骂刘邦,你骂吕后干什么?

刘邦是幕后主谋,萧丞相是策划,吕后不过是个实施者。

这就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论军事,韩信可以打满分,论政治,他还比不上101。

6.

有没有伯乐与千里马成为朋友的?

有的,比如管仲跟鲍叔牙这一对CP。

鲍叔牙首先是管仲的伯乐。

当年,管仲悲催得苦大仇深。堂堂一个大院子弟去城乡结合部南阳摆地摊,还经常被城管市霸追得满街跑。鲍叔牙不嫌弃他,跟他合伙做生意。

管仲还做假帐多分钱。

鲍叔牙说没事没事,他家有老娘要养话,这话说得好像他没娘似的。

管仲替鲍叔牙搞策划,策划一个黄一个。

鲍叔牙说没事没事,他只是没碰到自己的机遇罢了。

管仲跟鲍叔牙一起当兵,一打仗,管仲跑得比小贩还快。

鲍叔牙说他不胆小,他只是还不想死。这话说得好像这世界上有人想死似的。

鲍叔牙甚至让出自己的齐国相位给管仲。因为他相信,管仲会比他做得更好。

论伯乐的成色,鲍叔牙跟萧何是一样一样的。但鲍叔牙除了是管仲的伯乐,还是管仲的朋友。

鲍叔牙跟萧何的区别是,他们的立场是不同的。

鲍叔牙是这样看管仲的:我擦,这个人真特么牛逼,这样的人才练摊太可惜了,我得让他干点大事。

萧何是这样看韩信的:我靠,这个人真特么牛逼,这样的人才当仓管太可惜了,我得让他帮刘总干点大事。

没错,鲍叔牙是从管仲的立场看管仲,萧何是从刘邦的角度去看韩信。

一个是朋友,一个是HR而已。

所以,当刘邦说,韩信这个人没啥用了,又是社会不安定分子,我想弄弄他。

萧何答:好,那我们就弄死他!

要是,齐恒公有一天也说:鲍叔牙,我看管仲不管用了,我想弄死他。

鲍叔牙顺手抄起板凳拍晕齐桓公,然后牵着管仲的手远走高飞,天涯海角,一起,慢慢变老。

7.

最常见的,如果老板是自己的伯乐,那恨不得立刻就升华为朋友。

比如晁错。

晁错的伯乐是他的老板汉景帝。

晁错是汉景帝的老班底。汉景帝还是太子时,晁错就跟着汉景帝混。官职是太子家令,其实就是太子陪聊员。

晁错天天陪着汉景帝聊天,把汉景帝侃晕了,汉景帝兴奋地称他为“智囊”。

等汉景帝正式转正,“智囊”就出了一个主意:削藩。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当年刘邦封了不少藩王,这一块那一块的,说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别到时外人合着伙欺负老刘家了,没有本家兄弟来帮忙。

一开始还没事,跟开分公司似的,大家按时上交利润。事情一久,尤其是霸道总裁刘邦一兵解,冷艳女王吕后再羽化,就有些管不住下面了。

个个都像柴家庄,搞独立小王国。

晁错提议,不管三七二十一,削他们丫的。反正不削他们要反,削了也是反。

这个事情是个正事,但有点操之过急,手法太简单太粗暴。

晁错的爹就觉得不靠谱,说:人家老刘家的事,爱分不分的,你一个外人,说个屁啊。

晁错不听,说你别掺和,这是国家大事。

把晁老爹气得。

你这败家儿子,你要再不听老子的话,老子死给你看。

晁错:上吊就给绳,喝药不夺瓶。

晁老爹回家就喝药死了,这气性也确实大。

晁错为什么这么死心塌地?老爹都不管了。

首先,汉景帝真心是他的伯乐。

8.

晁错,是个有才的人,有才的人当然都有脾气,有脾气的人当然就有敌人。

丞相申屠嘉就想弄死晁错,这位老江湖发现了一个事情。

晁错为了自己出入方便,把自己办公室的墙砸开了一个洞,砸开后,发现前面是皇帝家的太庙,那接着砸,砸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路是通了,可也摊上了大事。

申屠嘉知道后,很高兴,马上写报告,表示破坏太庙这种事情,按法律得斩。

晁错这才知道错了,立刻进宫见汉景帝。

汉景帝安慰他:没事,这个事情我替你兜着。

第二天,申屠嘉提交报告,汉景帝一句话就打发了:这是我让晁错干的。

申屠嘉回去就气死了。

申屠嘉不简单啊,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了,晁错还是液体时,申屠嘉就跟着刘邦打天下了,项羽们没砍死他,结果被汉景帝跟晁错合着伙气死了。

这不是伯乐是什么?

但晁错还是犯错了,他把汉景帝当成了自己的哥们。

9.

削藩的文件发下去后,果然大家都反了。

晁错还说没事没事,然后来了一句:“皇上,你率兵亲征,一定能摆平这些反骨仔。”

那你晁错呢?

“我在后面替你守家!”

皇帝在前面冲锋,你在后方等消息?

这真心不是君臣之间的对话,而是朋友之间的对话。是把对方当哥们,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这当然是一个错觉,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10.

汉景帝处理晁错的手段也很朋友。

汉景帝要杀晁错来平息叛乱。如果是君臣,下个文件就好了。他没有,他派人给晁错带信,说你到宫里来开会吧,我等你。

晁错就开始穿朝服,整整齐齐,还想着跟汉景帝吃撸串聊人生呢,结果车子直接开到了东门。

腰斩。

伯乐,是发现马能跑千里的那个人,但如果他饿得没办法,也会把千里马宰了充饥。

伯乐捧起人来很快,因为他懂你的每一个长处。他摔起你来更快,因为他清楚你的每一个短处。

萧何就门清,别人搞不定韩信,他一句话叫来了。

汉景帝也吃定了晁错。

要是正儿八经地去抓,万一晁错反抗,说出什么话就不太好了。叫他来开会,就比召唤兽还灵验。


12

把伯乐当成朋友,是很自然的想法。这一对长得太像了,差点就是双胞胎。

跟朋友一样,伯乐欣赏你。

跟朋友一样,伯乐懂你。

跟朋友一样,伯乐帮助你。

跟朋友一样,伯乐赞美你。

跟朋友一样,伯乐也能成就你。

伯乐也常常能过渡到朋友。

俞伯牙和钟子期就成了一对你吹萧我弹琴的朋友嘛;蔺相如和廉颇就成了我脱了衣服让你抽的好朋友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更是无产阶级式的伟大;曲洋和刘正风两个人道不同都谋到一块了。陆抗和羊祜在两家公司打工,可私底下,也是死党嘛。

但有时候,伯乐就是伯乐。

13.

面对伯乐,正确的回应是感恩,努力,我们把伯乐当恩人,当生命中的贵人,但不要急着当成朋友。

人家欣赏我们的才华。我们就应该认认真真看合同,认认真真去创作,不辜负人家的欣赏就好了。

急冲冲当成朋友,不出事,是幸运,出事了,怪自己吧。

其实,选择正确的回应,也是为了对方好,你看了合同,事情妥妥的,伯乐下回还是伯乐。你不看合同,事情搞砸了,伯乐也乐不起来。

14.

我们常常选错了回应。

人家请你吃顿饭,你回请一顿饭就好了嘛,不要急着升华成朋友。像刘邦就没有。鸿门宴散了场,该砍人就砍人。

人家帮助你,你也帮助人家嘛,不要急于成为朋友。武则天就没有,王皇后把她从尼姑庵里捞出来,让她二进宫。

武则天就帮助皇后批斗邪恶势力萧淑妃。斗完萧淑妃,她不是也挽起袖子抓住王皇后的头发猛扯?

人家提拔你,那就努力工作,不要非上升到朋友。魏征就没有啊,当年魏征在长安找不到工作,是太子李建成提拔了他。魏征努力给李建成出主意。

等李建成仆街之后,魏征一点替李建成报仇的意思也没有,直接跳槽到了秦王府。

人家给你东西,那就投桃报李嘛,没必要把自己也弄成大李子送出去。关羽就不会啊,曹操对他那么好,那么欣赏他。但他很清楚,曹操只是伯乐,不是朋友。

关二哥努力杀人报答了曹操,然后带着他的嫂嫂,驾着他的马车开溜了。

……

欢迎大家购买我的书《这个世界承认每一份努力》


脑洞历史观


这个问题不能这么问。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人自身有魅力,才会吸引别人关注你。特别是上下级关系中,想要别人对你好,你就更需要把自己的价值展现出来。

萧何月下追韩信,接着又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刘邦最终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也不辜负萧何及刘邦的信赖,帮助刘邦在楚汉争霸中打败项羽,成就刘氏江山。


话又说回来,萧何与韩信两个人萍水相逢,互相都不了解,凭什么这么关注韩信?难道是萧何主动去找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在韩信担任治粟都尉一职时,经常找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奇才!这里要强调一下,太史公说的是韩信经常找萧何交谈。这说明是韩信在找机会接近萧何,向萧何倾诉自己的治军、打仗的看法,正是因为数次交谈,萧何知道了韩信的治军打仗的才能,知道汉军若是想要打败项羽,就必须要有韩信这样的人才。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故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从韩信的角度来看,韩信是想要建功立业,所以多次找萧何交谈,希望通过萧何让自己爬的更快一些,同时觉得自己十分有才能,萧何肯定已经多次向刘邦推荐自己了,但是自己一直得不到重用,肯定是刘邦不想用自己,所以逃跑了。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知道韩信逃跑了,肯定是要追。


历史百川


这个事情很简单,就跟工作、谈恋爱一样。你有存在的价值别人当然要留你,工作上你有能力,恋爱上你有一颗有趣的灵魂或者有非凡的颜值一样。正因为你有价值才喜欢你。

其次,价值这个东西是有阶段性和对比性。所谓阶段性就是,在某一个时间段,你的价值高于他人。对比性就是价值以及其他本身所具有特质带来的影响,比如脾气,忠诚,性格。

最后,同一个人,不同人认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刘邦和萧何,在萧何追韩信的时候肯定是认同一致的。那个时候是打天下的时候,韩信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打完江山,刘邦帮作为老板就会觉得韩信的用工成本太高了,而这时萧何的看法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回到问题本身,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兔没死,鸟没尽,主人肯定喜欢这只狗,这把弓的。只要刘邦一天没统一天下,刘邦肯定喜欢韩信的价值。这里说刘邦而不是韩信是想说明,萧何只是刘邦意志的体现。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命题本来就有问题,喜欢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所谓的“价值”。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皆因在那个时间段,你所体现出来的主要价值,让对方产生,爱,憎乃至杀意


Barbaryan


先简要说下韩信的经历。韩信早年混迹江湖,一贫如洗,常常连饭都吃不上。后来在河边遇到一位洗衣的老妇人经常给他饭食,韩信便对这位老妇说,将来飞黄腾达后,一定要报答他的恩情。不料老妇人对他说,大丈夫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起码要养活自己,而我只是可怜你罢了,难道指望你有什么回报?

当一个人不存在价值时,别人也就不会靠近你,即便对你有所恩惠,不过就是看你处境艰难,而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罢了。自身没有魅力,如何能受到青睐呢?

韩信投奔项梁、项羽后,在其麾下并不受到重用,仅仅是帐前的一名执戟郎,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自然不会被性格倨傲的项籍看在眼里。后转投刘邦,受到萧何的赏识,萧何在刘邦前举荐韩信,但也只是做了个治粟都尉,即便是胸有大志满腹经纶,没有机会展现自己,也只能是默默无闻。

后来刘邦登坛拜将,破格提拔,韩信首战就平定三秦拿下关中,才逐渐受到重视,直到扫平诸侯,声震天下。期间向刘邦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刘邦虽然震怒,却不得不答应。项羽原来视他为无物,现在却想要跟他结盟。

楚汉相争,最后以项羽战败告终,强敌没有了,韩信的功业为刘邦忌惮,被处死在未央宫。刘邦听闻后,"既喜且泣",高兴的是顾忌没有了,难过的是失去了一位干将。韩信存在的价值同时为刘邦忌惮和喜欢。这已经不是萧何所能掌控的了,因为他自己后来也受到了猜忌和处分。

俗话也说,没有梧桐枝引不来金凤凰。萧何看到了刘邦的价值,才会大力支持他,其实动机很简单——唯才是用。个人的价值没有被体现出来时,却想让别人先对你好,本就不现实。



酒不言解千殇


这谁说的!这么贴切呢!这是个文明人啊!

说的太对了,韩信就是这么一个人,有才华就是不招人待见。

你看啊,没出名的时候就有胯下之辱,你说他得多招人烦,气的别人让他钻裤裆。

给项羽当兵,那是要多招人恨,做了好几年侍卫,项羽就是不重用他,在能蹦哒项羽也不喵他一眼,不是烦他烦到无话可说,谁能放在身边这么多年理都不理他,这得给霸王气成什么样😂。

所以我发挥了一下想像力,估计韩信那张嘴比村头大妈还要贫,可以想像,项羽每次军事会议,这小子的那张嘴巴拉巴拉讲个没完,不是说这个不对就是那个没见识,要不就是老子天下第一,不然怎么就没人待见他。

估计也是韩信在项羽那实在过不下去了,才去了刘邦那里,最无语的是,刘邦也特别烦他😭,这家伙是多招人烦,谁见谁烦。

韩信也有骨气,你们都不吊我,老子不干了回家种地去!

这时候萧何出来了,估计也是跟刘邦说了一堆废话,什么现在穷的就剩裤衩了,好不容易从项羽那跑来一个像点样子的人,你还给赶跑了。

于是乎连夜追,追到了一阵猛道歉,好不容易给劝回来了。

萧何其实也不知道这个成天说大话,又没实际行动的人到底有什么能耐,你看韩信刚到刘邦那也不是上来就当上大将军的,刘邦也是先让他从小事上做起,慢慢才发现,这家伙有点用,直到后来,韩信的才华才发挥出来。

韩信这人本身就是谁见谁烦恨不得拿双面胶把嘴封上的那种,只是遇到了萧何这个伯乐愿意给他机会表现,当时刘邦也确实手头没人,也成就了韩信。

霸王这种本身就是暴脾气,连自己亚夫都能活活气死的主,遇到韩信这样的,没捅他两刀,项羽已经算相当克制了。

萧何能去追韩信,估计也是当时知道刘邦手上根本就没什么像样的军事人才,好不容易来了一个韩信,虽然不知道什么水平,但特别能吹,不如就试一试,要是成了,那刘邦就多出一员大将,要是不成,一边凉着也就是碍眼点,怎么想,韩信投奔而来都是赚的。

要说萧何追韩信那肯定不是为了这个人了,这么招人烦的人,认谁也不喜欢。

那萧何为什么这么执着于韩信。

第一,刘邦手上没人,多个敌人不如赌一把,看看能不能出个宝儿。

第二,韩信特能吹(。ò ∀ ó。)。

比如这之后,刘邦有次问韩信,你可掌多少兵马,韩信答:多多益善。

这要不是后来韩信确实有两把刷子,你说这人有多自大多能吹(。ò ∀ ó。)。

好啦,具体回答已经说完啦。

我就在说一个韩信的小故事。

注明!是偏门左道看来的哦。

话说当年韩信立下大汉第一头功,刚做了江山的刘邦这个高兴啊,这人一高兴,有些承诺就会语无伦次。

韩信立了头功,刘邦感觉除了厚重的封赏不在加点儿码总觉得对不起韩信,所以就当着天下的面对韩信说出了三不杀的承诺。

具体的我也记不得了,反正大概意思是,

见天不杀。

见地不杀。

见铁器不杀。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反正就是你韩信除了造反,不管犯下多大的错误,我刘邦也不杀你。

可后来,承诺确实做到了,吕后直接把韩信关进了笼子,用布罩上,拿木枪给捅死了,而且笼子还被吊起来了,真真的做到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

这得多招人恨,宁可想着法子弄死你,我也不可能和你同活一世的地步,估计到了这时候,韩信的烦人程度已经到了化境,,,,,,,。

上面说的,不要当真啊各位,只是调侃一下这个悲剧人物而已。

当年跟着刘邦打天下的那帮人,下场都没比韩信强多少。

萧何假装贪污犯,张良借着吃仙药把自己弄成了高位截瘫,英布和彭越这俩不懂变通的二货直接被刘邦弄死了,臧荼天天活在指不定哪天刘邦就会给他扣帽子的恐惧中,最后精神崩溃破罐子破摔直接造反了,最后也被弄死了。

面对刘邦这种平民出身的君主,懂得急流勇退才是王道,萧何做到了,张良做的更绝直接瘫了,可韩信没做到,都说韩信天纵奇才,可笑的是,在这点上,萧何张良要比韩信会做人。


缥缈峰下一粒沙



对也不对,这不能一概而论而。有的时候是因为看中某人的价值,比如萧何对于韩信,萧何因为忠心于刘邦,希望助刘邦一统天下,才月下追韩信。

而有的人就是引为知音,可以千里追谁,不惜余力推荐。比如鲍子牙和管仲。


01、萧何举荐韩信,出于对刘邦成就大业的角度考虑

萧何很早就认识了刘邦,他知道这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所以死心塌地跟着刘邦干。所以他自然会为刘邦四处张罗人才。

萧何对于韩信的评价是: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可见,萧何对于韩信的能力推崇之至,说他是“天下无双”,但这只是对于他才能的肯定,萧何推荐韩信只是一心想助刘邦成就大业。

本来萧何对于韩信是有着知遇之恩,可是两人之后却没有多少交集,两人的内心也没有擦出任何火花。

似乎萧何只是给刘邦介绍了一件趁手的兵器,而在韩信的内心中,萧何还比不上一饭之恩的漂母。

当初月下那场激动人心的场面似乎早已消逝在两人的内心。



02、萧何诱杀韩信实属不得已

萧何虽然对于韩信没有多少情谊,可是他不至于要除掉韩信来为自己换来顶戴花翎。 韩信最后的悲剧其实早已注定。

其一:当初他不听蒯通的建议,已经错失良机。等他被封为淮阴侯之后,才想到要造反,黄花菜都凉了。这是韩信优柔寡断的性格造成。

其二:当时刘邦已经坐稳天下,正是“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候了,臧荼、彭越、英布几乎都是手握重兵,雄踞一方的异姓王,都被刘邦一一除去。

若此时韩信能够在刘邦眼皮底下安分守己过小日子,也许还可以保全性命。 遗憾的是韩信觉得这样的日子太憋屈,所以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和陈豨里应外合造反起兵。

这时候的萧何身为刘邦的臣子,为刘邦捉拿反贼是分内之事。所以萧何献计,一起和吕后将萧何扑杀在长乐宫的钟室。

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有了这么一个狗续貂尾的结局,又怪得谁,这何尝不是韩信自己的错呢?


少禾君


确实是这样。否则,那么多人逃亡了,萧何一个不去追,单独追韩信,这一方面说明萧何确实慧眼识才,知道韩信有真本事、大本事,另一方面,体现了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一心谋事。刘邦对萧何素来信任有加,也相信萧何识人知人的能力,萧何在"月下追韩信”之前,已向刘邦推荐过两次,每次刘邦都给韩信升了官,虽然那些官位与韩信的期望值相去甚远。直至这第三次,萧何把韩信推介为"略不世出,天下无二”的大将之材,刘邦这次既顺了萧何之意,也遂了韩信之愿,筑坛斋戒,择定良时吉日,封韩信为"汉大将军”,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当然,韩信确有“兵仙、神帅"之才,屡战屡胜,短短几年,便逐一削平项羽的左臂右膀,垓下一战,“四面楚歌"逼杀项羽,使刘邦最终登上帝位,开创大汉王朝。同时,“兔死狗烹",韩信也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韩信军事能力堪称"天才",政治智慧却几乎空白,且被害时只有三十五岁,与刘邦、萧何相比分别差了二十六岁和二十九岁。"立不世难奖之大功",且有巨大的年龄优势和超强的军事才能,再加上韩信郁郁寡欢,莫测高深,很少与同僚往来,导致刘邦、吕后,担忧在刘邦崩后谁都无法管控得住韩信,促使刘邦对韩信痛下杀手,事实上韩信死后的第二年和第四年刘邦、萧何就先后去世了。纵观韩信短暂而辉煌又带着几分悲情的一生,特别是看过“萧何月下追韩信"这部戏的人,都会对韩信充满同情怜悯,也会讨厌萧何圆滑奸巧,吕后的阴险狠毒。刘邦虽为开国皇帝,也有许多阴陏无奈的不堪之事。总之,“平生一知己,生死两妇人"形象地概括了韩信的一生。萧何确实利用了韩信的价值,也一次性地"消费"了韩信对自己这个“伯乐”的信任。


本人大白


韩信可以说是汉高祖刘邦创立汉朝的的最大的开国的功臣之一,没有韩信就没有他的天下,如若当然韩信当年投奔项羽成功,那如今历史是否会改写呢?当然韩信在刘邦这里也是得到了重用,只可惜后来韩信的赤胆忠心没有得到回报。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最先的是投奔项梁,但是项梁失败死后,韩信便归属项羽账下,但是项羽这个人不能知人善用,韩信的军事才能如此突出项羽也只是让其当一个郎中,韩信也是多次献计策得不到采纳,于是也是悲愤离开。韩信来到了刘邦这边依旧也还是一个无名小卒。有一次他还差点被刘邦杀了,得到了夏侯婴的保释这才保住性命。要说韩信的才能还是靠萧何才发掘,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过,萧何也是觉得韩信很有才能。

但是韩信在刘邦这里最初也是无法得到重用,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觉得自己无法得到刘邦的重用离开了,萧何知道后便将韩信追回,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之说,也是成为佳话。

题目这个说法我是赞同的,因为一个人对你好也确实可能因为是你对他有着一定的利益价值现在的人,不过也不是全部的人,这种人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的理念都是可能对你好就是因为喜欢你或者说你们可能是很好的朋友。朋友之间其实也许就不会计较那么多了。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人皆可为舜禹


对于萧何与韩信这两个汉初著名历史人物,一个是汉朝头代丞相,一个是汉初著名大将军,他们之间故事太多。最著名的有两个典故。一个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另一个就是著名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韩信起家做为刘邦的大将军是韩信推荐的,而最后刘邦做皇帝后,感觉韩信功高盖主,欲杀之而后快,也是萧何出主意,杀了韩信的。所以才有此一说。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是当初萧何举荐韩信到刘邦账下,刘邦觉得他貌不惊人,身材矮没有得到重用,韩信愤而离去,萧何知道后,打吗扬鞭,月下追赶韩信,截住他,哓以道理,才说服韩信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今天所谈,萧何追韩信事,固然因为韩信确有其才,但也显示萧何知人善用,深知韩信是将帅之才,岂能浪费?为大汉社稷,所以月下追韩信。这里跟私人关系没有半点掺扯。

萧何爱才,为大汉江山社稷着想,非私利也。


神州痴侠


突然想起了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韩信的悲剧是出于他的性格,他与钟离昧、萧何都不能算是挚友,他们都只是同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