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生活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一)


本週,我帶學生開展了第一期批判性思維訓練營,跟大家一起又學習了一遍批判性思維,為何說是一起學習呢,因為我錄製課程的時候,我自己也同樣又進行了反覆的琢磨和思考。


從認清現實世界,到知曉基礎學科的意義,我們不再拘泥於那些定理、題目,而更關注思維方式,其中最需要記住的就是公理化思維,也是演繹法的邏輯推導。


這個概念確實不易清晰描述,那就具象的記住蘇格拉底的經典三段論吧。


真正的英雄是認清生活真相,依然能夠熱愛生活的人,努力或許得不到超越他人的結果,但至少這個過程是我們擁有的,是有意義的,是不讓自己後悔的。


就像有同學寫到的,就算看書無意義,每天看一點,日積月累也會驚異自己的改變。


在生活中,也希望大家遇到重要事情的時候,放下歸納法、拾起演繹法,能夠養成反思的習慣,思什麼?思考我們思考的過程,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內涵,去審視自己的思考過程。


批判性思維|認清生活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看到一位同學提到《人生七年》這部電影,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反饋出大部分上層人士的孩子也在上層社會,而下層人士的孩子也停留於下層,其中的核心原因,不是財富,而是教育,為思維。


批判性思維之所以重要,因為這是批判思維過程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的思維升級。.


還有同學提到尼采的觀點,人生虛無,理論虛假,生命強健,不曾想大家對西方思維還有些理解,這也是我最近這個月在學習的內容。


當人們發現神話、宗教並不真實的時候,突然覺得反而不自由了,因為缺乏了人生道路的指引,但這也不恰恰是給予我們追尋自身價值的自由嘛。


看到一些同學分享到個人的經歷,真的有觸動到我,但由於隱私未經允許,我就不公開分享出來了,我也看到了大家的flag,希望寫到即做到。


批判性思維|認清生活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二)


下面,我對大家在作業打開裡的提問,進行答疑。


1.凌總您好,我聽你講過無數遍思維上的區別,其實思維上的區別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思維由於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常覺得很虛,但其什麼時候會出現呢?在我們遇到信息(問題),需要作出行為判斷時出現。


一種的固化思維,在接觸到信息後,迅速作出反應給出答案,看似沒有思考,其實也經歷過思維模型;另一種為深度思考,這點大家應該有感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深思熟慮。


但我們恰恰最需要提升的為那些意識不到的思維模型,這影響我們絕大部分行為,而這些思維大多來自於底層的基礎學科。而從結果的區別來看,思維層次高的人,看問題更加透徹、更為長遠。


2.批判性思維公式:論題+論證=結論。說實話我還沒聽懂這節課? 有誰能救救我?論題?論證?結論分別是啥?一頭水


論題為我們接觸到的信息,論證為我們的圍繞信息給出解決方法的過程,結論為我們推導出的行為。


批判性思維,翻譯成審視思維或許更加合理,審視我們思考的過程,接受到的信息是否理解正確、全面,推導過程是否符合邏輯,給出的結論是否有先入為主,是否能夠對應論題。


3.我知道考研可能也有一定的好處,身邊好多人考研,但是我不太想考研,考研讓我覺得不適,這種時候要追逐不適感嗎?


這個問題特別好,考研與工作其實各有好處,這其實也並不是二選一的問題,因為考研後也會工作,工作了也可讀在職的研究生,這更多是一個先後問題。


對於大部分大學生而言,確實直接考研會更穩妥,我也推薦這麼做,但比如我自己的選擇,就驗證了選擇另一條路也是不錯。


追逐不適感,核心為警惕自己陷入舒適區,而考研和求職其實都並不舒適,都是在向前跨越,那麼走自己心裡想走的路就好,但不要留遺憾,可以用轉換時間視角做選擇的方式看看。


批判性思維|認清生活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另外,在討論話題“如果有機會重新經歷一次高考,是否會選擇這個機會”裡,58%的同學選擇會,36%選擇不會,6%的同學選擇中立。


當我們認知提升之後,知道高考的意義,或許想要再來一次,覺得自己肯定能做的更好,而每天其實也都是新的一天,我們也可以把這天過的更好。


第一期批判性思維訓練營就覆盤到這裡,下週在線訓練營預告:個人品牌訓練營,歡迎大家報名參與。


作者孫凌,認證生涯規劃師,專注大學生人群,關注創新與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