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康复】吞咽障碍的临床干预

常用的吞咽训练与治疗方法包括针对疾病的医疗性治疗,通过药物或手术的病因治疗;摄食—吞咽关联性功能训练,吞咽前提性功能训练;吞咽器官功能的基础训练(间接训练);进食能力训练(直接训练);物理因子与中医传统治疗;胃肠营养等代偿性方法及并发症防治。


皮质损伤、皮质下损伤、延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均可造成吞咽障碍,一侧大脑半球卒中也会导致吞咽障碍,发生率约占40%,发生于左半球或右半球的卒中形成口期或咽期吞咽障碍的后果有所不同,左侧病变主要影响吞咽的口期,右侧病变主要影响吞咽的咽期。皮质损伤多表现为咽反射延迟,脑干损伤主要是咽阶段延长。


吞咽皮质是一个广泛的神经网络,例如,中央前回外侧下部—不仅是吞咽执行期,也参与吞咽启动。前运动区与补充运动区与吞咽前期运动激活或准备工作和吞咽肌顺序活动有关,小脑调控吞咽运动的协调性,丘脑通过感觉信息传递关联吞咽任务调节和完成。吞咽障碍的治疗对因治疗是前提和根本。


【吞咽康复】吞咽障碍的临床干预


具有代表性的间接训练包括:口唇闭锁功能训练、下颌开合功能训练、舌部运动功能训练、颚肌、咽肌功能训练、咽反射功能训练、舌骨肌群功能训练、喉上抬和声门闭锁训练。


具有代表性的直接训练包括:吞咽的意识化训练、食物的形态和性质、进食姿势、餐具选择、一口量和速度、残留食物去除。


摄食-吞咽关联性功能训练包括:认知训练(尤其注意力)、心理干预、躯体与言语功能训练、颈部肌群张力与运动控制性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咳嗽与排痰功能训练等。

咽-食管相的特征与干预对策


食道上括约肌平时处于张力性收缩状态,平均压力为40±17mmhg,深睡时可降至10mmhg以下,当食物到达食管开口处或在呃吐时该肌出现松弛。针对其特征的治疗对策包括功能训练、物理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手术等。


【吞咽康复】吞咽障碍的临床干预


吞咽障碍的动态介入式诊疗



致残性疾病与筛查

功能与能力评定

康复原则

康复目标

康复计划

方案和措施

再评估与反馈


【吞咽康复】吞咽障碍的临床干预


临床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康复小组管理模式与主要工作活动


医生:诊疗病因和并发症、安全管理、营养管理、医患沟通和交流


吞咽治疗师:康复评定和训练、改善言语功能、指导家属


护师:进食状态的管理与基本护理、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管理、指导家属,完善环境


运动治疗师:呼吸训练、相关躯体功能训练、坐姿与平衡等改善


作业治疗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制作辅助具和餐具等;相关注意力、等认知训练


营养师:管理营养平衡;探究合适的食物形态和味道等;对患者家属进行食物制作和加工的指导


对于重症脑损伤或意识障碍患者的吞咽干预应促进脑可塑性理论的运用,早期介入以功能维护为主,并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性的对患者的障碍进行评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