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光:一份承諾,一刻不停

戰“疫”·擔當| 馮曉光:一份承諾,一刻不停

調試線上庭審調解系統,整理疫情期間線上工作流程,製作隔離期間值守方案,撰寫涉疫情的各類糾紛調解要點,調試電話號碼……


經過馮曉光審判團隊數個不眠夜的奮戰,1周之內,一萬餘字的《東城法院疫情期間調解專線運行工作手冊》撰寫完成,《訴前調解專線運行工作方案》正式落地,專線開通的各項準備工作全部就緒。


2020年2月18日,東城法院正式開通了全市法院系統首部疫情期間訴前調解專線——“84190666”,並通過新聞媒體、公眾號、官方網站等多渠道同時對外發布,吹響了線上訴源治理的“衝鋒號”,東城法院疫情期間線上解紛工作正式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延伸,“線上和立方”多元解紛機制也得到進一步完善。

戰“疫”·擔當| 馮曉光:一份承諾,一刻不停

這不僅僅是一部諮詢電話,”馮曉光說,“當事人來電提出的每一個訴求困惑,我們都會一一登記,並從線上分配給人民調解員,並全程指導他們開展線上調解工作。”


訴前調解熱線開通首日,法院就接到了一位老人急切的電話。


“女兒好久不來看我們了,我們兩口子也沒收入,我們怎麼辦呀?”


來電的武某夫婦都六十多歲了,因體弱喪失勞動能力,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梗等疾病,無經濟來源,生活比較窘迫。因為疫情,二老一直呆在位於某小區地下室的家裡不敢出門。唯一的女兒好久沒有到家探望,也很少給予經濟支持,使他們倍感孤單。


案件分配至馮曉光團隊後,他立刻通過線上方式將該調解線索委派給人民調解員汪鶴蘭,由她在家主持線上調解工作。2天后,馮曉光就安排了開庭,通過在線“雲法庭”對雙方當事人的家庭困難和親情疏離的原因進行了細緻的詢問,並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調解方案,他真誠的態度和周全的解決方式也贏得了當事人的認可,雙方很快就在線簽署了調解協議。


“謝謝您啊馮法官,這下我就踏實了。”屏幕那邊,老人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戰“疫”·擔當| 馮曉光:一份承諾,一刻不停

“交通事故造成我全身多處骨折、九級傷殘,已經墊了四十多萬的醫藥費了,我現在經濟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這個當事人的來電引起了馮曉光的警覺。考慮到這種情況肯定不是個案,他立刻與轄區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取得聯繫。


“受害人的心情我們能理解,我們現在手裡壓的案子也越來越多,受疫情影響,推進緩慢。但保險公司要求必須核對證據原件並收回醫療發票才能繼續理賠程序,疫情期間審查的標準不能變,鑑定費不屬於理賠項目,對方只能向司機索賠,現在隔離期間又不讓見面……”


經過多輪磋商,2月26日晚23:48,由馮曉光起草的《東城法院疫情期間道交糾紛線上化解流程》終於定稿。預約登記、會商調解、郵寄原件及手續、網上立案、雲法庭審理、郵寄法律文書—— “線上調解六步法”不但解決了各方的所有顧慮,讓保險公司代理人吃下了定心丸,還給疫情期間線上解紛劃出了具體明確、簡便易行的調解路徑。


專線開通以來,專線成為了熱線,馮曉光審判團隊總接聽時長1510分鐘,截至目前累計提供法律諮詢92起,“雲端”調處未訴糾紛19起

,實現了特殊時期“一站式”、“零跑動”、“零接觸”的糾紛預防與化解效果。該項工作舉措被《人民法院報》、《北京日報》等各大媒體深入報道。

戰“疫”·擔當| 馮曉光:一份承諾,一刻不停

白天張羅線上化解糾紛,週末和晚上落實“雙報到”機制前往社區當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衚衕法官守衚衕”,讓馮曉光感覺疫情期間的工作很充實。


一次值夜班時發的朋友圈,得到了同事們的紛紛點贊,也獲得了東城區司法局對接調解工作的同志和北新橋街道司法所所長、專職調解員對他工作的支持和認可。

戰“疫”·擔當| 馮曉光:一份承諾,一刻不停

為了能讓轄區內更多的當事人能夠知道並運用線上解紛方式來解決難題,馮曉光還專門聯繫製作了帶有二維碼的宣傳海報200張,海報上印有“東城區人民法院”“東城法院立案庭”“北京法院訴訟服務”“北京移動微法院”“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等訴訟常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官方網站的二維碼,一天之內他和法官助理貼遍了東城17個街道和177個社區,為轄區居民企業及時瞭解法院線上訴訟工作安排提供了便利。

戰“疫”·擔當| 馮曉光:一份承諾,一刻不停

“目前揹包外出調解是不可能了,但我們不能因此停下腳步。”面對疫情,馮曉光非常有信心:“司法為民是一份承諾,一刻都不能停!


供稿/馮曉光 王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