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一)


本周,我带学生开展了第一期批判性思维训练营,跟大家一起又学习了一遍批判性思维,为何说是一起学习呢,因为我录制课程的时候,我自己也同样又进行了反复的琢磨和思考。


从认清现实世界,到知晓基础学科的意义,我们不再拘泥于那些定理、题目,而更关注思维方式,其中最需要记住的就是公理化思维,也是演绎法的逻辑推导。


这个概念确实不易清晰描述,那就具象的记住苏格拉底的经典三段论吧。


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真相,依然能够热爱生活的人,努力或许得不到超越他人的结果,但至少这个过程是我们拥有的,是有意义的,是不让自己后悔的。


就像有同学写到的,就算看书无意义,每天看一点,日积月累也会惊异自己的改变。


在生活中,也希望大家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放下归纳法、拾起演绎法,能够养成反思的习惯,思什么?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去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


批判性思维|认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看到一位同学提到《人生七年》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反馈出大部分上层人士的孩子也在上层社会,而下层人士的孩子也停留于下层,其中的核心原因,不是财富,而是教育,为思维。


批判性思维之所以重要,因为这是批判思维过程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的思维升级。.


还有同学提到尼采的观点,人生虚无,理论虚假,生命强健,不曾想大家对西方思维还有些理解,这也是我最近这个月在学习的内容。


当人们发现神话、宗教并不真实的时候,突然觉得反而不自由了,因为缺乏了人生道路的指引,但这也不恰恰是给予我们追寻自身价值的自由嘛。


看到一些同学分享到个人的经历,真的有触动到我,但由于隐私未经允许,我就不公开分享出来了,我也看到了大家的flag,希望写到即做到。


批判性思维|认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二)


下面,我对大家在作业打开里的提问,进行答疑。


1.凌总您好,我听你讲过无数遍思维上的区别,其实思维上的区别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思维由于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常觉得很虚,但其什么时候会出现呢?在我们遇到信息(问题),需要作出行为判断时出现。


一种的固化思维,在接触到信息后,迅速作出反应给出答案,看似没有思考,其实也经历过思维模型;另一种为深度思考,这点大家应该有感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深思熟虑。


但我们恰恰最需要提升的为那些意识不到的思维模型,这影响我们绝大部分行为,而这些思维大多来自于底层的基础学科。而从结果的区别来看,思维层次高的人,看问题更加透彻、更为长远。


2.批判性思维公式:论题+论证=结论。说实话我还没听懂这节课? 有谁能救救我?论题?论证?结论分别是啥?一头水


论题为我们接触到的信息,论证为我们的围绕信息给出解决方法的过程,结论为我们推导出的行为。


批判性思维,翻译成审视思维或许更加合理,审视我们思考的过程,接受到的信息是否理解正确、全面,推导过程是否符合逻辑,给出的结论是否有先入为主,是否能够对应论题。


3.我知道考研可能也有一定的好处,身边好多人考研,但是我不太想考研,考研让我觉得不适,这种时候要追逐不适感吗?


这个问题特别好,考研与工作其实各有好处,这其实也并不是二选一的问题,因为考研后也会工作,工作了也可读在职的研究生,这更多是一个先后问题。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确实直接考研会更稳妥,我也推荐这么做,但比如我自己的选择,就验证了选择另一条路也是不错。


追逐不适感,核心为警惕自己陷入舒适区,而考研和求职其实都并不舒适,都是在向前跨越,那么走自己心里想走的路就好,但不要留遗憾,可以用转换时间视角做选择的方式看看。


批判性思维|认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另外,在讨论话题“如果有机会重新经历一次高考,是否会选择这个机会”里,58%的同学选择会,36%选择不会,6%的同学选择中立。


当我们认知提升之后,知道高考的意义,或许想要再来一次,觉得自己肯定能做的更好,而每天其实也都是新的一天,我们也可以把这天过的更好。


第一期批判性思维训练营就复盘到这里,下周在线训练营预告:个人品牌训练营,欢迎大家报名参与。


作者孙凌,认证生涯规划师,专注大学生人群,关注创新与创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