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工該怎麼發揮專業優勢

2月23日,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中特別指出,“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

今天,我們分享一篇由上海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教育中心主任沈黎連線的六位國內外社工界專家,交流他們在全球疫情下對社會工作的思考,以及對中國社會工作發展的建議。從他們的交流中,我們來學習下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工該怎麼發揮專業優勢。

六位受訪人分別是中國社會工作學會會長王思斌、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鳳芝、香港理工大學前副校長阮曾媛琪、前臺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理事長曾華源、英國斯特靈大學教授Lena Dominelli和意大利米蘭比科卡大學教授Annamaria Campanini。Campanini為國際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主席,Dominelli與阮曾媛琪均為該機構前主席。

01公共衛生事件中社會工作者的多元角色


馬鳳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每個社會成員的正常生活,但是,不同的社會群體因其社會階層和地位的不同,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就醫、信息掌握、資源獲取、能夠獲得的社會支持網絡的性質和數量,以及與社會的聯結形態方面存在差異,因此,不同社會成員受影響的程度不同。而媒體報道的個別案例,比如腦癱兒童因父母隔離意外餓死,留守兒童獨自吃餅乾熬過數日,以及獨居老人因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上吊自殺均說明疫情對社會中的脆弱群體更具衝擊性。


社會工作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對突發疫情下所發生的公共危機、特別是對殘疾人、獨居老人、留守兒童、流動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等脆弱群體的不利社會處境進行危機干預,給予救助和支持,發揮了社會福利制度傳遞系統的功能。


Lena Dominelli:社會工作的開展必須秉持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觀,以確保社會大眾在獲取醫療保健和醫務服務時能夠符合社會正義與公平的原則。
對於新冠肺炎,社會工作者應當扮演的角色包括:
1、教育者的角色——比如,教導人們如何正確選擇、佩戴和丟棄口罩,如何正確洗手,如何保持社交距離,在打噴嚏、咳嗽時如何保護他人,如何合理飲食、保持健康等;
2、信息傳遞者的角色——告訴人們當他們有需要時該去找哪些機構,將他們轉介給其他專業人員以獲取服務;
3、實際協助者的角色——為人們提供食物、水、衣服、藥品和其他必需品;為醫護人員提供支持;
4、心理諮詢的角色——為深受疫情影響的個人、家庭、團體和社區提供心理諮詢與心理支持,社會心理層面鼓勵人們保持樂觀和希望;


5、社區發展者的角色——動員社區在可能的情況下互相支持,確保有效利用稀缺資源,並制定復原和向前發展的戰略;組織社區應對疫情過後的局勢,並透過社區合作來跨越疫情所帶來的挑戰;
6、研究者的角色——透過研究民眾對於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的反應,從過去的事件中吸取教訓,以便為未來制定有效的政策。


02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社工這麼做


阮曾媛琪:應對新冠肺炎事件,香港地區的社會工作者從疫情伊始便積極投入工作,為面對危機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務,包括:
1、對有需要而不能離開居室的基層弱勢群體,包括獨居長者、長期病患者、殘疾人士等提供電話或在線情緒輔導、個人及家居衛生教育、口罩及物資支持、食物支持等;
2、社工與志願者在街頭提供外展服務,為弱勢社群(包括露宿者、拾荒者及清潔工人等)提供公共衛生教育、求助途徑及資源,並派發口罩及物資,以減低恐慌;


3、為因疫情而不能上學、長期困在家中的青少年提供在線功課輔導及情緒支持平臺,以助青少年人更有效地運用居家時間及與家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4、即使有一些社區服務單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需要暫時關閉,但社工仍然堅持為服務對象提供電話或在線服務,儘量降低疫情對日常服務的影響。


曾華源:此次疫情發生後,臺灣地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社工主要是醫務社工和隸屬於行政部門的社工。
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務社工除了繼續執行非緊急狀態下的工作外,還需參加醫療照護團隊等工作。在面對重大災害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期間,醫務社工應變及增加工作應對項目還有:
1、加強門急診因疑似或確診染疫病人入院之應變,針對該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就醫保護、積極性社會心理介入和照護,以協助其疾病適應;
2、針對住院病人及家屬之社會心理反應進行評估,以掌握其住院過程是否因疫情而影響其情緒或治療,發現異常及早介入;
3、確保醫院與社區之連續性系統順暢,以減少病人入出院之障礙,協助醫院做好社區醫療公共衛生倡導;


4、由於疫情導致志願服務人力縮減或限制,需協助醫院管理及編派志願服務項目及人力,以維持有效運作;
5、透過醫務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鏈接各院系統,除確保各院社工服務質量外,亦反應基層醫務社工權益需求。
與醫務社工相比,隸屬於行政部門的社工的工作重點有所不同,主要包括:
1、協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對因疫情而導致生活困難者或集中隔離者,提供福利補助或受害補償。
2、設置關懷中心專線,主動關懷被隔離者(含居家檢疫),以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與需求。
3、運用志願者人力,協助檢疫行政工作以及關懷中心電話訪問工作。
4、社區防疫倡導,指導各地區結合在地民間組織設置關懷中心和實施到宅訪問獨居者、被隔離者等,以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


Lena Dominelli:在英國,根據2004年頒佈的《國內緊急事件應變法案》,社會工作者是二級響應者,他們必須做好準備,為可能發生的健康災害情況提供所需要的任何服務。與此同時,社會工作者也需要為一級響應者(警察、消防員、軍人等)提供協助。每個地方當局都會負責制定自己的應急計劃,並協調所涉及的不同政府部門。


Annamaria Campanini: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確認新冠肺炎成為大流行病,全球社會工作者在疫情持續升溫的情況下積極進行社區防疫工作,一方面特別監督社區高危感染及傳播群體;另一方面為貧窮或是缺乏衛生意識的社區進行防疫思想教育,並設定一系列的相關教育工作。
當然,國際社工之間互相扶持和交流在疫情下也非常重要,協助抗疫要不忘自我保護。國際社會工作教育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Social Work, IASSW)專門設有一個社會工作災害協作的委員會,致力收集和分享相關社會工作應對災害的經驗和研究,併為社會工作教育者及社工組織災害協作研討會及工作坊,幫助他們在各種災害情況發揮社會工作的作用。


03反應迅速 有責任與擔當的中國社工


馬鳳芝:伴隨著疫情的快速發展,我意識到,社會工作專業必須儘快行動起來,以預防和解決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可能產生的社會問題。


具體來說,疫情防控戰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醫療服務救治病人,二是社區居家阻斷傳染鏈,因而圍繞這兩個場域的方艙醫院社會工作和社區工作成為協會重點服務的領域。主動作為,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社會工作專業才能確立自己的專業合法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政府相關部門對社會工作重要性的“認可”是整個社會工作專業共同體共同努力的結果。

Lena Dominelli:我很榮幸在第一時間便被中國邀請,一同在線支持社會工作者應對新冠肺炎病毒。我從中國社會工作者身上看到了他們的使命、擔當與責任,當他們無法滿足民眾們的需要時,會感到特別沮喪,因為覺得自己讓老百姓失望了。不過,我也想說,在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對於這些如此努力的社會工作者們,我們必須給予更多的支持和督導。
未來一定會再次發生這種大的流行病疫情,而此次中國的歷史應當被記錄下來,並繼續傳播。由於目前世界其他地區正在遭受不斷蔓延的疫情,中國的經驗教訓可以挽救許多生命。


04中國社會工作發展要靠人才、合作與機制


阮曾媛琪:這次內地社會工作者在疫情中的參與令人印象深刻,政府多個疫情防控文件都給予社會工作重要的位置。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加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可度,我有幾方面的建議:
1、加強社會工作界與其他專業及界別的合作,包括醫護界、心理諮詢師,企業家、慈善組織等,建立跨專業的合作關係,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建立更有效的危機應變系統。
2、進一步加強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能力,在社會工作教育課程中加強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知識及實踐方面都能夠有充分的裝備,尤其在面對災難及危機時的專業能力方面,以增強社會工作者在社會中的認授性及不可替代性。
3、加強中國社會工作界與國際社會工作群體的合作及交流,尤其在應對災難及危機介入方面,促進國際間的經驗及數據分享,建立長久及恆常的國際支持合作平臺。


Annamaria Campanini:整體而言,中國社會工作亟需建立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認可社會工作的專業資格,並利用現有的社區單位和資源結成一個強大的社會工作網絡,以應對日後可能突發的災害事件。這有助於中國社會工作在危機處理方面發展出一套清晰的指引。同時,建立這樣一個完善的危機處理社會服務體系,必須通過積極的國際交流和學習,中國的社會工作要在實踐和理論中設計符合中國的危機協作社會工作。


Lena Dominelli:我認為,當中國面臨災害情況的時候,如地震、颶風、洪水、極端天氣,以及流行病等,社會工作都應該被擺在一個更為重要的位置。
災害事件的應對是一項必須有跨學科團隊共同完成的事情,這個團隊可能由社會工作者來領導,包含了多方的利益相關者(政府官員、醫務人員等),他們與居民一同努力,秉持綠色社會工作的理念,設計出能獲得社區高度認同的協作性解決方案。
此外,中國需要為社會工作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實習機會,以評估他們的專業表現,確保他們具備最高水平的實務能力。同時,我們應當對社會工作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和裝備,讓他們能給予面對巨大壓力的社會工作者更有效的支持。


曾華源:過往三十年,大陸的社會工作教育飛速發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社會工作者。但與此同時,還有許多實際的社會工作者並未接受過專業教育。因此我建議,首先,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組織應積極提供在職學習管道,以及在社會制度上建構轉換機制。融合現有的非專業的社會工作人力,才有助於社工專業發展。其次,建構暢通與快速響應社會需求的網絡鏈接是社會工作專業響應社會需要不可忽視的渠道。此外,為更快響應各類突發危機事件,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與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應成立研究與對應小組。


王思斌:就制度建設而言,中國的社會工作實際上還沒有得到某些地方政府和社會的承認,所以,這一次防控疫情,許多看來是社會工作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卻有勁兒使不上。比如被隔離人群的心理、情緒、社會支持等方面的問題,社會工作還沒有被當作專業力量來看待;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化解社會危機事件的能力不足,許多社會工作者缺乏比如醫療等相關方面的基本知識,插不上手。


所以,中國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要通專結合,要發展精專的社會工作;同時,就具體推動社會工作事業發展來說,中國的“三社聯動”(編者注:三社指的是社區、社會組織、社工)需要提質升級,社會工作的專業化、本土化需要進一步推進;大力發揮社會工作的政策倡導功能,要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有建設性的政策建議,這會更有效地應對和化解社會危機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