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王維:左手入仕,右手逃禪

「贈書」王維:左手入仕,右手逃禪

「贈書」王維:左手入仕,右手逃禪

在盛唐詩壇,王維是獨樹一幟的詩人,他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齊名,生前被譽為“當代詩匠”,死後享 有“詩佛”稱號。

他是技藝精湛的畫師,水墨山水畫的開山宗師,與李思訓齊名(李思訓是“北宗之祖”,王維是“南山之宗”)。

蘇東坡曾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唐人張彥遠說:“破墨山水,筆跡勁爽。

明代董其昌將其奉為文人畫的“南山之宗”。

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

「赠书」王维:左手入仕,右手逃禅

他是精通音律的樂師,一個琵琶高手,曾以一曲《鬱輪袍》名動公卿。

相傳,有人得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奏的是什麼音樂。

王維觀後馬上指出:“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好事者找來樂工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除此之外,王維還是一位虔誠的居士。

“平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少年身世,仕途際遇,宦海沉浮,使得王維一生充滿傳奇,左手入仕,右手逃禪。

王維出身于山西祁縣一個官宦世家,後舉家遷徙蒲州, 即今山西永濟市。他自幼天資聰穎,勤苦好學,“九歲知屬 辭”,少年風華,與其弟王縉“俱有俊才,博學多藝”,才名遠播。

十五歲時,王維離開家鄉來到長安;

十六歲寫出了《洛陽女兒行》;

十七歲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 倍思親”之佳句,名動長安;

十九歲完成《桃源行》《李齡 詠》諸詩;

十九歲中解元;二十一歲進士及第,可謂春風得 意,意氣風發。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從《少年行》一詩中就可窺出其意氣風發之豪情。

「赠书」王维:左手入仕,右手逃禅

王維多才多藝,以其過人的才華受到了王公貴族的青睞。

彼時,有一位寧王,擁有寵姬數十人,都是色藝雙絕的美女。王府附近有一位賣餅的女子,長得百媚千嬌,非常動人。寧王一見就想佔有她。他把那位女子的丈夫找來,給了一筆錢,就把那女子帶回家,取名“息夫人”。

一年後,寧王問息夫人:“你還想以前的丈夫嗎?” 她默不作聲。於是,寧王把她的丈夫找來,息夫人見了丈夫淚流滿面,情不自禁。寧王府賓客數十人,都是當時的名士,沒有不同情的。寧王命各人賦詩,王維即席作了《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時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寧王看了大為動容,於是把息夫人還給了她的丈夫。

王維與岐王,也就是唐高宗的弟弟李範最為交好,與其他皇親貴胄也交情頗深。“寧王、薛王待之以親友”“虛左以迎”,即把最好的位置給他留著。與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的文人騷客不同,王維是王公貴族的座上賓、官場廟堂的寵兒。

開元九年(721年) ,二十一歲的王維進士及第,授銜太 樂丞,官居八品,可謂仕途順暢,少年得志。不料後因擅自舞獅,違例犯禁,被貶為濟州司庫參軍,遭到了命運的第一次打擊。

仕途遭受挫折的王維,心情無比痛苦,一顆火熱的濟世之心逐漸冷卻下來,遂萌生了歸隱之意。

王維被貶五年期滿後改官淇上(今河南北部淇河),小隱一段時間後,約在開元十七年(729年)回到了長安。閒居 期間,與薦福寺道光禪師研習佛法。不久,妻子亡故,王維後未再娶,開始了孑然一身的孤寂生活。

王維雖然“心繫江湖”,但“心存魏闕”,一顆入世事功的心並沒有徹底寂滅,他還在等待機會。

機會終於來了。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加官中書令,開始執掌朝政。王維遂投書張九齡,懇求提拔。張九齡慧眼憐才,認為王維是“有智之才”,於是擢升其為右拾遺。

誰知好景不長,張九齡遭到李林甫排擠打擊,執政三年便被貶謫為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維奉旨赴西北邊塞慰問戰 勝吐蕃的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轉年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 選。翌年,北歸長安。

天寶元年(742年),王維出任左補闕,遷庫部郎中。

彼時,他的母親崔氏病故。王維平時以孝聞名,居喪期間,他“柴毀骨立,殆不勝喪”。除服後,拜吏部郎中。

天寶末年,為給事中。天寶十四年(755年)冬,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至德元年(756年)六月,安祿山叛軍攻克潼關,唐玄宗倉皇逃往成都。王維扈從不及,為叛軍所俘。

王維故意服瀉藥,又假裝喑啞,但安祿山素知其大才,把他迎至洛陽,拘 留於普施寺中,強授偽職給事中。

一次,安祿山於凝碧宮舉行慶功宴,召梨園弟子奏樂。時國破淪喪,梨園弟子個個淚流滿面,無心奏樂。樂工雷海 青更是不勝悲憤,扔下琵琶,向西慟哭。安祿山惱怒,將他 綁在戲馬殿前肢解而死。

王維聽到此事後悲惻不已,慨然作詩《聞逆賊凝碧池作樂》: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 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表達了他對朝廷的眷念之意。

裴迪將王維的這首詩帶了出去,很快便聲名遠播。沒想到,正是這首詩救了王維一命。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唐肅宗反攻長安得勝,官軍收復了東都。在安祿山手下任偽職的官員難辭其咎,必判重罪。罪分六等,王維身陷囹圄,定為三等罪。彼時,王維的弟弟王縉任刑部侍郎,正三品,他上書朝 廷,願削官降職,為兄贖罪,並將王維這首《聞逆賊凝碧池 作樂》呈給了唐肅宗。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唐肅宗讀到 這一句時,頓時來了精神,這不正是對我大唐的忠心嗎?於是,一聲令下,王維被赦免,只受到降職處分,由原來的給 事中責受太子中允。而其他陷賊之官則六等定罪,“重者刑之於市,次賜自盡,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貶”。

王維死裡逃生,愧疚難當,再三上表謝恩,向皇帝表示 將出家修道,極其精勤,誠信奉佛,以報不殺之恩。

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王維一生命運多舛,仕途跌宕。

李林甫恃寵專權,李北海死於杖下,張九齡受排擠罷相,李太白賜金放還,賀知章歸隱還鄉,這一切,使王維一 顆火熱的濟世之心逐漸冷卻,遂萌生歸隱之意。

恥辱與自責交織,成了束縛詩人身心的繭。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於是,王維在終南山藍田輞川,買下宋之問的一處故 宅,置辦自己的棲身之所— 輞川別業,收起心底最後一絲 豪情,過起了亦官亦隱的生活。

「赠书」王维:左手入仕,右手逃禅

據《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采,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

雖未剃度,亦不著僧袍,但行住坐臥,日常行止,已儼然一苦行僧了。

“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隱居輞川的王維,常與名士交遊,與高僧談禪,隨緣放曠,嘯詠終日,將紅塵一顆心 安放在佛理與山水之間,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餘有閒”。其寫的大量山水田園詩歌,成為唐詩中一朵靈逸的奇葩。

鳥來還語法,客去更安禪。

仕途上不得意、隱居輞川的王維,只能在佛禪之中找到寧靜,在山水之中尋求樂趣。

在自然山水的陶冶中,王維的心情是放鬆的,這裡沒有政治上的鉤心鬥角,爾虞我詐,有的只是青山綠水,明月清風,一切景語皆情語。

在此期間,王維援禪入詩,與早期“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的貴遊詩、“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 俠骨香”的邊塞詩大異其趣,尤其是五言絕句,空靈曼妙, 清麗曠淡,禪機理趣,成為王維詩歌中成就最高的一類。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 、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山居秋暝》是王維的經典代表作,全詩境界清澈,玲瓏剔透,恰似一泓秋水,點染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山雨初霽,清新宜人。“空山”“明月”“清泉”等詞語,看 似描述自然的寧靜與空曠,實則表達自己清朗自若的心境。“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體現出王維“寵辱不驚,去留 無意”的隨緣、放曠心態。

這首充滿禪趣的詩作,一度傾倒諸多文人騷客。

賈平凹有一篇散文《明月清泉自在懷》,談他讀王維這首詩的心得,深得“箇中三昧”。他寫道:“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要緊的是心間那一泓清潭裡,不能沒有月輝。

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使人明智, 詩歌使人靈秀。’頂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寵辱得失而拋卻自在?又何曾因風霜雨雪而易移萎縮?它們自我踏實,不變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閱歷,萬年 的長久,也才有了詩人的神韻和學者的品性。”

又如,王維的《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花開花落皆天籟,只有心靈真正寧靜,放棄對世俗生活的執著和迷戀,才能體味到。深夜,細微的桂花花瓣從枝頭 飄落,這夜的岑寂靜謐,恰與詩人心境契合。

空曠寧靜之中,明月乍出,驚動了山鳥,愈發烘托出夜的空寂。明月千古復萬古,山鳥時鳴春澗中,亙古與時下渾 然一體,高妙的銜接組合,令人深深地感覺到見心、見性, 吾梵一如。詩人將如此玄冥的禪意化入詩作,不露半點痕 跡,怎不讓人擊節讚歎。

再如,王維的《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同是行路,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駕車 馳騁,走到無路可走了,便慟哭而返,因為他想到的是人世艱難。

而在陸游筆下,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路到盡頭,峰迴路轉,別開生面,在看似無路的地方 展現出一片新的天地,給人信心,給人希望。

王維觀之,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人沿 著山溪迤然而行,不知不覺走到流水的盡頭,似無路可走, 卻也不以為意。並非未經滄桑,也非無懼困頓,而是索性坐 下來,看著曼妙的雲朵在天空悠悠升起,隨緣自適,隨遇 而安。

元代佚名《南溪詩話後集》評論此詩說:“造境之妙, 至與造化相表裡,豈直詩中有畫哉!觀其詩,知蟬蛻塵埃之 中,浮游萬物之表者也。”

王維之詩,唐代宗譽為“天下文宗”;杜甫稱其“最 傳秀句寰區滿”;殷璠贊其:

“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 本文選自:《修得浮世歡喜心:22位曠世才子的人生往事》

《芳華》《金陵十三釵》《梅蘭芳》作者嚴歌苓贊其文字“淡極始知花更豔”。被譽為中國版川端康成、當代人的《浮生六記》。陶淵明、李白、王維、蘇東坡…講述22位曠世才子的一生。在眾生皆苦的浮世,修得一顆歡喜心。

「赠书」王维:左手入仕,右手逃禅
「赠书」王维:左手入仕,右手逃禅

M A T E R I A L B E N E F I T S

贈書福利

今天,小美給大家爭取到了福利!

現在,在留言區留下你的想法,

小美會挑選最高讚的2條評論,

送出《修得浮世歡喜心:22位曠世才子的人生往事》圖書一本哦!

(截止日期2020年3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