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玉堂春》


话说《玉堂春》


《玉堂春》(三堂会审)是京剧经典剧目,应该讲是梅兰芳先生在其伯父名琴师梅雨田的辅佐下唱红、唱火的一出戏!王瑶卿教主、四大名旦都有此戏的录音传世,张君秋大师更有多种版本全剧录音,真是众彩纷呈、各有千秋。据说,初习旦角的学生也多以此戏开蒙。但是,遗憾的是近几年来公演此剧的演员似乎很少。问及原因,皆答“太瘟”,意思是受累不讨好。的确,现在的《玉堂春》印象如下:苏三唱不尽的花腔、高腔,王金龙解不开的怒目横眉,蓝袍掩不住的歹毒,红袍说不清的暧昧,胡琴使不够的花过门,满场的喧嚣却把这戏扔进了冷水盆。仔细想想,是戏的事?是人的事?本来,配角王金龙与红蓝袍,犹如《扒马褂》三人的群口相声,辅以表情、身段,插科打诨、活跃气氛,可谓神来之笔。可惜,现在演来艺术家太注重八府巡按和官场老手尤其是自己的“身份”了,更象是一个“不团结”的班子在开民主生活会,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毫无可观。


苏三当然要展现的是唱功,但是表演也不应忽略。如果有人反对,自然会提到张君秋大师。可是,唱张派的腔就是张君秋吗?张大师唱什么不好听呢?《武家坡》进窑最后一句“来呀”,人家都能念得令人骨酥筋麻。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功力,却亦步亦趋,岂不是刻舟求剑!这样的演员不是给观众唱戏来的,而是来给学生上课,那么观众自然不买帐,当然也就“受累不讨好”。罗蕙兰老师可称大家,曾傍马连良先生唱戏,后辗转落在河北。罗老年时到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即以《会审》码压大轴,配角、乐队均是天津戏校的学生。“苦哇”一声响亮的叫板后,出来一位大胖老太太,与瘦小稚气的王金龙反差太大了。但是,随着人家的表演,一颦一笑,观众的兴奋神经被人家所操控,而且生怕错过一点表演细节。剧终时,王金龙念“你出院去吧!”,锣鼓打纽丝,老太太硬是不动,而且扭动着肩膀与腰肢,似乎在说“嗯嗯,我就不走!”,等到小生再示意,才不情愿地悻悻而去,现场观众掌声雷动。你可以不认可人家的理解与表演,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能调动全场观众的演员才叫“角”。这场演出还有个花絮,导板“玉堂春跪至在都察院”后面,红袍念“刘大人用刑”,老太太飞身而出,做惊怕状,唱哭头,不料压住线帘子了,头掭了!老太太很沉稳,唱完“大人呐”,利用面朝里跪的空当儿,把头面逐个卸下来,在台毯上摆了一堆儿,然后再摩挲着自己插回头上,这些动作都是在过门及小腔中不露痕迹地完成,及至大腔亮相时,观众竟毫无察觉!不知当时在现场的观众及台上的戏校学生对此可还有印象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