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老话“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是怎样解释?

永动机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有些人给人感觉无比的积极奋发、动力十足,有些人给人的感觉却是消极悲观、萎靡不振。其实这一切都来自于我们的精气神,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那么为什么每个人的精气神都有所不同呢?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元气满满呢?农村有句老话“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1、精足不思淫

"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精足不思淫”是说一个人一个健康的人,一定是肾气充盈之人,他做事情往往动力十足,不会分心于男女之事,往往事业有成;反之,如果一个人精气不足,他便常常会沉迷于男女之事,不能专心的干工作,身体也会虚弱。

2、气足不思食

“气”指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

“气足不思食”一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如果元气满满,气流循环顺畅,他往往吃7、8分就饱了,不会贪食,身体会很好;二是指自古就有的辟谷,即通过自身的修行,慢慢脱离对饮食的依赖,达到一定的程度,这和我们要讲的“气足不思食”的意思相近。

3、神足不思眠

“神”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神足不思眠是说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精神的话,即使不睡觉也不会看到困倦。我们常常将每天都是哈欠连天的人说成没精神,其实神并不是单单一种,而是指的是“魂、魄、神、意、志”,正是因为这五神的存在,才能让我们思维敏捷、神清气爽,一整天不睡觉也不会感觉到困倦。

精气神乃人之根本,凡事皆有度,适时可,无过则,这才是大智慧的表现。不管你处于什么年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要拥有“养生”的思想。过度的消耗,就像花开得太盛,太早,必定会迅速凋零。


大农圈


都让让,我来说两句,咱直接大白话,这三样就是精气神,我有过这样的阶段,就是小时候,不看片,由于那时家里做生意,吃饭基本就是饿了才吃,但一天天起床就往游戏厅跑,基本没饿过,现在想想真是绝了,并且一天只要睁开眼睛就没困过。有同学在课堂睡觉,我还特别纳闷!直到后来上了中学才打破这样的神体[捂脸]我想,这是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疏通的状态,由大脑到肉体都没有负担达成的,就是说此时身体是一个巅峰状态,它可以内循环的工作,即便很少有外界营养的补充,但身体还是会很棒。记得曾经看过一个长寿秘诀,吃不饱,穿不暖,天天干活,没烦恼😁


癫狂三人行


初看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后来才发现, 是不是这三句话里面都多加了一个“不”字。如果去掉“不”字,变成“精足思淫,气足思食,神足思眠”是不是更准确呢?

你看是不是这样解释,精力足了,才会想两人之事,应了中国那句古话”饱暖思淫欲”。气力足了,才能吃饭,不吃饱饭,哪里来的气力呢?精神好是因为睡眠足,没有足够的睡眠,如何才能神清气爽呢?但是为什么农村人偏偏在这其中加了三个“不”字呢?

其实这是古时中国人一直在追求的一种高超境界,我们单个单个来分析,“精足不思淫”,也就是要求人们即便是你精力旺盛,也要把精力放在更高的境界追求上,而不是放在两人之事上。

天天想着两人之间的那点事,你的趣味就太低了,作为当代有为青年,在广阔的天地舞台间,又碰到了国家建设的大好时机,能够为国出力报效的地方太多了,怎么能让自己局限在小小的两人之欢上面呢?这种境界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而且是我们能够做得到的。

“气足不思食”,是道家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气场足够的话,那么连饭都可以不用吃了。这是真的哟,中国名山大川,到处是有道的高僧,他们一般情况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不吃午饭,也不会饿,而且大部分人都长寿。这就是一种修行,重在提气养生,以气补身。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抛开世俗的羁绊,开阔心胸,将自己的眼光放得更远,不为一点小事而激动。当你有了足够的气场或气量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人的境界和层次都提高了一大截。

“神足不思眠”,也是佛家和道家修行的至高境界,意思是说,如果你的精气神足够的话,长时间不睡觉也没有问题,甚至可能都不会想到要去睡觉。如何才能做到精气神旺盛呢?

其实跟“气足不思食”是一样的,要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心中有执念,有精神支柱。红军长征过草地时,那里到处是沼泽,根本不具备睡觉的条件。不要说一晚上,就是一个小时也不可能让你睡得下去,可是红军战士们硬是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不眠不休,走出了草地。

这种精气神从哪里来?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对胜利的无限渴望,他们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精神的力量将会帮助我们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句农村老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中国人所渴望的一种带有正能量的生活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多年来引领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世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难事都在于心中的畏惧,当你气足了,精气神有了,不想两人之事了,什么样的困难在你的面前都变成了小儿科。这是我对于三句话的理解,不知道各位觉得如何呢?


小小嬴政


中国民间传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但其实人也有“三宝”,“精,气,神”

一、精足不思淫——“精”这句话中的精主要指的是人身体内的精气和精元,精躲藏在人的肾中,是肾的根本所在,一个健康的人,一定是肾气充盈之人,且往往都事业有成,因为他们不会成天只想男女之事,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有些人终日浑噩,在灯红酒绿中沉醉,就算有再多的精气也只能慢慢被掏空,变得不健康。

二、气足不思食——“气”

在中国的修行之中,有一种叫"辟谷"的养生理念,即通过自身的修行,慢慢脱离对饮食的依赖,达到一定的程度,这和我们要讲的“气足不思食”的意思相近。

这里的“气”指的是身体内部的动力,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它蕴含着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可以帮助身体维持循环运作,保护身体的器官。

三、神足不思眠——“神”

人类的生命从“精”开始发源,通过“气”来提供生命的原生动力,但一切思维和行动离不开“神”的支配调动。这里的“神”指的是我们的精神状态,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简单:只要我们精神十足就不会感觉困倦。



山农狼仔


老话“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怎样解释?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不仅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是时下健康长寿的热门话题呢。


明代医家张景岳曾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那么,“精气神”到底对我们的健康有多重要呢?下面,咱们说简单的聊一聊,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中医文化强调,精、气、神是人之“三宝”,是维持生命存在的三大要素,也是生命源泉之所在。一个人精、气、神旺盛,则表明其脏器运转正常,其外表自然也是神采奕奕,英气逼人;反之,却是面容灰暗无光,目光游离呆滞,一副慵懒倦怠之状。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精、气、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首先,说一下“精足不思淫”。这是出自《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意思就是精气饱满的人,是不会沉浸于房事活动中的。那么什么是“精”呢?我认为应当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的动力能量,泛指人体机能内在的一切精华。

比如说先天禀受父母的遗传基因,后天采集天地万物之灵气等等,都是“精“的内涵范畴。

“精“的生成和功能主要由肾脏来管理,所以有“肾精”之称。古人也有“人始生,先成精”的说法儿。可以说,人的一生从成长、发育、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都离不开肾脏的运转和支持。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谈肾色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来调理肾脏,以致有些江湖郎中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故意夸大言辞,炮制出一些欺世盗名的补肾良药。

其实,爱护“肾精”的最根本的就是规范我们自己的内心欲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不是肆意放纵不懂得节制。

俗话说,色是刮骨钢刀。醉心灯红酒绿之中,久而久之,不仅会疏于自我约束,一事无成,还会严重损耗自己的肾脏器官,导致精气外泄,健康状况急剧地下降,最后,保不齐早早地沉疴缠身,反误了尔等的卿卿性命。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据清中期纪晓岚编撰的《四库总目提要·飞燕外传》记载:汉成帝刘骜,坐拥赵飞燕和赵合德一对姊妹花,痴迷房事,甚至以大剂量春药助之,纵欲过度,以至堂堂的一国之君,正值壮年便命丧黄泉,一命乌呼了。

恰应了那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俗语了。

还有晚清的同治皇帝,也是流连于烟花栁巷,不仅掏空了身子,还染上了性病,也是过早地死去了。以至于让慈禧太后又度垂帘听政了几十年,这和晚清的丧权辱国也不无关系。


医学上对此有专门解释,长期的纵欲过度,容易引起前列腺内部神经组织的慢性兴奋。当呼吸神经的抑制到达一定程度时,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指挥”能力下降,呼吸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无法满足大脑正常的需氧量,进而造成大脑的缺氧损伤,从而引起心脏骤停。

因为“精气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了解了“肾精”方面的知识,那么“气足不思食和神足不思眠”就相对好理解多了。

只要肾精充足,气血便会顺畅,发挥其温煦脏腑,防御外邪,输送营养的功用,人体也显得特别有活力,新陈代谢也通达,内在能量转化充分,不会出现奢吃肥胖却无力懒惰的症状。

那么“神”呢,也自然不难理了。可以说“神”是建立在“精”与“气”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抽象的外在呈现。神在人体健康中地位关键,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

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所以,一个人精满、气足、神旺,则容颜靓丽,目光如炬,行动矫健,也显得特别有气场,对社会对事业对家庭则会表现出积极的担当; 反之,则是一付萎靡不振的苟且状态,这样的人,基本上和废人差不多了。

因此,自珍自爱自重,应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恪守原则,收放有度,只有聚精会神,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气冲斗牛,势不可挡,做出一番有作为的事业来。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农村老话:“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是怎样理解的?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精、气、神,那么这句农村老话有没有道理呢?下面看看小平是如何分析的。

精足不思淫

这里所说的“精”指精力,精神,这句话说的就是人体精力充沛也不思男女之事,这样可以使身体更健康,气血充足,从而恢复到孩子的状态。古代的帝王嫔妃众多,根本达不到这种境界,所以很多都非常短命。“精足不思淫”是让人们清心寡欲,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气足不思食

这句话也是说的养生,和现在流行的“辟谷”养生差不多,也就是通过控制饮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气”不足的时候人就会有气无力,“气”充足的时间人就会精神饱满,如果吃的太多,人就会肥胖,看起来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所以说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人体气血就会旺盛。

神足不思眠

睡眠对人体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去应对工作和学习,如果睡眠不足,白天就会没精神,也不能聚精会神的做事,对工作。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说睡眠非常重要,只要睡眠充足,人才会有精神。

总结:这句农村俗语主要说的是关于养生的问题,提醒人们要清心寡欲,不能暴饮暴食、晚上要早睡,保证睡眠充足,有利于身体健康。

感谢阅读,我是豫南小平,喜欢我的分享别忘了关注我哦!


豫南小平


精足不思淫

精指的是一个人的精力,如果一个人精力十足的话,他就不会有那么多心思想一些男女之事,这也说明身体达到了一种平衡的状态。在我们身边会发现,那些精力十足的人往往事业有成,他们都会把精力放在工作和事业上,他们知道孰轻孰重,反观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精神上又极度空虚,此时又经不住美色的诱惑,最后而吃大亏,精神越来越颓废,身体也被拖垮,破坏了身体的阴阳平衡。

气足不思食

人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有很多,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就会哈哈大笑,而当我们心情郁闷的时候,就会生闷气。大家应该都有这种感觉,那就是生气之后,感觉肚子都饱了,什么都吃不进去了,有时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气都被你气饱了”,就是这个道理。气运丹田,说的就是丹田气,武侠小说中,那些高人闭关修炼,很长时间就不进食,这就是因为体内精气神充足的作用,从而是他没有了食欲,也感觉不到饿。因为人体内的气起到了很大作用,它可以促使人体内达到一定的循环,从而保护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神足不思眠

“精、气、神”缺一不可,说完了精气,我们该来说一说神,神在这里指的是精神状态,这句话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精神十足的话,就不会感到困倦。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人,经常会打瞌睡,整天都是没有精神,这样的人就是精神不足的表现。只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去做好工作,每天后昏昏沉沉的,睡不醒的样子,怎么可能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尤其现在生活节凑加快,年轻人的压力也很大,夜生活也很丰富,娱乐项目也很多,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很多年轻人养成了一些坏的习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消耗了自己很大的“神”,浪费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面,这样必定造成精神不足,就会犯困,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睡觉上面,实在是浪费光阴,也就是在浪费生命。


读书是福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农村有很多老话,都是有一些生活阅历丰富的农民从平常的生活和劳动中总结出来的,从而反映农村人不只是会种地,更多的是对事物的见解,发现和研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么农村人常说“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作为一个农民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精足不思淫,这句话是指一个人精神充足,表面上冠冕堂皇,不要老想着性生活,虽然人身体也需要性生活,但是也要有一个度,人活着不止是为了七情六欲,或者是说人生活在世不要总想着这些低俗的事,毕竟过度的房事,会让人腰酸背痛,两腿发软,看起来无精打采,而且对身体也有一定的伤害。要懂得节制,对生活要有更好的追求的向往。



气足不思食,说的是一个人要想有力气首先要吃饱,只有填饱肚子才不至于老想着食物,只有营养跟的上才会有活力,人看起来才有精神,在干活做事的时候才有力气。另一方面说的是不要好吃懒做,吃饱了,就要多运动,多工作,干一些有意义的事,同时也是告诉我们要健康饮食。



神足不思眠,当我们精力充足,看清淫欲之事,也不在担心挨饿,这样才能专心去做某一件事,有一个好的精神,大脑不被外界因素影响,专注思考,思维活跃,对自己的人生有目标。这样才不会犯困,不会想着睡眠,因为这个时候大脑比较兴奋,大脑在不断思考,快速转圈。自然不会把这种好的状态浪费在睡眠上。相反那些不爱思考,不爱动脑,没什么事情做的人就容易犯困。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动脑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睡眠上。

综合上述,农村这句老话蕴含着一定道理,一方面是告诉我们对性生活要有节制,健康饮食,注重养生,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多懂脑筋,多思考,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在有一个好身体的情况下,才能有精气神去做好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旷野小明


精 是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一个人的气质,她能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如果一个人的思想特别混乱,牵挂的事情太多,处理的事情太杂,那么他思想就不会有他自由主配,会经常开小差,从而注意力就不会那么集中,对自己的工作生活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养精神方面,一定要专注,极简,清心,无欲,这样心里更纯洁,更健康,处理事情更有思维性,产生的聚焦,会让你的能力提升几倍


气,是是一个人的体质,五脏六腑的运转,保持舒适的心情,经常锻炼,会让自己更加轻松的工作,而且干任何事情都不会觉得很累,能有效的预防抑郁症的产生

神,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在外在要学会包装自己,只有自己与众不同,才会迎来别人羡慕的眼神,如果你不会生活,那么就请你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帅气的一塌糊涂,也许你的人生就会从此逆转


泥土青年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一个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吗?

"精足不思淫"是什么的意思?

当一个人的精气充足之时,就不应该将精力放在情爱之事上。此话的意思与"温饱思淫欲"全然相反。这里的更劝导人们对自身精气 的一种保存。根据前人观点,精气藏在人们的肾中,是肾的根本所在。一个人健康之人,他们的身体同样也是肾气充盈之人。懂得克制 自身淫欲之人,便也是我们身体康健之人。"精"在动物界的代表是鹿,不思淫欲,极少交配。因此此话建议人们控制自己欲念,便能像鹿一般青春健在,缓慢衰老!

"气足不思食"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的修行之中,有唤"辟谷"一说,通过自身的修行,逐渐脱离饮食的依赖,达到超出常人的地步。而气足不思食,并不是让大家摆脱食物,更是让大家控制饮食。中医有言"肥人气虚",因此一个人身体气不足,那么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当一人气充足时,身体就不要过分吃东西,更要学会控制嘴,外出运动。

"神足不思眠"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神"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当我们精神充足之时,身体也就不会处于懒洋洋的状态之中,此时也无需让自己去睡觉,更应该让自己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精就是肾精,肾好则精足,肾藏精,主要指人体所有的营养物质,掌管着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等,要想精足,就要控制欲望!

气是什么?精足让人体各器官发育、延缓衰老,气则是游走在身体内,推动这些器官活动的动力,起到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的作用,俗话说“控制嘴,迈开腿”,做不到不思食,也要控制饮食,切勿暴饮暴食。

神就是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怎么做到神足?尽量少伤心,神居心首位,心健则神气充足,日常生活中避免一些负面情绪,做人开朗,喜笑颜开,少生气则身体健康,不容易疾病缠身,神足看似最为简单,但实则最难做到!

不思欲,控制自己的欲望,不纵欲。不思食,控制自己的嘴巴,不暴饮暴食。不思眠,控制自己的心态,少生气,多一些乐观,多一些开心则少疾病。做到这些,就会身体健康,健康长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