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嘗不識螺螄味,再吃已是粉中人


初嘗不識螺螄味,再吃已是粉中人

誰會想到,一個外地人與螺螄粉的第一次接觸,竟然是如此的高調。

九年前的一天中午,在北京朝陽門外一棟寫字樓上班的我走出大廈,尋找午餐卻不知道該吃什麼。

馬路對面一家新開張的店面擺放著好多花籃,招牌上“柳州螺螄粉”幾個字第一次映入眼簾。

一個吃貨的直覺告訴我,自己一定遇到了某種從未吃過的非常有特色的東西,千載難逢的機會怎能放過,我毫不猶豫的徑直走了進去。

一碗螺螄粉剛端到面前還未來得及吃,店內的景象突然變得異常緊張。回頭一看,只見幾位客人在一群人的擁簇下湧進店來。剛剛落座,事先準備好的螺螄粉瞬間端了上來,大家團團圍了上去,攝影機和照相機咔嚓咔嚓響個不停。還沒等我反應過來,這一大群人已經匆忙離去,連食客被有沒有動碗裡的粉都沒看清楚。

後來才得知,剛剛那幾個明星般的食客,原來是在北京出席全國人大會議的柳州市委書記一行。而這家店,正是廣西柳州螺螄粉進軍北京的第一家品牌形象店。柳州螺螄粉,這個連當地市委書記都來義務宣傳的廣西特色美食,就這麼被我第一次撞到了。

初嘗不識螺螄味,再吃已是粉中人

很多人說第一次吃螺螄粉,會感覺到一股怪怪的味道,不喜歡的人說那是一種微微的“臭”味,彷彿很難令外地人所接受。

那其實是一股泡製酸筍的醃酸味和螺螄煮湯的鮮味組合而成的特殊味道,也正是這種獨特的味道,讓喜歡柳州螺螄粉的人慾罷不能,簡直就愛死了它。

去過廣西的人會了解,廣西各地的特色米粉之多,味道之鮮明獨特,真的可以碾壓全國。而要論誰最具有特色的風格和顯著的個性,還就要數柳州螺螄粉。

螺螄粉的靈魂在於它的湯。中國各地特色的粉和麵製作湯底時,大多都會選用豬骨和雞、鴨這類的常見食材,而用螺螄這種帶殼的軟體動物來熬湯,本身就已經造就柳州螺螄粉與眾不同的味道基因。

初嘗不識螺螄味,再吃已是粉中人

正宗柳州螺螄粉的湯一般是用柳州青螺和豬筒骨加幾十味香料一同熬製,香料配伍每家各有不同。用柳州當地的幹切粉清水浸泡煮軟後加入湯底,配上酸筍、油炸腐竹、炸花生、木耳、黃花菜、青菜和廣西辣椒,一碗辣、鮮、酸、爽的螺螄粉可以滿足無論多麼挑剔的食客的味蕾。

正宗的螺螄粉還有一個鮮明的特色,就是極辣。如今遍佈全國的螺螄粉店為了適應各地食客的口味,已經遠遠降低了辣椒的辣度,並由食客自行酌量添加,但要想領略這種美食最極致的味道,非廣西辣椒的刺激為必不可少。

初嘗不識螺螄味,再吃已是粉中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或許是因為那家螺螄粉店對領導的重視,我第一次吃到的螺螄粉,也許幾乎是它走出柳州之後最完美的一次呈現了。正因為如此,在後來的若干年,我再也沒有嘗過比其更正宗的味道。

有人說,正宗的螺螄粉裡面見不到螺螄,只是湯有其味而已。能夠見到螺螄的螺螄粉,一定不正宗,其實並非如此。我的一次親身經歷證明,這樣的說法其實有些絕對了。

2016年初夏,我帶著父母在距離廣西柳州一百多公里的桂林陽朔,就曾經吃到過一次帶螺螄的螺螄粉。那是一家很有名的老店,經營者差不多都已經六十多歲了。店雖簡陋,但中午飯口人聲鼎沸、一位難求。為了讓老爸老媽嚐嚐這道獨特的小吃,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光排隊就用了足足十幾分鍾。

初嘗不識螺螄味,再吃已是粉中人

這家的螺螄粉是真的能看到螺螄的,這給第一次嘗試的爸媽帶來很大的新鮮感。品嚐螺螄粉的過程,彷彿就是在感受著這家老店厚重的文化,展示在食客面前的繁雜配料,櫃檯後老婦人嫻熟的手法,周圍低著頭大口唆粉的人們,瀰漫在空氣中的酸爽味道,帶給人無限的精神滿足。

多年來經常出差,也去過廣西的很多城市,但至今沒有去過柳州。因此我心中仍有期待。

也許,最正宗最美味的螺螄粉,一直都在那兒深情的等著我吧。

此篇為《吃貨必懂》系列原創文章,如您喜歡請點擊關注,讓我們一同提升美食的鑑賞能力和美學體驗,在吃的方面更懂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