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經》原文釋義:棍法總論篇(總歌訣三)


《劍經》原文釋義:棍法總論篇(總歌訣三)

第一篇:棍法總論篇

俞大猷著 李良根註解

續上期:《劍經》原文釋義:棍法總論篇(總歌訣一、二)

《劍經》原文釋義:棍法總論篇(總歌訣三)


《劍經》原文釋義:棍法總論篇(總歌訣三)


原文(4) (三)

陰陽要轉①, 兩手要直②,前腳要曲,後腳要直③,

一打一揭④,遍身著力⑤,步步前進⑥,天下無敵。


詞解:

①陰陽要轉: 陰陽, 是指自然界中兩種對立統一的物質勢力 。這裡專指兩種不同的握棍方法。陰,掌心向下握棍,陽,指掌心向上握棍。

陰陽要轉,即兩手握棍要陰陽轉換運用。《國技大觀》: “惟陰陽轉,乃能變直力為彈力,惟明陽轉,乃能使棍有浪,敵械觸浪自披靡。"

②兩手要直:直,非僵直,乃運棍發力時手臂須挺硬 。而運棍發力兩手常一屈一伸, 方能使棍具有彈力和浪勢,並非使兩手同時伸直 。兩手挺直須隨棍勢運轉而分清先後主次。

③前腳要曲,後腳要直:此乃弓步之樁勢也。意在進攻,所以採用前曲後直的弓步樁勢 。

④一打一揭:打,即自上而下壓人之棍,自下而上挑人之棍。《劍經》原文(38)說:凡日間將棍一打一揭,自習掲打,俱要自聲,久則自有力。高不過目,低不過膝。

⑤遍身著力:著力,即使力,用力 。遍身,即周身,全身 。遍身著力,即全身用力 。《國技大觀》:“所謂一打一掲,遍身著力者,著遍身之力於一打一揭之棍也。”

⑥步步前進:進則方能逼敵於緊迫,使之無還手之機 。步步前進即後“總決歌”中“時時俱取直”戰略思想的具體運用 。


釋義:

此一段文字,乃“五虎攔”棍法之要領也 。陰陽要轉即五虎攔運棍之法,兩手要直即五虎攔擊棍之手法;前腳要曲,後腳要直,即五虎攔下盤之樁法;一打一揭即五虎攔擊人之勁法;遍身著力即五虎攔之身法;步步前進即五虎攔之步法 。

或問曰:此段既為一技之要領,何以置之於總歌訣之中耶?

答曰:五虎攔乃少林棍法中之著名棍法也,清人吳殳《手臂錄大棒說》:“少林有一家(按:“一”當為俞)棍法,名目五虎攔,唯一打一掲而已 。打揭得勢,則少林諸法,亦甚畏之,不可以平平而輕視也 。”將此技法之要領置於總歌訣中,於此可見五虎攔在棍法中之位置 。此一也 。其二,此訣提出了棍、手、樁、勁、身、步六法,實為所有混法之總綱 。六法俱備,何棍不妙 。故訣後以“天下無敵”贊之 。此讚詞非僅贊五虎攔一法也,實乃贊“六法俱備”之妙用也 。俞公之苦心,於此可見一斑。

(待續)


往期推薦:

下期:《劍經》原文釋義:棍法總論篇(原文總訣歌)

《劍經》原文釋義:棍法總論篇(總歌訣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