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培養,這些年缺失了什麼?

曉明153027320


這個問題很大。但是又特別的深刻。

人才的培養,這些年我們到底缺失了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整個社會和教育系統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個人就你提出的這個話題提出自己的意見看法。

人才培養就注重“才”而缺乏“人”的教育。

怎麼說呢,這裡的“才”這裡指的是是指的一個人在其專業領域裡邊所獲得的才能、知識技能。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教會一門技能,他能夠從事什麼樣的活兒?搞技術的,就是會搞技術,搞機械的會修理東西。學財經的能看懂賬目。學外語言的能夠聽得懂話外國人說的話。

這些年,我們的教育就只注重這些。所以在學校,尤其從中小學老師更多強調的是知識和成績,到了大學更多強調的是技能。連評價的標準都是看這個孩子考了多少分考得好的,孩子一定是好孩子考得差的孩子一定不怎麼地。通過成績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來給孩子劃分三六九等。

在“人”的教育方面,這隻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和品質修養的塑造。說簡單點,就是這個人的到有沒有愛心,行事有沒有違背良心?有沒有遵循社會公德?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按照我們的傳統這個人是否向“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靠攏?

人才的培養可以說是教和育的一種結合,不能偏廢其一。這些年我們只有注重了“教”卻忽略“育”。倒是近些年引出了,像北大教授錢理群教授所說的,我們創造了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明顯就是缺乏“人”的教育。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觀點,希望多關注交流。


沐雨喬


人才培養,這些年缺了什麼?我覺得應該說我們的教育,這些年缺了什麼更貼切。

下面 的幾條分享,供大家參考,如果覺得 分析的有道理,那就點個贊和關注吧!

第一,缺乏了價值觀教育

對於教育的觀念,很多家長和老師認為,高分就是好的教育,高分就是好學生,那麼好學生各方面就都是好的,因此忽略了價值觀的引導,其實價值觀的引導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做事先做人,教育也是如此,學習知識先注重人格,價值觀的養成,價值觀扭曲的人,知識越多,對整個社會的危害越大。

而在唯高分論的教育環境中,這一切都是被忽視的,被家長忽視,被老師忽視,你沒有高分,只有好品德,那麼你的品德很難被老師家長髮現,但是,如果你有個好成績,那麼你肯定是老師和家長口中的榜樣,而其他都排在好成績的後面,這是現階段教育的不足。

第二,缺乏了因材施教

教育產業化之後,因材施教就沒有了,學生更多的像是流水線生產的得分機器,有一千種方法可以考取考試的高分,卻失去了自己的特點,因為不能“全面發展”,你很難過的了高考這個關口。

第三,缺乏了人情味

教育市場化之後,老師的人情味兒少了,不如以前那麼對學生上心了,所以雖然現在老師的學歷都普遍高了,但是人們對老師的評價卻不如以前那麼高了。

問題當然有的,各個階段都會有各個階段的矛盾,而社會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和發現問題中前進的,既要看見不足,也要看見這些年教育的進步之處,才能避免不足,同時也不至於對現狀那麼悲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