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反彈時,散戶應該買入什麼股票?別讓錯誤觀念害了你

市場上一直存在兩種看法,一種堅守價值,堅守好公司,抄底就應該買入這些優質資產,買的是一個確定性;另一種買小、買新,博的是一個彈性。

究竟孰優孰劣?其實問題核心無外乎“預期收益率”或“風險回報比”。

優質的“核心資產”,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藍籌白馬,有規模、有增長、賽道成熟。選擇這些公司投資,劣勢也很明顯,這些市場熱捧的好貨、尖貨,長期會有比較多的溢價,很難出現好價格。

風險偏好更高的投資者,自然會遠離上述的人群,去尋找“可能成為好公司的企業”,做的是沙子裡淘金的事。這些企業一般集中在新政策、新科技、新消費的領域。這些處在成長期甚至初創期(現在有了科創板)的企業,從賽道和核心競爭力上去分析,空間很大,但是採用傳統的財務分析法來看,通常不堪入目。

市場整體估值集體下跌時,這兩者的表現差異會分化明顯。前者跌掉的是溢價的部分,當估值迴歸合理,甚至進入低估區間時,底線會非常明顯;而後者則往往會經歷殺情緒、殺估值、殺流動性幾個階段,留下真正的遍地狼藉。

這也是為什麼近期的市場,創業板表現要明顯弱於主板。

市場反彈時,散戶應該買入什麼股票?別讓錯誤觀念害了你


底部區域,如果選擇買入藍籌白馬,短期內賺的是有確定性的估值修復的錢。當然,如果能做到長期持有,你的便宜籌碼同樣高概率賺得到公司業績增長的錢;

如果選擇買入後者,有可能可以一個超跌的價格收穫情緒反轉+賽道發展+公司成長的受益,迎接“戴維斯雙擊”,是不是很眼饞?你需要承受的風險是可能的“踩雷風險”——市場一片狼藉過後,你可能會發現你躺在地板上的股票真的是無人問津的垃圾。股民抄在半山腰上的股票通常就屬於這一類。

所以,在抄底的時候,大家要仔細思考的是: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到“沙裡淘金”,又願意以多大的資金、承擔多大的風險來博取相應預期收益。

市場上非常普遍的現象是,大部分股民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去重倉押注第二類公司,而對配置藍籌白馬或者指數基金不屑一顧。

自負、執念、貪婪,是投資股票的三大忌。


市場反彈時,散戶應該買入什麼股票?別讓錯誤觀念害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