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來 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不法分子利用非法金融廣告導致百姓“錢袋子”受損的風險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為此,檢察官梳理出以下12種非法金融廣告的宣傳手法和特徵,幫您識別和防範金融犯罪。


01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假借P2P為名,吸收資金後進入平臺賬戶形成資金池,行非法集資之實,將資金置於極大風險之中,一旦資金鍊斷裂,投資款就無法兌現。而真正的P2P平臺僅是信息中介,投資款直接匹配給借款人,平臺不得形成資金池,更不得承諾保本付息。


02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假借私募基金為名,違反私募基金募資規定,不設投資門檻,不限投資人數,公開宣傳銷售,將投資款置於極大風險之中,資金安全難以保障。而真正的私募基金產品僅針對合格投資人,對投資人數、投資人淨資產均有嚴格要求,且禁止公開宣傳。


03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開設投資管理公司,宣稱有專業操盤手可以代為操作期貨、外匯、貴金屬等交易,承諾本息安全,欺騙投資人在交易平臺上開立賬戶後交由不法分子代為管理,不法分子藉此集中投資款進行大額資金操盤或挪作他用,置資金安全於不顧。


04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以發售原始股權為名向投資人虛構上市回報,給投資人“講故事”“畫大餅”,誘騙投資人進行投資,將投資款置於高風險之中。而事實上,發售原始股權有著嚴格的法律規定,公司上市更需經過監管部門層層審批,對這種動輒配股上市的說法需引起足夠警惕。


05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以“移動商城”“自選超市”等名義,承諾消費者在向不法分子控制的賬戶內充值一定金額錢款後,即免費贈送米油等日常用品甚至所謂的高檔營養品,一定期限後返還充值款。究其本質,就是假借銷售貨物非法集資。


06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以投資養老基地、預售養老床位等項目為名,迎合老年投資人極其強烈的養老需求,往往以旅遊考察為名將老年客戶誘騙至所謂養老基地、福利院進行參觀、遊玩,描繪養老項目的未來,進而以預售養老床位等名義非法集資。


07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設立多家空殼公司,形成所謂的集團公司。他們租用核心商業區高檔商務樓,通過網絡、媒體甚至明星代言等方式進行宣傳,營造“高大上”的假象,最終目的就是以資產管理、投資理財等為名非法集資。


08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以提供資產增值服務等名義,設置一定的投資金額標準,吸收投資人成為客戶,承諾回報。同時,還鼓勵投資人“拉人頭”入會投資,根據吸收的會員情況,向投資人支付“人頭費”,最終形成金字塔式傳銷模式。


09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向投資人許諾高額提成,鼓勵投資人吸引身邊親朋好友、鄰里同事進行投資,將投資人轉化為業務員,不少親友往往礙於情面進行投資。經濟損失一旦發生,往往波及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社區。


010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打著設立有限合夥企業的旗號,宣稱投資人投入資金即可成為公司合夥人,與投資人簽訂《合夥協議》,頗具迷惑性。而事實上,投資人在公司運營過程中並不享有和履行合夥人的權利和義務,僅僅處於普通投資者的地位,根據約定到期贖回本息。不法分子的這種行為仍然是非法集資活動。


011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對外宣稱有工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經營範圍列明投資管理、投資諮詢等,以此表明具備相關資質,誘騙投資人放心投資。而事實上,根據法律規定,從事吸收存款等金融業務必須經過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查,方能核發許可證。投資管理、投資諮詢與從事吸收存款根本不是一回事。


012

【金融檢察微課堂】守護“錢袋子”!這12種非法金融廣告要警惕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藉助融資租賃模式,謊稱將標的出租給第三方,在融資租賃公司與第三方公司之間形成債權,由第三方公司返還標的本金和利息。而事實上,不法分子往往虛構融資租賃項目,吸收資金後直接為自己所用,置資金安全於不顧。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要增強身體和眼睛的“免疫力”,面對各類金融產品,知風險、知投向,莫被非法集資廣告所矇蔽。要識破非法集資真面目,通過合法合規渠道參與金融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