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收拾玩具,該怎麼辦呢?

冬日的暖陽906


我家就有個10歲的男孩,爺爺和奶奶又生活在他身邊,平時爺爺負責買玩具,奶奶每天負責收拾玩具。尤其是這段時間,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孩子們不能正常開學,孩子寫完作業就會把玩具找出來在房間裡鋪開了玩,我回家都下不去腳,每次我讓孩子收拾玩具,孩子的奶奶就搶著動手收拾。這不,上週六我終於忍無可忍(都扎我腳了),讓我給全家人都上了一堂課:

首先,我得跟他們說明孩子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玩具也讓別人收拾”的行為危險性有多大:

1、不大膽放手,孩子如何成長?

玩具都不會收拾的孩子,將來做事怎麼會有章法。我跟孩子的爺爺和奶奶說,當初咱們家孩子多,都是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平時也都幫著做家務,現在都是過日子的好手,因為小時候做過家務,所以現在知道每件事該怎麼做。如果這些事都讓你們給包了,小孩子如何知道做這些事呢?將來你們不在,我們也幫不了,孩子怎麼辦?所以你們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2、不會做家務,將來如何幹好工作?

不會做家務,連玩具都不會收拾的孩子,幹起活來肯定不夠細心,因為他沒有機會去思考這些問題。不信你讓孩子試試?果然孩子將玩具往袋子裡一扔,也不管是不是完整的,或者會不會受到擠壓。做事不細心,將來工作能做好嗎?

3、不做家務,甚至不會收拾玩具的孩子缺乏生活自主性。

沒有自主性的孩子遇事沒有主見,沒有成就的動機,總會去依賴他人,更不能獨立處理事情,缺乏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實際工作的心理品質,從而就會伴隨著缺少勇敢、自信、認真、專注、責任感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聽完我這些話,孩子的爺爺奶奶表示非常贊同,孩子雖說似懂非懂,但他失去了依靠,還是答應以後會自己做這些家務。

看著孩子的小可憐樣,於是我繼續說:

1、你大膽的做,收拾不明白了可以問我們大人,收拾不好我們也不會說你,你覺得怎麼收拾合理你就怎麼幹,如果奶奶說不好,你聽聽是否有理,如果有理你就改一下就好了嘛。

2、我們大人的家務我們自己收拾齊整了,也算給你做個表率,也不勞煩你幫我們收拾了,省得讓你感覺著我們在“虐待兒童”。

3、堅持一週,週末請你吃大餐,看電影。

4、如果我回家,聽到爺爺奶奶對你的稱讚,說你自己的事情做得非常有章法,那就一週再獎勵100元。

5、以後凡是自己的事情能夠自己做,那我答應你從此不罵,不打你,如果違反了,就讓你爺爺削我。

哈哈哈……。全家人就這麼愉快的同意了!

通過一週的觀察,孩子確實能夠積極參與到做家務上了,現在是動作麻利,還會哄爺爺奶奶開心了。

我們全家人都感到,家裡有這麼個會做家務的小神獸真好!

你們不妨也試試我的方法?


止語問心


家長不應該為了這點“小事”而打罵孩子或者直接忽視,而是應該正視孩子的這個問題,下面,給家長們提出幾點建議:



一、不要幫孩子收撿玩具。

不給孩子撿玩具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如玩其扔得到處都是,家長可以提醒孩子別忘了把玩具收拾好。如果孩子不聽,可以執行你和孩子間建立的協議,沒收他的玩具。不管孩子收拾得多慢,都要讓他自己做.家長可以在一旁提醒,加快孩子收拾的速度。



二、準備一個固定的放玩具的容器。

存放玩具的容器可以是一個大盒子、大筐子,或者孩子完全夠得著的玩具櫃。裝玩具的容器開口最好比較大,這樣孩子每次找玩具的時候,不至於要把所有的玩具都倒出來。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看見裝玩具的容器放在哪裡.然後明確地告訴孩子.玩具要統統放在這裡面。存放玩具的容器要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如果經常變換地方,孩子很難把玩具和存放玩具的東西緊密地聯繫起來,記不住玩具只能從這裡拿,而且必須放回這個地方去。


鴿子老師


這樣的現象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出現,家長不要過於焦慮。五歲是處於幼兒園大班左右,那這個階段呢,也是秩序感培養的關鍵期,通過家長的引導和孩子的努力,這個亂放的現象一定會有所改進,建立了這種收納秩序之後,孩子進入到小學,也會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所獲益。面對玩具亂放的現象,處理方式可以有以下幾個:首先,家長要從言語上不要大吼大叫,因為指責和衝突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情,並不會解決問題,所以不管我們多著急,表現的要佛系。第二是通過咱們空間管理課程的應用,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玩具中找不同、找相同,同時引入一些分類的規則,讓孩子按照分類進行收納,第三,在和孩子溝通上,我們要用孩子能夠接受的語言,比如說“月亮出來了,咱們一起把小汽車送回家吧”,或者是“小兔子找不到家了,它很著急,你能幫幫它嗎”。第四是讓孩子給玩具起名字,賦予玩具生命意義,也讓孩子對玩具有責任感。第五是和孩子一起約定懲罰的措施,如果玩具不能夠回家的話,那我們就把它放進流浪箱了,那如果玩具三次都在流浪箱中,那就說明你可能並不需要它,我們就把玩具送給別的小朋友了。第六,從客觀上看看家中的收納工具是否齊全,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可視化的收納箱。第七是可以跟孩子進行親子的繪本共讀,尋找一些關於收納秩序感、培養好習慣這樣的繪本。第八,家長也要檢查一下孩子是不是一次性接觸到的玩具過多了,一次性玩的種類不要超過三種,否則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分散。



對於生活其他事物的整理分類,家長要孩子多多參與,並及時用積極的肯定的語言去表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當然,家長也要做好示範的作用,並且反思自己在整理、歸納、分類、秩序感這方面做的是不是不夠好。最後,要調整好家長的心態和情緒,相信孩子通過智慧家長的引導,一定會收拾好玩具,並且逐漸成為生活的主人。我們經常有一句話說,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比糾正一個不良的習慣更加艱難,那我們問題當中的這個孩子呢,相信是從小沒有養成收拾玩具的良好習慣,所以說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家長應該講方法,講原則,相信通過以上策略,家長可以很快地幫助孩子一起改掉這個壞毛病。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嗯,這個問題也困擾著我,之前因為工作應酬多,每天回家都喝的醉醺醺的,看見一地雜亂的玩具就火大,有時會兇孩子,時間長了,不僅沒能改變孩子的這種習慣,還讓孩子對我產生了畏懼的心理。這讓我感到了深深的不安,男人,可以為了工作打拼應酬,但這不是目的,孩子才是希望,於是我嘗試著多抽出時間陪小傢伙一起玩耍,並將玩具的整理歸類作為一個遊戲項目,小傢伙做的好了,就給予口頭喝口福上的獎勵,現在,不僅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和我也成了"好朋友",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到你。哦,忘說了,讓我轉折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有我自己的一個因素,那就是在外應酬時少喝酒,喝好酒,本就該以更好的自己與家人相處!



後覺35


其實我認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像吃飯睡覺這樣的行為,那是屬於一種先天的本能;也就是說是天生就會的,不需要通過練習獲得。而另一種,就是需要靠後天的刻意練習才能形成的行為習慣,比如說這裡提到的整理玩具。

我覺得題主可以試著從以下方面入手,引導孩子逐步養成整理玩具的習慣。

1、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我一直相信,家長的言行舉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從孩子的身上能看到家長的影子。所以如果希望孩子養成遊戲結束會整理玩具的習慣,那麼家長也要有隨手整理的意識:比如自己看過書以後,能把書放回書櫥裡;鑰匙、遙控板等,要放在固定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有個能夠模仿的對象。

2、給孩子提供歸放玩具的櫥櫃、箱子。

在整理玩具的時候,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放玩具的櫥櫃、箱子;現在網站上有很多地方都有收納箱、整理箱可以購買,家長可以按照玩具的不同種類購買一些相應的收納箱。箱子買回來以後,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做些小標記貼在箱子上;這樣的話,能夠對箱子裡放的是什麼玩具做到一目瞭然。而且,帶著孩子一起設計小標記的話;既能夠增加孩子整理的興趣,也方便孩子熟悉每隻箱子的用處。

3、以遊戲的形式帶領孩子學習整理玩具。

不可否認,整理玩具這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比較枯燥和乏味的;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用遊戲的形式來引導孩子學習整理玩具。比如,“把玩具送回家”這個遊戲,就可以很好地讓孩子在遊戲的情境中,來學習把玩具送回它們各自的“家”裡,從而達到整理玩具的目的。

4、學習整理玩具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

最後這一點,我覺得特別需要說一下。所有習慣的養成都是一個長期習得的過程,整理玩具的習慣同樣如此。如果剛開始的時候提出要求,後來並沒有繼續要求的話,孩子是很難養成整理玩具這個習慣的。

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和家人、朋友有幫助,歡迎關注、留言、轉發!

我是諾善,幼教高級教師,學齡前兒童的知心姐姐!既然相遇便是緣分,非常樂意與您分享20多年的幼教經驗,共同為孩子構建一個美好的家園。歡迎關注“諾善說育兒”。


諾善說育兒


其實不只是孩子,咱們大人也常常用完了東西不放回原處呢,這就證明其實人的本性裡都帶著“惰性”。

要想孩子把玩具收拾好,要不就讓孩子養成習慣,成為自然的舉動,要不就讓他因為家長的施壓,被迫收好。兩者一比,顯然是後面一種更省事。所以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自發把玩具收好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做:

一:玩具分類

寶寶的玩具太多,太雜又沒有地方放置,那麼當然他也就亂丟不收拾了。我們可以把家裡的玩具分類,並收起一些,之後再拿出來給孩子,增加新鮮感。

把每一類玩具放在大小合適的收納箱中,在外面做好標籤說明,也可以讓孩子自己畫一些小畫作為標記,這樣他就能明確知道玩具的分類和去向了。

幾個箱子並排放在一個矮櫃裡,讓分類更清晰明瞭哦,用顏色分類也是不錯的選擇。

二:家長協助

一開始就想讓寶寶乖乖收拾是不現實的,在家長的協助下他們才會做得更好。孩子玩完了以後,咱們可以說“現在要把玩具送回家嘍” 這樣的話引導孩子收拾,並自己先拿起他的玩具放好,再邀請孩子一起參與這個遊戲。把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一次兩次後意識就會培養起來,這點是光靠家長動動嘴皮子做不到的。

一開始不要孩子全收拾了,逐漸增加他的工作量,沒達到你的預期也先不要發怒,下一次繼續引導孩子收拾。

打罵只能讓孩子這一次收好,下一次你不說,他還是不會收拾的。

三:以身作則

寶寶成長中,家長的耳濡目染是少不了的。如果你也是個隨手亂丟東西的人,怎麼能要求孩子反而培養出整潔的好習慣呢?因此不僅要教育寶寶,還要反省和規整自己的行為哦。以身作則,孩子才能模仿到你的好習慣~

四:一了百了

標題有些嚇人,其實意思就是說不要給孩子買過多功能重複的玩具,這樣家裡也不會因為塞滿了玩具,稍不注意就亂七八糟,孩子收拾起來也輕鬆好整理。

與鄰居、親戚交換玩具,適時丟掉早已被孩子“打入冷宮”的玩具,家中才會整潔哦!


我是90後爸媽都在看的育兒動畫《育兒你造嗎》,為你帶來有趣又實用的育兒知識,帶娃路上我們一起走,喜歡就來關注我吧!

育兒你造嗎


收拾東西不是一種本能的活動或者與生俱來的技能,孩子不需要人教就會把玩具散落到各處,但想讓他們收拾可就要花上一番力氣了。收拾東西對於一個天性活潑的孩子來說近似於一種懲罰或者一項沒完沒了的無聊勞動。

父母可以採用一些辦法來讓孩子認識整潔的重要性。首當其衝的,就是要為孩子樹立一個整潔的榜樣——這意味著你的行為必須符合你對孩子的要求。實踐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方式,遠勝於父母一味地發號施令。

以下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1、孩子都喜歡成為團隊的一份子,而且樂於助人,所以你可以請孩子當你的小幫手。當他搞得一篇狼藉的時候,你可以說:“屋子好亂哦,我們最好打掃一下,你願意幫忙嗎?就像媽媽平時幫助你一樣,好不好呢?”

2、給所有物品都固定一個存放的位置:例如儲物箱、儲物架或者櫃子。你的孩子很快就會記住什麼東西應該放在什麼地方。不妨借用手偶或者通過做遊戲的方式來進行打掃,還可以邊唱歌邊打掃。

3、等到4、5歲的時候,孩子就基本上直到應該收拾東西了。如果你的孩子“不那麼聽話”,你可以提醒他不整理的後果。你可以說:“我知道收拾東西有時候很麻煩,但是我們一會兒要去公園,所以必須把這些玩具收起來,你需要幫媽媽一起做。”如果他問:“為什麼我的房間必須保持乾淨呢?”你不妨和他探討一下,反問孩子:“你覺得是為什麼呢?”你會發現他其實非常清楚原因。

孩子並不是不願意獨立打掃房間或者完成媽媽交代的任務,他們只是還太小,因此做不到長時間地專注於一件事情。收拾玩具,尤其是滿地都是玩具,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幾乎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特別是要他一個人完成時。你可以提供一些幫助和理解,告訴他:“我知道要收拾這麼多玩具很難,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幫你。”或者說:“你覺得下次你還會一下子那那麼多玩具出來嗎?”

如果你把打掃房間當做一項日常習慣,就像刷牙洗臉一樣,那麼你的孩子慢慢也會自動這樣做。如果你自己是喜歡乾淨和整潔的人,那麼你的孩子也會養成愛乾淨的習慣。


咘咘島


首先,家長要耐心的教導。不能對孩子產生不耐煩的心理。因為孩子很容易捕捉到大人的表情,從而產生不配合的逆反心理。

其次,在孩子玩玩具之前,溫馨的提示孩子,結束後收起來。這樣提前給他個心理準備。

第三,家長要以身作則。陪孩子玩耍結束後,帶領孩子及時將玩具進行分類整理。問題的圖片一看就是個男孩子的玩具,其實,毛絨玩具和塑料玩具要分開存放比較好,這樣更衛生更健康。


冬日的暖陽906


寶貝在這個年齡出現這樣的問題是極常見的。他熱衷於各種玩具、物品的玩耍,但對歸位卻覺得枯燥無趣甚至覺得有壓力,特別是一些小的需要重新搭好才能歸位的玩具更是有牴觸情緒。

作為家長,首先,要先理解寶貝的這種心理。

不要隨意給寶貝的行為貼標籤,而是要在認同寶貝的感受和情緒的基礎上鼓勵他或者幫助他歸位。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是需要時間的,讓他感受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媽媽爸爸願意幫助他,他就有了動力和對歸位這件事情的接納。慢慢好的歸位習慣也就養成了。

其次,制定規則很重要。

在一個家庭裡如果你準備給寶貝養成一個習慣,那麼讓寶貝知道這個習慣和他到底有什麼關係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只是一味地要求寶貝,自己心情好的時候寶貝想怎樣就怎樣,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對寶貝就全是指責和否定,殊不知寶貝只是在你的情緒裡調整自己的行為,他並不知道到底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確地告訴寶貝規則,讓寶貝知道正確的做法。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寶貝耍賴,父母也不必惱怒,只要溫柔地堅持規則就可以了,寶貝會在感受到你的堅定之後開始接受和願意遵守規則。

第三,父母的以身作則。

我們的家庭是寶貝學習的環境,好習慣的傳承也很重要。在歸位這件事情上,我們需要反思我們是會用完東西就馬上歸位的嗎?3歲多寶貝尚處於模仿期,他會從我們身上習得很多習慣。


媽咪寶貝傳媒


很多家長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收拾玩具,玩具玩了就放在哪裡,自己又去找新的玩具,從而把房間弄得十分的零亂......因此,從小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很重要的。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有秩序的習慣,從收拾自己的玩具開始。


一.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整潔、有條理。讓孩子的簡潔、整齊、舒適的家中愉快地生活。

如果孩子知道父母親有亂扔亂放東西的習慣,當父母要求孩子保持整潔、乾淨時,孩子可能會這樣說:“你不是也不收拾自已的東西嗎?

父母要刻意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什麼東西應該放在什麼地方。用過的東西應該放回原處。自己的東西,包括玩具等,不用的時候也應該放回原處。

二、為孩子準備好儲存物品的工具

為了讓孩子養成能自己收拾東西的好習慣,父母應當為孩子準備一些儲存物品的箱子等工具。要求孩子把屬於自己的東西放在這些箱子裡,需要的時候自己就可以找到。這樣做也就為孩子提供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孩子一定非常感興趣。

三.從小處著手

孩子還小的時候,自己收拾東西的能力不強,父母可以幫孩子收拾。可以讓孩子幫忙,把扔在地上的東西遞一下。

一邊收拾,一邊對孩子說:“以後,這些事情就得你自己做。看好了,這些東西放在什麼地方了,等想玩了,你就知道在什麼地方找了。”如果堅持不懈這樣的教育,孩子就能慢慢養成習慣,就能知道亂扔東西不好。

孩子稍微大一點.已經有了一定的做事能力了。家長就不要再幫孩子收拾東西了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家長可以站在一邊指導。只要孩子願意自己做了,就要表揚他。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就教導孩子分門別類地把東西收拾好。

當孩子取得一些成果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和繼續做下去的興趣,讓他認識到整理收拾並非難事。

四.堅決對孩子說“不”

如果孩子總是不停避扔東西,不要立即幫他撿起來。如果孩子想讓家長幫他撿,一定堅決地對孩子說“不”!讓他明白,自己扔掉的東西只能自己撿起來。而且.還要嚴肅地告訴他,這種舉動是不文明的。

五、要抓準時機表揚孩子

當孩子主動把東西放好了,或者能自覺保持房間裡的衛生時,家長應該立即大加讚許。可以這樣說:“我們為你感到高興,因為你已經學會了自己收拾東西。”如果孩子老是改不掉亂扔東西的壞習慣,不講究個人衛生,也要給予適當的懲罰。

比如,當孩子老是不知道自己放自己的衣服,堅決不要幫他,等他想穿又找不到時,就可以說:“看吧,這就是你平時沒收拾好造成的!”當他想穿這件衣服時,你就說:“我沒有洗它,因為它不在洗衣機裡。”然後再幫他一起找。

六、在遊戲中學會收拾東西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收拾衣服等物品的遊戲,或者讓孩子把髒衣服放進洗衣機裡。可以讓孩子給襪子配對,自己疊內衣內褲,讓孩子辨別哪些衣服是爸爸的,哪些衣服是媽媽的。還可以要求孩子把鞋子整齊地放進鞋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