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季來了,上市公司的輿情風險點有哪些?

年報季又來了!

對於上市公司的輿情管理而言,窗口期、業績說明會以及年報問詢函,都是年報季輿情風險高發點,期間任何一個問題處理不當,都會引發公司的負面輿情。

董監高言行需留意

年報披露前的“窗口期”是上市公司最緊張的時間,一般而言年報公告前的30天,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們的言行舉止都是引發輿情的關鍵因素。

包括其在公開場合下不經意透露涉及年報業績的敏感信息、以及違規買賣股票。

  • 公開場合透露年報敏感信息

上市公司董監高洩露年報敏感信息是近年來引發輿情風波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上市公司董監高本來就是自帶流量的公眾人物,其一言一行都受到輿論的關注。另一方面,涉及上市公司年報的敏感信息可能直接引發資本市場的巨幅波動,也是輿論關心的焦點。

2019年11月23日,萬科A(000002.SZ)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就曾在新書分享會上透露,萬科即將公佈的年報非常好,造成投資者的蜂擁而至,萬科A、萬科企業股價雙雙大漲。

輿論認為,萬科股價異動是王石的這番言論所帶動,也讓萬科陷入“信披違規”的爭議當中。

隨後,萬科不得不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回應,“王石先生卸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後,未參與公司經營和治理;公司亦未向王石先生提供有關經營業績的未披露或預測數據,王石先生未掌握關於公司業績的內幕信息”,這才避免了輿情風波的進一步發酵。

此外,中小板市值第一股、市值超3000億的科技大白馬股海康威視(002415.SZ)高管因透露“業績不錯”被立案,另外兩個知名企業格力電器(000651.SZ)和美的集團(000333.SZ)也曾因董事長公開發言中談及業績相關內容,被監管層出具警示函。

與頻繁踩雷違規洩露不同的是,一些頗具處理經驗的上市公司會在業績公佈前的兩星期內,便宣佈將停止與潛在投資者、股東、分析師、媒體進行任何直接與投資者關係相關的活動,包括會面和電話會議。

  • 違規買賣股票

上市公司董監高在年報披露敏感期操作自家股票,也是輿情踩雷的高危地。

2月28日,涪陵榨菜(002507.SZ)公告顯示,涪陵榨菜副總經理吳曉容配偶因個人原因於2020年2月27日賣出了其持有的100股涪陵榨菜股票,因公司2020年3月17日前一個月為公司年報的窗口期,本次交易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定期報告窗口期買賣公司股票的相應規定。

雖然減持金額較小,但依然遭到網友關注。輿論稱雖然對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秩序的影響不大,但足以看出部分上市公司股東對相關法律法規的不重視。

投資者關係要重視

年報發佈後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交流也是輿論關注的重要內容。

業績說明會,是年報季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如何用好網上業績說明會,在信披規則限定的範圍內,傳遞管理層主張,回答投資者的困惑,贏得股東支持,是上市公司們需要考量的要點。

2月22日,中國平安(601318.SH)舉辦了滬市今年首場業績說明會,其中,首次邀請普通中小投資者參與業績說明會並提問互動的細節,得到了輿論的紛紛嘉獎。

此外,業績說明會也是公司董監高形象在投資者面前的集中展現機會。公司董監高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企業的形象,一旦企業陷入負面輿情時,公司董監高日常積累的輿論美譽度也有利於推動問題有效解決、挽回企業受損形象。

監管風暴要警惕

年報作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信披文件之一,歷來是監管部門關注的焦點,向上市公司發出年報事後審核問詢函也是交易所的重要監管措施。

作為新《證券法》實施後的首個年報季,監管的問詢內容也將是輿論關注的重點領域。

這就要求上市公司除了儘量避免發生問詢情況以外,還要在回覆有關問詢內容上提高專業度,秉承公開透明的原則使市場各主體更清晰瞭解有關信息披露監管的過程。

根據深交所共發出年報問詢函近千份,累計超過1萬個問詢問題來看。違規問題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違法違規行為、公司治理情況、併購整合和業績承諾履行情況、信息披露情況、中介機構執業質量等六大問題。

3月13日,深交所發出今年第一封年報問詢函。要求宜通世紀(300310.SZ)向會計師提供的其他關於出售倍泰健康股權事項商業合理性、股權轉讓日倍泰健康股權公允價值及其轉讓作價公允性的證據,並說明公司依據上述證據在合併財務報表中對出售倍泰健康股權事項確認1.40億元投資收益和1.70億元資本公積是否充分、合理。

問詢函中的13個質疑,也讓宜通世紀這家原本市值只有50億出頭的公司輿情迅速報表,包括會計師出具的年報保留意見、毛利率異常增長、10億收買的倍泰健康1.7億賣等一些列問題迅速被輿論聚焦。(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年報季來了,上市公司的輿情風險點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