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的84消毒液,為什麼叫“84”?

文 | 劉俊卿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84消毒液走紅,一瓶難求。


此前,這種價格低廉、使用簡單、效果可靠的消毒液已經在戰勝甲肝、SARS疫情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堪稱防疫“神器”。


關於“84”一詞的來源,有人猜測是由“巴氏殺菌”音譯而來,還有人猜測,可能代表有效成分含量。


那麼,“84”這兩個數字究竟代表什麼?這種消毒殺菌還能漂白衣服的液體究竟怎麼來的?


社會急需殺滅肝炎病毒!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出現過不少傳染病流行事件。期間,一些患者由於醫院消毒條件不好,交叉感染加重了病情,甚至不治而亡。


北京第二傳染病醫院的醫生金耀光,在臨床查房中就發現一些令他揪心的情況:住院治療的小兒麻痺、麻疹肺炎患兒,退燒後本應康復出院,卻出現二次高燒,無論再用什麼抗菌素都毫無效果,並最終死亡。這樣的現象經常在一些病房集中出現。


這也引起了醫院的警覺。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患兒二次發高燒、連續死亡呢?


一道道緊急攻關的指令下,經細菌培養化驗檢查,患兒死亡可能是耐藥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院內交叉感染所致。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常寄生於人和動物的皮膚、鼻腔、咽喉、腸胃、癰、化膿瘡口中,在空氣、汙水等環境中也無處不在,是革蘭氏陽性菌代表,能夠導致腸炎、肺炎、心內膜炎等,還會導致中毒性的休克、敗血症等嚴重後果。


原因查明,人命關天,刻不容緩。金耀光提出以氯液噴霧的方式徹底清洗病房,進行消毒,效果立竿見影,患兒再也沒有出現交叉感染死亡的現象。


慘痛教訓讓金耀光意識到了消毒的重要性。但氯液有劇烈刺激作用和腐蝕性,揮發的氣體還可能導致燃燒、爆炸,吸入人體還會導致嚴重中毒,並不能作為日常消毒使用。


金耀光開始“不務正業”,嘗試配置消毒液。幾年後,他被調到北京第一傳染病醫院(現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下稱:地壇醫院)在新成立的消毒科擔任主任。


為了補上消毒知識這一課,金耀光主動向消毒專家、軍事醫學科學院顧德鴻教授和馬世璋研究員等請教,還拜張錦屏和彭國克等為師。張錦屏後來擔任了北京疾控中心主任。


1982年,乙型肝炎在我國有大流行的趨勢,全社會急需一種能夠有效殺滅肝炎病毒的消毒產品。北京市科委立項,撥款15萬,提供300平米實驗室,成立了“肝炎消毒劑”課題組,由金耀光主持研製工作。


有人、有錢、有實驗室,課題進展得十分順利,在不到兩年時間裡,金耀光的團隊篩選了數十種配方之後,終於發現適宜濃度的次氯酸鈉溶液是最理想的方案。


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次氯酸鈉溶液對於芽孢、致病的球菌、桿菌具有99.99%的殺滅效果。3000多次現場消殺實驗後,新研發的消毒液效果得到了確切驗證。


經北京市專家委員會鑑定,消毒液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那一年正是1984年,地壇醫院藥劑科劉志德主任提議將消毒液命名為“84”消毒液。


我們常用的84消毒液,為什麼叫“84”?

北京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給金耀光的獎狀


此後,金耀光等在《健康報》等發出技術轉讓廣告,很快就有37家企業購買了“84”消毒液生產技術,地壇醫院因此獲利頗豐。至今,全國有上千家企業生產84消毒液。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技術轉讓了,但是84消毒液名稱歸屬一直懸而未決,並一度引發官司——


1996年,江蘇愛特福藥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申請在消毒液上註冊“84”商標,一年後被駁回。1999年,北京地壇醫院出資設立的龍安公司也向商標局申請在消毒液上註冊“龍安84”商標,同樣被駁回。2000年後,愛特福保健品公司和地壇醫院都提起訴訟,爭奪84消毒液名稱歸屬權。


事情最終驚動了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就84消毒液名稱歸屬一案作出最終的判決,認定84消毒液是同類消毒液產品的通用名稱,北京地壇醫院與江蘇愛特福藥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均可以使用。至此,爭議多年的84消毒液名稱歸屬,終於有了定論。


上海甲肝,84消毒液一戰成名

不少人或許還記得八十年代中後期的甲肝、乙肝疫情,尤其是1988年上海甲肝疫情,由受汙染的毛蚶引發,造成了30萬人感染。


84消毒液問世沒幾年,便遇到上海甲肝暴發。


那時候,動物性的蛋白質數量少、價格貴,而只要六毛錢到八毛錢一斤的毛蚶成為很受市民歡迎的美食。


毛蚶是生長在河口和海灣泥沙中的貝類生物。上海市民習慣用開水對毛蚶簡單地泡燙一下就拌著吃。這種吃法看起來很新鮮,味道也不錯,但其實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飲食習慣。當遇到被甲肝病毒汙染的毛蚶,傳染風險劇烈增加。


1988年,上海最初每天發現甲肝病人兩三百人,再往後數量越來越多,每天上千人,最嚴重的時候,每天確診一萬多個病例。


當時,大部分人不清楚甲肝的傳染途徑,陷入了恐慌,有的走路都不敢碰樓梯扶手。


於是,問世僅僅4年的84消毒液,派上了用場。在用84消毒液進行環境消毒後,加之必要的隔離措施,當年3月甲肝傳染被有效阻斷,也沒有出現社會上擔憂的第二波疫情。


84消毒液從此一戰成名,成為公共場所及家庭必備的消毒產品。至今,大部分上海人家裡都有一瓶84消毒液,這些習慣被認為是那年甲肝的“後遺症”。


我們常用的84消毒液,為什麼叫“84”?

圖為84消毒液生產線圖源:新華網


次氯酸鈉,專注消毒兩百年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鈉(NaClO),濃度為5.5-6.5%。次氯酸鈉是將氯氣通入鹼液製造而成。


作為一種強電解質,次氯酸鈉在水中首先電離生成次氯酸根離子(ClO-)。次氯酸根離子具有較強的氧化性,通過與細菌細胞壁和病毒外殼發生氧化還原作用,使病菌裂解,或直接作用於細菌體內的酶,使細菌死亡。此外,氯離子能顯著改變細菌和病毒體的滲透壓,導致其喪失活性而死亡。


1789年,法國化學家柏瑟列(Claude Berthollet)在研究用氯氣作為漂白劑時,將氯氣衝入鉀鹼液製成了次氯酸鉀溶液,從而製成了漂白水(Eau de Javel)。這一發明讓當時的染料廠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此後,法國化學家拉巴拉克(Antoine Labarraque)在次氯酸鉀溶液基礎上,將原本的鉀鹼液替換成廉價的氫氧化鈉,生成的次氯酸鈉可以用於除臭和防腐。


在1832年的巴黎霍亂瘟疫中,拉巴拉克的漂白劑第一次在人類瘟疫史上發揮關鍵作用。這次霍亂疫情是從東歐和中東等地傳過來的,從3月到9月,巴黎65萬人口中死了2萬人,而整個法國死亡人數超過了10萬。後來霍亂又從巴黎傳到了北美洲的紐約、魁北克等地,接著又傳入了美國內陸河流。


由於當時的醫學知識有限,醫生以為霍亂是空氣傳播的,並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阻止霍亂的根源——霍亂弧菌汙染食物和水源。但由於空氣瀰漫著惡臭,法國政府開始對整個巴黎的醫院、街道、下水道大量使用除臭的漂白劑,雖然本意是為了除臭,卻歪打正著地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霍亂疫情。


而隨著細菌理論在19世紀後期普及之後,次氯酸鈉成為了殺菌消毒去除臭味的常用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中有許多人受傷,因當時醫療條件落後,傷口處理不及時,有大量的傷患死於傷口感染。各國學者醫生們都在找尋找一種既可以殺菌又不會傷害人體的消毒水。


來自英國的化學家達金(Dakin)研究了200多種不同的防腐物質,包含了酚、水楊酸、雙氧水等。最後發現4%的次氯酸鈉溶液同時具有殺菌與清理創傷的效果,滿足了需求,這種配方被稱為達金溶液(Dakin's solution)。青黴素誕生之前,達金溶液拯救了大量受傷的士兵。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達金溶液已經被普遍地用在傷口的消毒及清洗上面。


雖然達金溶液已經有上百年的生產和臨床應用歷史,卻並不擅長於環境的消毒。


84消毒液中次氯酸鈉的濃度高於達金溶液,其生產過程中,又會產生一定量的氫氧化鈉,能夠減緩有效成分的分解,兼顧了殺菌性能與穩定性。


我們常用的84消毒液,為什麼叫“84”?

2月2日,青島市嶗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一家超市銷售的消毒液進行價格檢查。新華社記者李紫恆攝


如何安全使用84消毒液?

不論是消毒,還是對日常用品漂白,84消毒液都絕對算得上是稱職的好幫手,給我們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


但必須強調的是,84消毒液也是一種危險化學品,如果使用不當可能產生嚴重後果。近幾年,使用84消毒液後身體不適送醫,甚至死亡的事件時有發生——


2012年,一位姓毛的33歲女性,因家庭瑣事與丈夫發生爭執,吞下約100毫升84消毒液,雖經洗胃搶救,最終還是不治身亡;


2018年,安徽蚌埠市沫河口鎮發生一起意外中毒死亡事故,兩個孩子將清潔衛生用的潔廁靈和84消毒液倒在盆中,兩者混合產生有毒的氯氣,造成一老人當場死亡,一男子和兩名孩童中毒;


對一些經常使用84消毒液的工人調查顯示,長期接觸84消毒液,會有手掌大量出汗,指甲變薄,毛髮脫落等現象;


……


《中國比較醫學》雜誌刊發的低濃度84消毒液對小鼠生殖生理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0.5%的84消毒液對小鼠的生殖生理無明顯影響,但2.0%的84消毒液使小鼠精子畸形率顯著增高。該文最終的結論是,在實際使用中,要嚴格控制84消毒液的濃度。


原國家衛計委2016年發佈的《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範》(WS/T512-2016)也明確提到:環境表面不宜採用高水平消毒劑進行日常消毒。


那麼,在家庭場合使用84消毒液,到底多少才是安全量?


日常消毒,有效氯含量500毫克/升即可達到殺滅病菌的效果,具體配置方法需要根據不同品牌的有效氯含量來換算。一般市面上能買到的84消毒液通常稀釋100倍左右即可達到擦拭、噴灑及拖洗需要的消毒效果。


無論用於何種用途,使用84消毒液後都要用清水沖洗。很多人正是忽略了清水二次沖洗這一步,導致84消毒液中的刺激性氣味刺激了呼吸道,對人體造成損傷。


此外,84消毒液還具有強鹼性,如果和含強酸的消毒產品(如潔廁靈等)混合使用,會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有毒氯氣,上文提到的蚌埠慘劇就是這一化學反應導致的。


如果室內使用84消毒液後有人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表現,應將患者迅速地轉往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再即刻聯繫就醫。在公共場所和家中,切勿把84消毒液放置在兒童可觸及的地方,且不要用無警示標誌、無標籤註明的瓶子(如飲料瓶)盛放,以防誤服。若是誤服了,可以先飲用純牛奶或雞蛋清來保護胃黏膜,然後再抓緊對症治療,可使用催吐、導洩來促進有毒物質排出。


1.金耀光——走過戰火硝煙的消毒專家|萬葉陶童

2.“84”消毒液走進非洲

3.低濃度84消毒液對小鼠生殖生理的影響的研究|中國比較醫學雜誌

4.次氯酸鈉從何而來,往何處而去?

5.84消毒液安全使用|中國洗滌用品工業雜誌

6.由84消毒液名稱歸屬訴訟案引發的思考

7.84消毒液為啥叫84而不是74、94?

8.來一瓶1832年的84消毒液:專注消毒兩百年|新浪科技



來源:瞭望智庫(ID: zhczy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