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现代化后,原来骑兵的战马都怎么处理?

-二小姐-


对于军马,魂舞大漠想订正一样事,那就是,军马还是有的,并未完全退出部队编制,在不通路的边防哨所,人迹罕至的地区,大雪封山时,仍离不开军马的帮助。

致于退出去的大批军马怎么办,这个问题基本上也不存在。我们知道,军马是随着我军现代化的节奏,而逐渐渐少,慢慢淡出视线的,不会是大批量退役。越来越少,少得现在,有点看不见了,等于说没有了,答案是还有,只是少而又少,不在直接参加战斗,还发挥着驮运作用。

军马开始出现在我军,是直接作为一种突袭装备使用的,实在是很奢侈的。在《亮剑》中,即有这样的细节表现,李云龙弄了一个骑兵营,被旅长“打劫”,磨破嘴皮子也没用,生生就弄去一多半,疼得他呀,那股难受劲就甭提了,也从而说明军马体现出的战斗价值有多大。

缺乏轮式车辆运输,没有大炮坦克,有了骑兵的八路军,可以一夜之间出现在敌人想像不到的后方,或薄弱地域,因此得到指战员喜爱,毫不奇怪。只是喜欢的战马,到哪里去淘换,是一问题。

过去打仗靠缴获,建了国,我们建设有军马培驯基地,在内蒙和新疆,都设有军马场,选取良种马进行驯化。建国以后大批的军马,大部分时间执行巡逻任务,为交通不便的边防提供物资补给,可以说发挥了重大贡献。

因此边防战士对军马的那份感情,是很深的,过了20岁的老年马,除了一部分给了地方民兵继续发挥作用,大部分在战士继续呵护下到终老。


魂舞大漠


部队马,我想起来。那是在69年是70年时,部队住在专区医院,有部队来联系本队。说他们有马给我们队,有条件的,第一有马料,一个月不少于十五斤粮食。第二这匹马是立过功的,可以队里干活,不能强迫。第三要有专人饲养,这匹马很听话,死后要埋,不能由其它方法处理。部队来人说可以通过你们社员讨论决定。不免强,队长开会提出来后,群众各有说法,当时队里耕牛够用,反对得人很多,最后决定不要。可以看出部队的马是只能老死,还不能随便处理的,只能埋到土里。


一路长淡


我听我们以前的政委讲过。说他那会当兵的时候,炮兵的炮都还是用马来拉的。后来换车的时候马匹淘汰了。有的给牧民了,有的说要宰杀。他们舍不得,就用鞭子狠狠抽打那些马。意思让它们赶紧跑,可是那些马任凭他们怎么打就是不跑。牧民们就说,终究是军马呀,若是我们的马早就跑了。后来据说给了牧民的那些马,后来也是绝食活活饿死了。


金马大元帅


1976年,放署假时,从杭州赶到到奶奶所在村庄,恰逢军队开到美丽的富春江边,部队就驻扎在庙里(现在,则成了土谷寺,成了一处景点),开始演练武装泅渡。
估计军中大多数是北方兵,有许多旱鸭子,水到齐胸深就怕,哪会游泳啊;因此,就请大队民兵连长抽调几个政治觉悟高、学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前去部队当临时游泳教练。貌似庙中有一个步兵连的规模,士兵配备的全是63式自动步枪,没有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连部有直属机炮排,大约养有10余匹骡子和军马,驮载着数门82mm无后坐力炮、60mm迫击炮,以前数挺型号不详的重机枪。
当时,我军竟然有10余个骑兵师,拥有全球规模最庞大的骑兵部队;最精锐的数个野战步兵军,均实现标准的骡马化,步兵仍以徒步肩扛的机动为主,陆军依然是一支纯步兵混合的半骡马化军队。骑兵的战马来源,主要从苏联大批引进种马,改良民马,培育军马,内蒙古锡盟红山军马场、新疆伊犁和甘肃山丹军马场,齐齐哈尔哈拉海军马场,是我陆军七十年代骑兵军马主要的来源地,每年要根据马匹退役情况补充一些马。
网络上有数据显示,截止1977年,我军仍然拥有1145万匹马和骡子,军马和骡子数量占世界第一位。1985年陆军跨入了摩托化时代,全军步兵团开始装备汽车,淘汰了部分马车,军马和骡子才逐渐在军中淘汰;1998年开始,陆军进入机械化建设,到2020年初步完成机械化建设;然后,就开始向信息化发展,向信息化要战斗力。
根据网络上搜索到的资料,大概从1986年开始,陆军大批战马退役,团以上骑兵建制取消,大批战马就此成建制地退出现役。马的平均寿命30-35岁,在军中的服役年限是3-15年,最高的可达20年;速度是3-5岁的马最快,但5-10岁的中年马,是耐力最好的阶段,可谓年富力强。
似乎军队对马都很有感情,因此,退役的战马,不出意外的话,一般都会养到老死,在军中可谓颐养天年,也算是对战马有了交待。但由于军马数量实在是太过庞大,因此,只能是少数立下军功的功勋马才有此待遇。其他退役的军马,就分配到了全军的几个养马场,寿终正寝。
民间也很少听说,部队会对外出售退役的军马,也不会杀掉,由于从1986年开始,我军的骑兵团建制逐步取消,改成了摩托化团,加上其他驮载重型武器装备的骡子和马匹,数量有数百万匹,判断应该不会全都收养在部队。
因此,非常有可能将部分退役的军马转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广袤的土地,能够安置那么多的退役军马,并运用于生产、运输等工作。
此外,其他国营农村、林场,应该也是军马的归宿;解甲归田,也是军马的一种出路,农村机械化程度并不高,仍然没有普及,陆军步兵师下属的骑兵团成建制地撤销,对于军马来说成为农业用马算是不错的归宿。

国平军史


马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与人一样,每匹马都有独特的个性。

战马是经过严格挑选、筛查和训练的作战工具,具有很高的组织纪律性

骑兵部队解散后,战马的处理方式:

一是处理给影视基地,拍战争片或者其他影片用

二是处理给当地马场、牧民或者农民,作为劳动力或者骑乘使用

三是有些有钱人喜欢战马,他们喜欢饲养

四是部分官兵喜欢自己的战马,处理给他们,他们负责找地方安置

五是部分有过战功的战马,留给留守人员饲养,寻机处理

当时,所有的战马处理都要做好登记统计,备案。

档案保留十年,十年后自行销毁


铁马秋风劲漠北月光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看看山丹军马场就知道了。

山丹军马场是当前历史最悠久的马场。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距今2130多年。

不过,汉代的山丹军马场早就没了。

现代的山丹军马场是解放军创建的,时间是1949年9月。

当时我国包括我军还是比较落后的,卡车数量很少,包括军队在内,军民多依靠兽力运输,也就是骡马。

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军大体实现了摩托化,包括强大的德军主要也是依靠马匹作为机动。

我军直到60年代,也在搞所谓的骡马化。

依靠马匹运输,就必须有优秀的马匹。

所以山丹马场主要是依靠苏联提供的优秀马种,进行军马繁育基地。近50年一直归属军队管理,每年都要输出大批的骏马良骥支援国防和经济建设。特别是培养出来的“山丹马”,是我国少有的挽乘兼用优良品种,近几年来已向全国各地输送10万多匹。为我国的良马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军共有3大马场:内蒙的锡盟、新疆的伊犁和甘肃的山丹。

其中山丹马场是最大的。

战马的寿命比人要短得多,一般只能活20多岁。

在马场养到3到4岁,战马相当于人类的18岁就开始服役了。一般到13岁左右退役,当然有的老马可以服役到接近20岁,但很少见。

我军的传统是,战马和军权一样,当做是战士,不要说杀,更不会被虐待。

如果立了功的马,会被留在军营里面细心喂养,直到老死。马老死了,部队要举行隆重的葬礼。

普通的战马一般会退回马场,由马场照顾到自然死亡。

这些战马的品种很优秀,价格非常昂贵。

早在60年代,一批战马的成本价就有1500元人民币。当时很多工人一个月才拿几元钱工资。

为什么不杀马?

我敢说骑兵绝对不可能忍心杀马,因为马匹是通人性的。

一种说法是,良种马匹的智力相当于人类的小学生。

比如:骑兵营的军马,穿便服的人不让靠近,只有换上军装才可以骑。马也欺负新兵。新手上了身,它能感觉到,不会老实让你骑。马也会摆架子。干部的马,不爱入列,喜欢跟干部一样站在队列外面;有的还会配合干部组织训练,比如越障的时候,干部站在障碍一端,他的马就会站在另一端,看别人的马跳。

另外,马肉其实很难吃的,根本没有人会去买,也没人会吃。所以战马都是寿终正寝的。


萨沙


现在虽然没有骑兵,但是并不代表战马就没有用!在现在的西北地区,战马仍然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靠近阿富汗哈萨克等地区,战马仍然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在阿富汗地区,有这么一个说法,一头阿富汗驴顶得上二十辆坦克的战斗力!这是因为阿富汗地区的山路非常崎岖,各种车辆根本就过不去,而且气候十分恶劣,直升机根本就无法升降。这时候,一匹马一头驴就变得很关键,这东西可以驮着很多作战物资来爬山。所以呢,即便现代武器已经很先进的情况下,各主要军事国家都没有解散牲口运输队,比如美国也有495头骡子在美军服役。

其次,丘陵山地地区,驼马的保养比汽车容易得多。战车在这种恶劣环境之下非常困难(车坏了没地方修,汽油没了没地方加油),而驼马则可以自己吃草。像我们很多边防官兵在巡逻的时候也是骑着马或者用马驮着军用物资去巡逻的。


优己


山丹军马场目前是最古老的马场。 它由西汉大将霍霍于2130年前去世,于公元前121年建立。

但是,汉代的山丹军赛马场早已不复存在。

现代的山丹军马场是解放军于1949年9月创建的。

当时,我们的国家,包括我们的军队,仍然相对落后,卡车数量很少 。 包括军队在内的军队和平民都依靠动物的力量来运输马匹。

那时,全世界只有美军实现了机动化,其中包括强大的德国军队,后者也主要依靠马匹进行机动。

直到1960年代,我军还参与了所谓的猖transformation变革。

必须有上乘的马匹供马匹运输。

因此,山丹赛马场主要依靠苏联为军事马匹繁殖基地提供的优质马匹。 它已由军队管理了近50年,每年都有大量马匹和马匹出口,以支持国防和经济建设。 特别是栽培的“山丹马”是中国稀有的优良品种之一,近年来已向全国各地交付了超过10万匹马。 它为中国优良马种的种植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军有三个跑马场:内蒙古的西盟,新疆的伊犁和甘肃的山丹。

其中,山丹赛马场最大。

战马的寿命比人类的寿命短得多,它们通常只活在20多岁。

在赛马场长到3至4岁。 战马相当于18岁的人类。通常退休的年龄大约为13岁,当然有些老马的服役年龄可长达20岁,但这很少见。

我军的传统是战马与军事力量相同。 作为士兵,更不用说杀人了,他们不会受到虐待。

如果留下一匹成功的马,它将被保留在军营中直到死亡。 马云死了,部队将举行盛大的葬礼。

普通战马通常会返回赛马场,而赛马场自然死亡。

这些品种的战马非常好而且非常昂贵。

早在1960年代,一组战马的成本价格为1500元。 当时,许多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美元。

为什么不杀马?

我敢说骑兵杀死马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马是人。

据说,纯种马的智力与人类小学生的智力相当。

例如:骑兵营的马。 穿着便服的人员不得进入。 他们只能穿军服。 马也欺负新兵。 新手已打开,可能会感觉它不会让您诚实骑行。 也可以显示马匹。 干部的马不喜欢被列入队列,他们喜欢像干部一样站在队列外面。 一些还与干部合作组织培训。 例如,当一个干部越过障碍物时,一个干部站在障碍物的一端,而他的马则站在另一端。 有人的马跳。

另外,马肉实际上很难吃。 没有人会买,也没有人会吃。 所以战马都死了。


西域小伙讲科学


从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大队建立,再到1985年军改整编后骑兵被逐步取消,骑兵在我军历史上一共存在了近60年。在最高峰的时候,我国曾经拥有12个骑兵师,上百万匹战马,近10万骑兵!马匹除了给骑兵骑乘之外,还充当一些诸如重型装备的运输移动工具,而这样的部队也被称之为骡马化部队。随着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骑兵这个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古老兵种也逐渐烟消云散,我国目前仅仅在形式上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总人数还不到一千人。那么随着骑兵的解散,数量庞大的战马又都到哪里去了呢?▲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骑兵二营

在骑兵部队发展的最顶峰时代,我军在东北和西北曾经拥有五十多个大型军马场,其中西北地区有山丹军马场、贵南军马场、河曲军马场、马衔山军马场、延安军马场、贵南军马场、同德军马场以及新疆伊吾军马场,东北地区有白城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四方山军马场、哈拉海军马场、洮南军马场、扎兰屯军马场等。西南地区也有嵩明军马场、清镇军马场等。这些军马场规模庞大,养育了数千万匹优良军马,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么庞大数量的军马其实部队是完全消化不了的,即使是在骑兵部队规模最庞大的六七十年代,80%的军马也被用于转让给民用了,主要用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替代。而随着1974年中央军委下达的《关于调整军马生产规模、改变马场管理体制的请求报告》,军马场直接被减少到26个,其他的军马场全部转变成了民用马场。到2001年,除了红山军马场之外,其他25个军马场也全部移交给了地方政府管理。至于最重要的军马取向问题,其实也大可不必担心,民用马场中的马大部分都用作了农业生产,之后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马场规模缩小,马匹养殖数量也直线下降。



在古代,马匹作为骑兵必须的坐骑,曾经属于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即使在热兵器出现之后,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军需物资。但是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飞机、坦克、军用汽车等新式武器装备的出现,马匹作为部队运输工具完全被这些后来者所碾压,所以马匹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被淘汰之物。现代社会的马匹除了牧民自家作为交通工具使用,大部分马场饲养的马匹只能作为肉制品、奶制品来源,以及用于影视拍摄、旅游文创、赛马等方面。马匹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直线下降,数量也快速减少,骑兵的消失也成为了必然。


军武吐槽君


兔哥回答:骑兵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马被用来为人类服务历史久远,具体年代一直就有争议,据《科学》杂志有报道,大约5500年前,马就被人类驯养,成为人类的交通工具,用来骑乘。马用于作战也应该贯穿整个战争史,直到现在依然有骑兵部队,只不过是规模小了,例如,边防巡逻,山地作战部队等等特殊地形环境中使用。


战马不同于普通马,而是对品种有要求,要有耐力,而且要经过训练,适应战场上的作战环境。优秀的战马对主人非常忠诚,作战中能够和骑兵合二为一,知道如何冲锋陷阵,能够感知威胁程度。战马同样会卧倒隐蔽,主人负伤时会卧倒方便上马,它知道回家的路。战马由于身体结构因素卧倒起立显得很笨拙,其实这已经难能可贵了,不能和军犬比。其实,隐蔽接敌做的最好的是猫咪,只不过这家伙太聪明,不听话,心眼多,你让它去侦察敌情,它能给你抓一堆老鼠回来。


战马伴随骑兵部队驰骋沙场几千年,一、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有骑兵部队被大量使用,骑兵成为快速突击作战力量,效命疆场功劳无限。但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机械化作战模式的普及,骑兵的缺点也暴露出来,被逐步撤编。那么,骑兵部队被撤编后战马是如何处理的呢?首先,骑兵撤编都是逐步进行的,退役的战马会交给地方使用,或者是送去养马场,直到死亡。马本身就不属于肉食类动物,它的肉可不像猪肉狗肉那样受欢迎,而且军队中的动物,骡马,军犬之类的都不允许处死吃掉,这些同样是装备,战友。

马退役处理并不难,主要是马的寿命短,通常情况下马的平均寿命只有30~35岁,世界上最长寿命的马是62岁高龄的“老比利“(1760年生),而战马的服役年龄约3~15岁,最长的也只有20岁左右,4~6岁的战马是最佳状态期。骑兵的战马也是有服役期的,到期就退役,通常跟据实际情况从作战的战马转入后勤保障用,最后送到军马场,直到老死。具有使用价值的军马也会交给地方使用,过去咱们地方生产队就有带有编号的退役军马被使用。

战马伴随着骑兵的成长衰落,从驰骋沙场的一个战斗员逐步变成了普通的动物。其实,战马并不单纯是随着骑兵兵种的消失而失去作用,就是地方马匹也变得无用武之地,农业机械化也抢了马匹的饭碗,过去一套马车可是让人羡慕,赶马车的人遇到赶牛车的都有一种自豪感。现在,马匹也只能在运动场上露露脸,军队特殊环境下有少量装备,农村马,牛,马驴子都成为观赏动物了。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