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有一小块领土分离?

毒奶使我快乐


因为苏联解体了,所以这块名为加里宁格勒的区域彻底和俄罗斯版图“断了联系”。

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作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面积为1.51万平方公里的加里宁格勒州和苏联版图山水相连。而当苏联解体,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罗斯等加盟国相继脱离苏联,加里宁格勒被立陶宛隔开,成为距离俄罗斯本土500多公里的外飞地。

时至今日,虽然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相去甚远,尤其是在立陶宛加入欧盟和北约后,俄罗斯人想要进出加里宁格勒甚至需要欧盟的签证,但作为俄罗斯打入欧洲的楔子,加里宁格勒依然让欧洲各国如坐针毡。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扩张的领土。

作为噬土成性的国家,俄罗斯在历史上夺取的领土不计其数,面积狭小的加里宁格勒根本就不够看。但加里宁格勒和其他大块领土不一样,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不可取代的战略价值。

加里宁格勒的前身是德国的东普鲁士。作为德意志民族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最早隶属于条顿骑士团领地。波兰强大后,1466年,条顿骑士团将但泽和马尔堡在内的西普鲁士划归波兰,将你们河下游以北划归立陶宛,最终拥有东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成为波兰王国的藩属,后逐渐演变为普鲁士公国。

1618年同属霍亨索伦家族的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普鲁士公国,勃兰登堡选帝侯升级为勃兰登堡普鲁士选帝侯。

1701年,选帝侯腓特烈一世在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加冕为王,普鲁士升级为王国。

1772年普鲁士第2次参与瓜分波兰,夺取波兰的瓦尔米亚,即西普鲁士,原来的普鲁士王国为东普鲁士。

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东普鲁士并入德国版图。

1918年德国战败后,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割让西普鲁士大部给波兰,后形成波兰走廊及但泽自由市。1920年西普鲁士西部和东普鲁士南部举行公投,绝大多数选民支持加入德国,但由于波兰走廊和但泽自由市的存在,东普鲁士及部分西普鲁士依然是德国的外飞地,一直到1939年德国夺取波兰西部。

而在1923年,立陶宛强行占领梅梅尔,即克莱佩达地区;随即在1940年3月,苏联红军强行开入立陶宛后,梅梅尔地区和立陶宛一道并入苏联版图。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秘密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1939年9月1日,在德国大举闪击波兰后,苏联于9月17日侵入波兰东部,开到东普鲁士南部边界;而后苏联于1940年3月强行开进立陶宛,将其并入苏联版图,占据了东普鲁士以东的区域,对东普鲁士形成半包围态势。

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后,兵峰凌厉的德军迅速占领苏联在二战前扩张的波兰东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广大区域,东普鲁士地区迅速扩大。

但随着苏联反攻,德军的一步步败退,东普鲁士最终于1945年初被苏军完全占领。

作为德国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在德国人心目中举足轻重。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为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摧毁德国的民族意识,苏军在占领东普鲁士后,将这里的德意志原住民进行了野蛮的驱逐和屠杀,作为对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猛烈报复。

此时的斯大林,在和德国一道瓜分波兰之后,将国境线推进到一战前的寇松线。为坐实侵略成果,更为了彻底压制德国,斯大林通过割取德国领土对波兰国土进行补偿,除割让奥得河以东的拉美尼西亚和西里西亚之外,东普鲁士地区也被苏联瓜分,除梅梅尔“归还”立陶宛,剩下的区域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区域划归波兰,即瓦尔米亚-马祖里省,北部划归苏联的俄罗斯联邦,成为俄罗斯的一个州。

为纪念当时刚刚去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加里宁,该州被命名为加里宁格勒。

苏联对东普鲁士的瓜分,特别是加里宁格勒的设立,使得数以百万计的德意志人彻底失去了世代居住的土地。而后苏联人完全废除了德意志的痕迹,包括建筑也彻底俄化,加里宁成了名副其实的俄罗斯地区。

苏联解体后,隶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加里宁格勒成了俄罗斯的飞地。在周边的波兰、立陶宛等纷纷投入西方阵营的情况下,加里宁格勒成了名副其实的“绝地”。

但这块面积只有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样也是俄罗斯打入欧洲的前哨。一直以来,俄罗斯都希望融入西方,甚至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仍未放弃和西方世界沆瀣一气的想法。不过西方世界始终对俄罗斯高度警惕,这使得俄罗斯再一次被拒之门外。而融入西方无望的俄罗斯也认识到,想要融入西方,只能用拳头打进去,所以加里宁格勒无疑是最好的阵地。

今天的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军事化最重的地区,其军事设施数量及密度居全欧洲之冠。苏联时期,这里是波罗的海军区总部所在地,今天亦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总部所在地,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克,顿斯科耶和加里宁格勒契卡洛提供空军基地及海军空军基地。在欧盟和北约疯狂东扩,对俄罗斯步步紧逼的今天,加里宁格勒的战略价值越发明显。

加里宁格勒,是德国人的遗恨,更是今日整个西欧国家的梦魇。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为什么俄罗斯有一小块领土分离?

从世界地图上看,俄罗斯分为两块,一大块和一小块,大块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本土,另一小块就是隶属于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



加里宁格勒位于欧洲西部波罗的海沿岸,南与波兰相邻,东北部和北部和立陶宛接壤,本土自然何俄罗斯主体不相邻,不然也不会说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的飞地了。它是俄罗斯的联邦主体之一,也是俄罗斯面积最小的州,面积只有1.51万平方公里。

从加里宁格勒到欧洲各国首都距离都不远,从加里宁格勒出发,400~600公里的半径,就可以达到波兰首都华沙、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相对来说,比起地广人稀的俄罗斯来说,加里宁格勒的人口相对比较稠密,目前有94万人,人口密度62人/平方公里。

其实加里宁格勒历史比较曲折,几经辗转腾挪到了俄罗斯的手中,该地区最早是立陶宛的一部分,后来被德意志地区的普鲁士王国占领,成为东普鲁士的一部分,也就是后来德国统一的发源地。二战后,德国被迫把这块地方割让给苏联,苏联将其划分给加盟国俄罗斯联邦管理,在苏联时期,加里宁格勒是和本土不分开的,因为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都是苏联加盟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加里宁格勒地区才与俄罗斯本土分开,成为飞地。这个地区本来应该是德国的文化历史烙印比较深地方,因为它曾经是东普鲁士的一部分,但现在这个地方却是清一色的俄罗斯风格,根本看不到德国的历史痕迹。这是因为二战时,所有的普鲁士风格建筑都被炸毁,一部分是苏联攻入这里公然摧毁的。

另外,二战结束后,1946年,加里宁格勒正式成为苏联的领土,苏联人做的够绝,刚接收这里赶紧着手驱逐这个地方的居住的所有德国人,再把俄罗斯人迁入到这里,当然波兰人干着同样的事。现在加里宁格勒地区的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78%,而德国人几乎在这里绝迹,几乎彻底抹去了德国人的烙印,就连加里宁格勒的名字也是取自一个俄罗斯人名字,是为了纪念当时(1946年)刚刚去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那是俄罗斯的飞地州~加里宁格勒州,也是俄罗斯最小的一个州,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约占俄领土的0.087%,人口约98万左右。加里宁格勒原本为立陶宛的领土,后被德国割占,二战后德国战败,该地被前苏联吞并,划分给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一个州。1991苏联解体,白俄罗斯、立陶宛等都成了独立国家,也造成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被不同国家隔开了,形成了飞地州,距俄本土最近600km。随着立陶宛、白俄罗斯等投入欧盟的"怀抱",加里宁格勒又被"包围"了,这或许也是他们要独立的原因之一吧!





交通及城镇分布图



周边国家图


海阔天空218505852


如果翻开俄罗斯的详细地图或者欧洲地图的话,我们可能会发现俄罗斯在本土之外,还有一小块区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飞地”。俄罗斯在欧洲波罗的海附近有一小块飞地——加里宁格勒州。

加里宁州面积约为1.5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994708。加里宁格勒的面积虽不大,但是在飞地中规模并不小。为什么俄罗斯在国土之外,还有这么一块飞地呢?

加里宁格勒原名为柯尼斯堡。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故乡。二战之前,柯尼斯堡原本是普鲁士的领土,隶属于东普鲁士。这里是条顿骑士团的发源地,也是普鲁士的发源地,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曾经在这里加冕。一战后,德国的领土缩小,东普鲁士成为德国的飞地。二战之中,东普鲁士成为纳粹德国的重要据点。苏军在战争中占据了这块土地。

二战爆发前,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国秘密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德国闪击波兰之后,苏联也对波兰发动攻击。苏联和德国瓜分了波兰。波兰亡国之后,组织了流亡政府,一直坚持抗德。二战胜利之后,波兰是一个战胜国,波兰的某些权益应该受到尊重。苏联是击败德国的最大功臣,不愿意吐出已经占领的波兰领土。苏联提出一个领土西移的方案,利用德国的领土补偿一部分给波兰。

波兰的边界向西平移了200多千米,波德边境推移到奥德-尼斯河,并把什切青和施维诺威斯划入边界的波兰一侧。二战爆发之前,东普鲁士的面积大概为3.699万平方公里。波兰得到了的领土补偿,还获得东普鲁士南部地区约2.1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打败德国之后,美英苏三大国决定废除东普鲁士。根据《波茨坦协定》,苏联占领了柯尼斯堡和东部普鲁士北部大约1.51万平方千米土地。

1946年4月7日,苏联决定成立柯尼斯堡州,将新成立的柯尼斯堡州并入到俄罗斯联邦,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州。当年7月4日,米哈伊尔·加里宁去世,苏联决定将柯尼斯堡改为加里宁格勒,州名改为加里宁格勒州。

加里宁格勒州成立前后,此地的德国人逐渐消失。有的德国人在战争中被打死,有的逃往德国本土,剩下一部分德国要么被迁入到民主德国,要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德国人被清空之后,苏联迁入大量俄罗斯人,直接改变了加里宁格勒地区的人口结构。加里宁格勒地区的语言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加里宁格勒地区的德国因素也逐渐被消除。

加里宁格勒个俄罗斯本土之间隔着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从俄罗斯本土到俄罗斯从陆地上需要经过立陶宛、白俄罗斯或者立陶宛、拉脱维亚。从海路上,则可以从彼得格勒直接到加里宁格勒。

苏联没有解体的时候,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拉脱维亚在一个国家之内,加里宁格勒只相当于一个“省级飞地”。从俄罗斯本土到加里宁格勒可以非常顺畅。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成为独立的国家。加在立陶宛和波兰之间的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陆地上的道路被切断,成为了俄罗斯的一个“国家级别飞地”。

加里宁格勒虽然距离俄罗斯本土达几百公里,对于俄罗斯来说却非常重要。俄罗斯的整体纬度比较偏高,所以比较寒冷。俄罗斯比较缺乏优良终年不冻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附近仅有两个不冻港,加里宁格勒便是其中之一。

随着波罗的海三国加入欧盟和北约之后,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加里宁格勒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加里宁格勒也成为了俄罗斯嵌入欧洲的一颗钉子,对于俄罗斯来说意义非凡。


依稀说史


大家见过琥珀吗,世界上最有名的琥珀便是产自这块俄罗斯“飞出去”的土地上。事实上这块远在欧洲中部的土地便是俄罗斯唯一的一块“飞地”——加里宁格勒州。


什么是“飞地”?通俗点解释,“飞地”就是一块土地在主权或者行政权上是属于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但是在二者的中间地带却横亘着其他的国家或者城市,那么这块土地就被称为“飞地”。

“飞地”有大有小,像加里宁格勒州这种情况的飞地还是比较少见的。地理位置上,加里宁格勒地处波罗的海地区,与俄罗斯本土相距甚远。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会出现这么一块特殊的“飞地”呢?我们来看看背后的历史。

加里宁格勒的前身便是柯尼斯堡。1256年,柯尼斯堡首次在有关史书上出现,其意为“国王之山”,以纪念它的原主人捷克国王。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柯尼斯堡地区成了普鲁士王国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出现后,柯尼斯堡地区便逐渐成为俄国与德意志对抗的前线。


柯尼斯堡出产琥珀,德意志威廉一世送给俄国彼得大帝的著名的“琥珀屋”便是由柯尼斯堡琥珀打造而成。那些年,柯尼斯堡几乎成为了俄国进出欧洲的必经之路。1812年,拿破仑就是经过柯尼斯堡进攻俄国,当然后来他跑路也是从这里回的。

二战爆发后,柯尼斯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德国纳粹军与同盟军争夺的战略要地。双方都在这个地区投下大量炸弹,导致柯尼斯堡的诸多历史文化遗迹毁于一旦,整个地区几乎都成了一片废墟。二战结束前,关于柯尼斯堡地区的归属问题,丘吉尔认为应该将东普鲁士划分给波兰,而斯大林却表示不同意。

他再三表示,苏联在波罗的海没有不冻港,所以应该将包括柯尼斯堡地区在内的部分东普鲁士地区划分给苏联人民。由于英苏两国领导人意见不和,关于苏波边界问题的讨论最终被搁浅。


1945年2月,苏波边界问题又一次出现在了雅尔塔会议上,并形成了最终方案。根据三个主要国家领导人的协商,不冻港柯尼斯堡地区划归苏联所有。次年4月,柯尼斯堡州建立,后被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州。 成为苏联的一份子后,加里宁格勒州事实上也被封锁了。

虽然在加里宁格勒州与俄罗斯本土之间有铁路线和航线,但是苏联当局规定出入加里宁格勒州必须要有特别通行证。加里宁格勒州与俄罗斯本土之间横亘着立陶宛,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后,加里宁格勒州就成了俄罗斯的一块“飞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加里宁格勒州的影响被大大削弱,德国势力开始在这个地区崛起。最明显的便是加里宁格勒州的俄罗斯人逐渐减少,而德国人开始大大增多。加里宁格勒州成了俄罗斯人想吃又怕伤了牙齿的头疼“飞地”。

普京上任后,特别关注加里宁格勒州的发展问题。2005年12月,在普京的大力推动下,加里宁格勒州经济特区成立。经济特区成立后,加里宁格勒州的进出口关税全部取消,加里宁格勒州这块俄罗斯的“飞地”开始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夏目历史君


经常看到俄国飞机在波罗的海被拦截,包括国防部长的专机,这些飞机起飞于加里宁格勒,一个被波兰,立陶宛包围的俄国飞地,俄国是怎么把手伸到这么远的的地方去的呢?

这就牵涉到二战后欧洲领土的变化,根据二战结束后的实际情况,欧洲各国领土有着较大调整,后来通过双边及多变条约,如巴黎和约加以法律的确认:

其实就图上的加里宁格勒,里加,明斯克,基辅都是前苏联领土,那时候加里宁格勒 并不是一块飞地。

之后由于苏联解体,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相继独立,加里宁格勒才与俄国本土分离,成为一块飞地。

先按照国家看一下二战后相应的领土变化

首先二战元凶,德国:

根据二战后盟军协定,以奥德河—尼斯河为界,界线以东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被并入苏联及波兰。共有17.3万多平方公里被割让,从此德国领土仅存35.7万平方公里。

被割让的领土中,东普鲁士的核心----柯尼斯堡及周边区域被划给苏联的俄罗斯联邦,后来柯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就是上文提到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

加里宁格勒州旗

柯尼斯堡原为普鲁士的发源地,曾是德国文化中心之一,由条顿骑士团北方十字军于1255年建立,先后被条顿骑士团国、普鲁士公国和东普鲁士定为首都或首府。

1945年柯尼斯堡战役后,苏联红军占领这座城市。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柯尼斯堡成为苏联领土。本地居民都被迁往德国,有些逃到了立陶宛。

东普鲁士东北角的默麦尔划给当时同属于苏联的立陶宛,并改名为克莱佩达。

波罗的海诸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与俄罗斯几百年恩怨纠缠,最终被武力征服,但当地民意上总体反俄,抓住苏联解体的机会,再次赢得独立。

东普鲁士其余领土、西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但泽(格但斯克)都被划给波兰,总面积相当于现在波兰领土面积的30%,居民全部迁徙到德国其他地区,今天波兰北部和西部的领土都来自德国。

再看波兰:

二战中,波兰貌似受害者,其实深究一下,并非如此,这个平独镇露的国家岂是善与之辈。历史上波、德、俄、乌及立陶宛就纠缠不清。很难说清谁是受害者,谁是刽子手。

一战后,波兰对当时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及刚建立的苏联是左右开弓,向东越过寇松线占领白俄罗斯,乌克兰及立陶宛的部分领土,寇松线,Curzon Line本是是1919年12月由英国外交大臣寇松提出,作为波兰第二共和国东部边界的。波兰人看来没把这条线当回事。向西,获得了德国的西普鲁士及波兹南。

二战前,1939年9月,在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及德国瓜分了波兰,之前被占领的领土重新回到苏德。

二战后,寇松线 以东地区划给了苏联,看来这条线是缠上波兰了,苏联给了白俄罗斯,乌克兰及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比如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就是这个时候被立陶宛获得的;二战及二战后,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认了苏联拥有这些领土。

波兰丧失寇松线以东领土,总得有些补偿,那就拿德国垫背吧,波兰获得上文提到的德国领土领土整体向西搬移了200公里,以奥德河—尼斯河为西部边界。

巴黎和约

上文提到的【巴黎和约】,缔结于1947年,是反法西斯同盟国与法西斯德国的盟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芬兰分别缔结的和约的总称,也称《五国和约》。这个条约规定和承认了二战后多国的领土:

罗马尼亚与匈牙利之间,废除了1940的维也纳仲裁裁决,罗马尼亚从匈牙利收回北特兰西瓦尼亚,二战后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的边界与1920年测定的一致。

罗马尼亚与前苏联: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割让给苏联,苏联将比萨拉比亚大部划给了摩尔达维亚,少部及北布科维纳给了乌克兰,同时苏联人将本地人口迁走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收回二战中失去的苏台德地区,以及南部原割让匈牙利的领土,同时,匈捷边界在匈、捷、奥三国交界处作少许有利于捷的变动。但1945年6月的【苏捷协定】规定把从匈收回的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割让给了苏联。

匈牙利在与罗马尼亚,捷克等国的领土重新划分中,丧失不少领土。

保加利亚领土维持了1941年1月1日原有疆界,这样就保有了1940索自罗马尼亚的南多布罗加。

芬兰与苏联:芬兰维持1941年1月1日原有疆界,意味着苏联又拿回了之前芬兰割让的卡累利阿、萨拉、雷巴契半岛等地。又通过巴黎和约攫取了贝柴摩(今贝辰加)。芬兰由此丧失了北冰洋出海口。

意大利:意法边界做了有利于法国的调整;南部的伊斯特拉半岛,里雅斯特乙区等地给了南斯拉夫;佐泽卡尼索斯群岛(今南斯波拉泽斯群岛)划归希腊。

此后,欧洲领土格局维持了四,五十年,直到前苏联解体,前南斯拉夫解体,产生了许多新国家,这些国家不少有领土争议,例如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等。

最新的就是俄国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之争。

我们常说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态势复杂,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欧洲政治、民族、宗教、领土态势也非常复杂,俄国周边态势也就向北好些,因为那是北极,而其越过北极就是美国、加拿大了


慕信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为什么俄罗斯有一小块领土分裂?咱们直入整题,其实俄罗斯的那一小块领土就是德国的普鲁士,准确的说是东普鲁士。从1871年开始一直都是德国的领土,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战败,将领土割给了苏联(俄罗斯)将其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这块土地一直到现在都臣服于俄罗斯的手掌下,我估计是永远都回不到德国人的手里。加里宁格勒现在是俄罗斯的一个行政区与波兰和立陶宛接壤,但是与俄罗斯本土不接壤,加里宁格勒只能从波罗的海和俄罗斯接触,是俄罗斯的一个外飞地。面积为1.51万平方千米,其中1.33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为陆地。州首府加里宁格勒市是濒临波罗的海的海港城市,市区面积215.7平方千米,到目前为止人口差不多超越百万。。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真相也
慢慢沉寂,说实话起初的东普鲁士也是现在的加里宁格勒经历了一段血腥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将东普鲁士割给了苏联,苏联对东普鲁士进行了残忍清洗,也就是咱们熟悉的三光政策,如果运气好的话就会被驱离,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就会被残忍杀害。直到这片领土没有一个德国人为止。并且摧毁东普鲁士文化,彻底将东普鲁士沦为苏联(俄罗斯)领土。
随后,


苏联大量居民开始迁入加里宁格勒(东普鲁士)将苏联文化气息带到加里宁格勒,让加里宁格勒彻底忘记曾经是德国领土,让他们再也没有复国、复土的思想。
(以上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鹏正


俄称加里宁格勒州,是二战德国战败被肢解的结果,苏联人要地不留人,将柯尼斯堡的所有日耳曼人强行赶走,也是日耳曼民族之痛苦的地方,柯尼斯堡是有着光荣的历史性的地方,是普鲁士的龙兴之地,也是对法国拿破仑战争中得到庇护的地方。是普鲁士日耳曼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如果讲德国人不恨俄罗斯人是假的,两德统一全国,苏联人施压下,德国才被迫放弃了柯尼斯堡,但德国人会永远希望收复失地。永远都是心痛。


随雨飘渺


【加里宁格勒州在俄联邦的位置】


1、飞地。独特的地理现象,某块领土和本土被邻国隔开,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飞地是美国的阿拉斯加,面积约171万平方公里,约等于3个法国本土的面积。加里宁格勒州相对袖珍,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小于北京市),但是,“地小作用大”,是监控西欧的桥头堡。

【飞地阿拉斯加】




2、飞地成因。苏联时期并不是飞地,90年代苏联解体,立陶宛等加盟共和国独立,属俄联邦管辖的加里宁格勒州遂成为飞地。

3、领土成因。该地原属德国东普鲁士,普鲁士王国时期加里宁格勒城(德语柯尼斯堡)长期作为首都,直至迁都柏林。二战苏联战胜国,提出领土要求,英美同意,波兰东部地区(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割让苏联,波兰的损失从德国补,奥德尼斯河以东地区割让波兰,东普鲁士南部割让波兰、北部割让苏联,就是今天的加里宁格勒州。

【加里宁格勒州在欧洲的位置】


综上,加里宁格勒飞地的形成是二战加冷战的结果,二战苏联割占、冷战苏联解体。至于德国方面的领土主张,并未见官方的正式文件,作为“不完全主权国家”,德国没有实力提出领土要求,除非俄联邦分裂,但是,即便出现这种情况,当地居民已经在战后“置换”成俄语人口,选择独立建国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吴下阿蒙毋忘在莒


这块飞地名叫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最小的州,加里宁格勒州为什么会成为俄罗斯本土之外的一块飞地,这一切都要从加里宁格勒州的历史说起。

加里宁格勒州的前世

加里宁格勒州原名叫哥尼斯堡,在历史上一直是德国的领土,二战时期德国战败,哥尼斯堡被迫割让给苏联,并改名叫加里宁格勒州。

哥尼斯堡大约在公元13世纪建立,17世纪中叶,哥尼斯堡被普鲁士控制,并一度成为普鲁士的首都。

19世纪,随着普鲁士并入德意志帝国,哥尼斯堡也正式成为了德国领土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根据《凡尔赛条约》被迫划出“波兰走廊”,“波兰走廊”将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隔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领土被进一步瓜分,德国东普鲁士区分别被波兰和苏联瓜分,至此哥尼斯堡正式成为苏联的一部分,原先生活在哥尼斯堡的德国人大多被苏联遣送回德国,苏联为了纪念刚刚去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主席加里宁,将哥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苏联先前的加盟共和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先后独立,而夹在这三个国家之间的加里宁格勒州意外成了一块飞地,从此与俄罗斯本土相隔离。

加里宁格勒州的今生

加里宁格勒州位于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之间,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但是由于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为了吸引外资,俄罗斯专门在加里宁格勒州设立经济特区,规定对加里宁格勒州生产的商品不征收出口关税,这样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日本,德国等企业来加里宁格勒州设厂,经济特区设立之后,加里宁格勒州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由于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本土之外的一块飞地,周边的国家又都是欧盟成员国,所以令人尴尬的事,加里宁格勒州地区的居民进出俄罗斯非常不方便,加里宁格勒州的居民要前往俄罗斯,必须要取得欧盟的签证,加里宁格勒州地区的货物要进出俄罗斯,也必须要经过立陶宛边防的两次检查才能放行。

加里宁格勒经历了普鲁士,德意志,苏联,俄罗斯四个阶段,一战之后,德国战败,“波兰走廊”使加里宁格勒成为了德国本土之外的一块飞地,二战之后,德国丧失大片领土,加里宁格勒也被割让给苏联,苏联解体后,加里宁格勒周边的原先的苏联加盟国纷纷独立,并先后加入欧盟,加里宁格勒又成了俄罗斯本土之外的一块飞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