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八次危机》推荐为年度最应该看的书

关注《读书峰会》的朋友,在前面的文章可以看到,我把2019年私家推荐的十本书第一的位置给了温铁军教授的《八次危机》,这里澄清一下这本书并不是2019年出版的,而是我2019年读到的,这部书的出版日期是2013年,而据我了解温教授最新的观点应该是“十次危机”,但十次危机应该是尚未出版。为什么会把这本书推荐为第一位?一言以蔽之,这是一本以经济学视角书写的新中国史书,作者用悲壮而理性的笔触,书写了新中国波澜壮阔而又令人唏嘘的历史进程。

作者温铁军是谁?

为什么把《八次危机》推荐为年度最应该看的书


百度温铁军你会看到:1951年出生,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等等一系列头衔。温教授在学界被称作“温三农”,他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学界的农民代言人。熟悉他观点的人都知道,他的学术观点有一点永远不变,这个国家欠农民的,农民为这个国家承担了太多太多。温铁军教授曾在演讲中说农民在精英层缺乏代言人,也没有利益集团代表,但农民默默地为这个国家的生产和发展承担了超越我们想象的压力。孙中山和毛泽东都说过: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可是真正研究“三农”问题的学者却少之又少,正因为始终为“三农”大声疾呼,温铁军在2003年获得了“CCTV年度经济人物”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这也意味着他毕生的学术观点,得到了最高决策层的认可。虽然研究的是“三农”问题,但是先生的视角并不仅仅落在农村,而是横跨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之后形成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看《八次危机》这本书,感觉这并不是一本经济学书籍,而像是一本史书。温教授曾自己比喻自己的研究方法,就像一头野猪闯进了苞米地,他的研究借鉴了很多其他社会学科如历史、国际政治等学科的观点和成果,集各家之大成来书写新中国的历史,所以看起来视角更加广阔和深刻。

为什么把《八次危机》推荐为年度最应该看的书


《八次危机》写了什么?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60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 “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就可以实现“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就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政府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三农”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5年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连续增加数万亿投资以吸纳数千万“非农”就业的举措,最后成功地应对了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实现了“软着陆”。

为什么把《八次危机》推荐为年度最应该看的书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危机,不仅是金融化泡沫经济”所引起的,也是由内含高成本上推机制的西方现代政体在累积了大量的国家负债后产生的,因此中国人应引以为戒,加深对资本主义危机规律及其引发的内部乱像和外部地缘政治法西斯化倾向的认识。只有复兴生态文明,维持乡土社会内部化来应对外部性风险的综合性合作与自治,才是中国免于重蹈负债过高的现代化危机的合理选择。

也许看这部分概括文字,感觉不出这本书的价值,《读书峰会》第一建议是各位去阅读原著,但如果各位没有时间而对这本书、对我们国家一路走来的历史感兴趣,《读书峰会》在接下来的数篇文章将会把书中的精华介绍给大家。我深信这本书会给各位提供有价值的观点、信息和看世界的角度。欢迎关注,一起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