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藍光眼鏡真的有用嗎

  孩子們宅在家,除了上網課外,還會忍不住玩手機、平板電腦,就連看電視的時間也比平時增加不少,如何有效預防孩子近視成為許多家長的頭等大事。防藍光眼鏡成為家長的“新寵”,防藍光眼鏡真的能保護眼睛嗎?宅在家中的孩子應該怎麼正確護眼?

  什麼是藍光

  停課不停學,眼下,中小學生大多宅在家裡上網課,幾乎沒有了戶外活動,不可避免地延長了電腦、手機等設備的使用時間,為此,不少家長為孩子配備了防藍光眼鏡。“求個心理安慰吧,戴總比不戴強。”

  藍光是什麼?自然界的光是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譜組成的,不同波長的光在視覺上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比如波長是600納米—700納米的光,人們看到的是紅色的光;波長是500納米—600納米的光,人們看到的是黃色的光;波長是400納米—500納米的光,人們看到的就是藍色的光,即藍光。

  藍光是自然可見光中的一部分,日光、電子屏幕等都會發出藍光。自然界中沒有單獨的白光,藍光、綠光、紅光混合之後呈現出白光,但綠光和紅光能量小,對眼睛的刺激也小,藍光能量高,能直接穿過眼球直達視網膜內的黃斑區,危害眼睛。藍光普遍存在於自然光中,但並不是所有的藍光都會造成傷害。一般而言,人的眼睛需要正常光線的刺激。450—500納米範圍內的長波藍光屬於有益的藍光,對人體有益。而450納米以下的短波藍光則不同,它會對視網膜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傷。

  有實驗表明,藍光峰值光譜在400—440納米區間內,照度在500lx(勒克斯,是照度的單位)以內,如果人眼持續直射2小時以上,會出現細胞活力明顯下降甚至凋亡。藍光峰值光譜在460—500納米區間內,照度超過1500lx以上,持續直射3小時以上,才會出現細胞活力明顯下降和凋亡。專家表示:這個劑量日常生活中幾乎不可能達到,電子產品更不可能達到。藍光對於眼睛的影響需要結合照度和時間兩個因素來考慮,在使用電子產品時注意控制時間和採用間歇使用的方式。

  不建議6歲以下兒童戴防藍光眼鏡

  戴防藍光眼鏡能減少藍光對視力的影響嗎?專家表示,防藍光眼鏡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減少短波長的光線,包括藍光對於人視網膜細胞的損傷,主要用於老年性的黃斑變性。對孩子來說,藍光眼鏡是否能減少孩子近視的產生,目前尚未定論。兒童時期視覺正處於發育階段,要通過彩光來刺激視覺發育,此時戴防藍光眼鏡,不利於視覺發育。不建議人為對其自然光環境進行干擾,如果刻意隔絕,可能會導致其屈光發育平衡受到破壞。另一方面,市面上的藍光眼鏡質量難以保證,有些防藍光鏡片質量不合格,阻擋了大量的可見光,導致入眼光線偏弱,加重視疲勞。此外,由於防藍光片本身的底色是淺黃色,6歲以前是幼兒的視力發育階段,最好不要戴防藍光眼鏡,並且,框架眼鏡由於鏡框的原因,視野有限,對幼兒的視野發育、眼球靈活度方面的發育,有一定影響,長期戴可能得不償失。

  讓孩子在家“”浴陽光

  兒童和青少年長時間近距離作業及過度用眼,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導致屈光系統調節能力下降,從而形成近視。而戶外環境視野開闊,通過視遠可調節睫狀肌緊張狀態,隨著視線的不斷移動及眼睛視近、視遠的變化,眼部晶狀體、睫狀肌以及周圍韌帶和肌肉等隨之收縮和舒張,可顯著緩解眼部疲勞。同時,戶外光照強度遠遠高於室內,在高照度環境刺激下會引起瞳孔縮小、景深增加,進而延緩近視的發生和發展,正常視力水平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

  疫情期間不能戶外活動,但可以讓孩子在家“目”浴陽光。現有研究表明,戶外時間少、近距離用眼時間長的孩子近視發生率是戶外時間多,近距離用眼時間短孩子的2.3倍。在光照的刺激下,視網膜能夠釋放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作為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可抑制眼軸長度的增加,從而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視網膜上多巴胺的大量釋放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的發生。因此,在陽臺這樣的能照射到太陽的地方也不失為護眼“寶地”。專家建議,可以在早晨、中午、下午的不同時間段,在陽臺、窗臺、家中花園等處不出門曬太陽。在開窗通風防病的同時,盡情地讓孩子們“目”浴陽光,看看遠處,每天儘量保證累計2小時,可有效預防近視發生。

  上網課的“正確姿勢”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除正常的網課外,應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培養一兩個室內活動愛好,如嘗試進行親子游戲,家庭版遠距離套圈遊戲、利用餐桌打乒乓球等,都是很好的護眼方式。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使用電子產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遵循“20-20-20”口訣:閱讀、書寫、看電子產品等20分鐘後,要抬頭眺望(6米外)遠方,至少20秒以上,起身活動放鬆一下達到放鬆睫狀肌的目的。

  合理選擇電子產品,優化顯示設置。參加遠程課堂以電視、電腦等刷新頻率高的產品為宜,如需要完成交互式問答或作業則選擇電腦顯示配合鼠標,雖然智能手機以其便攜性及價格優勢成為家用數碼產品的主流,但從減輕兒童用眼負擔方面考慮不作為首選顯示方式。各類電子產品在顯示設置方面要調高刷新頻率,顯示模式以高清為準(視頻的垂直分辨率超過720p或1080p;視頻的縱橫比為16:9);如夜間使用則調整亮度低於50%,並配備旁光源輔助照明。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在觀看視頻、使用電子產品期間會出現一些特別的表現,例如頻繁眨眼、眯眼、揉眼睛或者歪頭等情況,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建議暫停使用電子產品或者減小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和強度,囑咐兒童遠眺或閉目休息5-10分鐘後再改換學習方式,例如聽音頻資料。也可以完成眼保健操再繼續用眼。

  合理用眼,減少視疲勞及近視發生發展。避免不良用眼行為,保證良好的讀寫環境和習慣,不在走路、吃飯、臥床時以及光線昏暗或強光直射的環境下看書、寫字。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讀寫姿勢:胸口離桌一拳,書本離眼睛一尺,握筆手指離筆尖一寸。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要休息,建議大家閱讀時注意勞逸結合,每30—40分鐘左右讓眼睛休息10分鐘。休息模式可以多樣化,遠眺(看6米外事物)、洗淨雙手做眼保健操、室內運動、做家務等都可以。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是消除疲勞、恢復精力的重要保障。因為眼睛在睡眠狀態下,肌肉放鬆最充分,最易消除疲勞。夜間是身體和眼睛休息放鬆的寶貴時間,充足的睡眠能夠促進生長激素等重要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於身體和眼睛的健康生長髮育。小學生要睡足10小時,中學生要睡足9小時,大學生要睡足8小時。

  此外,均衡營養搭配。青少年日常飲食應注重合理搭配。多食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牛奶、豬肝、雞肉、蛋黃等。維生素A是構成眼睛感光物質的重要原料,有保護眼睛和其他上皮組織,間接抵抗感染的功能。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也對眼睛有益,如瘦肉、魚、乳、蛋類和大豆製品等。

  本報記者 王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