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第8名:北京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绿色城市第8名:北京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3月19日,北京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四十四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提高复工复产效率,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受海外疫情影响,北京作为首都,治理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

据中国投资协会、瞭望周刊社《环球》杂志、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第三方绿色评级机构标准排名调研编制的《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显示,北京以绿色指数86.9居于第8名,可见其城市治理能力仍需要提升。

发展高精尖产业

《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榜单显示,在4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广州、北京均排名前十,而上海仅排名第 11 位。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又遥遥领先,超过其他一线城市,北京仅次于上海,在前十名中最高。

2018年,北京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万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361元。此外,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和4.5%左右,处于较低水平。

绿色城市第8名:北京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北京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上升态势,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非首都功能疏解、高精尖产业发展等举措。作为一线城市,北京着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总部在京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6家,位列全球第一。目前,医药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精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2018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其中,2018年北京地区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976亿元,同比增加9.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0%,高于其他领域。北京的医药健康、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5G等高精尖产业发展迅速,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9%和7.8%。

提高城市绿化率

为改善城市环境,北京十分重视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绿视率,增强绿地面积。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34万亩、城市绿地4022公顷,森林覆盖率43%,城市绿化覆盖率48.2%。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建成城市休闲公园150处、小微绿地328处,注册公园达到403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77%。

此外,北京通过拆迁腾退使5200余公顷土地超过一半用于留白增绿,在中心城及核心区建成了多处城市森林公园,疏解非首都功能。

与此同时,北京市也紧抓亚运会、奥运会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大型公园绿地和城郊森林景观建设,仅承办奥运的7年间,就新建了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昆玉河生态走廊和南海子郊野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大型公园绿地160块。

2017年,北京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为16.2平方米/人。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了以城市公园、公共绿地、道路水系绿化带以及单位和居住区绿地为主,点、线、面、带、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绿色城市第8名:北京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为此,北京多个生态精品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市基本实现了“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发展目标。

2020年,北京城区继续加大公园绿地的建设力度。据悉,北京全市将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大力补绿增绿,推进“留白增绿”建设1.3万亩,重点建设41处城市休闲公园、13处城市森林,新建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使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5%,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

改善空气质量

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绿化率提高,北京的环境质量也有质的提升,空气质量改善较为明显。

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再创新低,连续两年浓度达到个位数,为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

绿色城市第8名:北京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此外,2018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六成,北京市优良天数227天,占比62.2%,比2017年增加1天。其中,一级优天数为72天,二级良天数为155天;2018年重污染日15天,比2017年减少9天。近六年来,北京重污染日持续减少,2018年全年首次无持续3天及以上的重污染过程,连续195天没有发生PM2.5重污染。

受气象条件波动、采暖等多种因素影响,北京的各项污染物各月间浓度波动较大。例如,2018年3月和11月是污染水平明显偏高的月份;1月、8月和9月的PM2.5月均浓度分别为34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均达到了空气质量年评价标准。

清华大学副教授邢佳介绍,经过研究,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来自本地和周边的共同改善。可以看出,本地减排贡献占5成,周边减排贡献占2成,气象因素占3成。因此,北京推动空气质量改善仍需要聚焦重点、压实责任,狠抓督察检查整改落实,同时以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为重点,防止环境问题反弹,不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构建优质能源体系

近年来,北京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将节能降耗工作与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因其人口较多、经济发展等因素,北京市的能源消耗量相对较大。

《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指出,由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量的依存度相对较高,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其能源消费量也相对较高。北京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为8.3吨标准煤/人,在榜单中处于靠前的位置。


绿色城市第8名:北京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面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绿色发展的需要,北京市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自2006年国家开展节能考核以来,北京市成为了全国唯一连续12年达到“超额完成”考核等级的地区。

2017年能源消耗总量为7132.8万吨标准煤,“十三五”累计增量占总增量(800万吨标准煤)的35.3%,超额完成低于40%的时间进度要求。综合来看,北京全市以较低的能耗增速支撑了经济的平稳运行,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绿色发展逐步深入人心,市民的环保意识也有所提升。2017年6月,北京组织开展了“我自愿每周再少开一天车”的活动。截至2018年年底,活动注册人数已达到13万余人,停驶车天数达到284万次,实现碳减排量3.3万吨。

由于北京的耗能较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北京市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是生态文明建设、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承诺也提出,到2022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0%以上。未来,北京市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城市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努力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为辅的优质能源体系,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加强噪声治理

尽管2018年北京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噪声等级为53.2,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上年相比基本稳定,但北京市的环境噪声声效等级在《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中排名较为靠前。

绿色城市第8名:北京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从《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来看,北京不断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积极采取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多家噪声超标企业被查处并要求按期完成噪声治理。例如,北京市中超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因违反《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被罚款5000元。随着北京不断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和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北京的噪声治理成效显著。加之,北京加强噪声管理法制建设,更好保障居民生活的安定和谐。


绿色城市第8名:北京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