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公里大約等於多少步?每天早晨兩小時,快走是多少步?

手機用戶9885539910


一步的跨度:昔壯年。、7米,老年人。、5或。、6米。記下的步數按這個比例計算步行路程,誤差不足百分之五。


老牛184729385


你問這事我很高興!因為走路是最便利最健康的養生方法!我喜歡走路溜達!覺得淘冶情懆.活動全身,有利於身心健康!

我覺得客官問的是二件事。

1,一公里是多少步?這不好說!因為這與人體高度.步行習慣有關!就說我吧,身高1.77米,隨便走路每步0.67米!快走呢,則0.72米!咱就按快走說吧,每公里1366步!這些是計算得來的,我每天早上往世紀大道東行,到物流基地來回4300步!這是一個人溜達!

2,兩小時快走!我2014年在小區,隨隊伴音樂快走!每天早晨6點鐘大家準時集合,在小區內繞行!因為隨音樂起步,曲子是1/4拍,每分鐘100步左右,一個小時大概走6000步!兩個小時就是12000步唄!

以上說的都是大概數,鍛鍊身體隨心而欲!活動就好!走路是高科技的活動,需要眼.手.腿協調!更需要肌肉骨胳配合!大步甩手!快樂就好!


石門老馬


大家都有手機,手機上都有計步軟件,通過計步軟件,大體上可以算出每公里是多少步。

本人2019年夏天接待外地來玩的朋友,為了感受一下市容市貌,他們要求在城市中心區域步行。說實在的,本人基本上沒有步行旅行過,這次沒把我累死。

到了市中心找到停車位後,一行人在我的帶領下,魚貫而出,在市中心閒逛起來,等到大家累的差不多“散架了”,才找到一個酒店吃飯。坐下一看手機,我走了16526步,顯示距離為10.04公里。依據以上數據,簡單算一下,就可計算出每公里大概能走多少步:16526÷10.04=1646步。考慮到我這是散步,步伐有點短,如果你是成年人,估計你在運動走步中,

一公里大約要走1500步是可以的。

按正常人走步,每小時大約走6公里左右,2小時走12公里,每天早晨走2個小時,就可以走:12×1500=18000步。

我1.73m,如果你的個子高,2小時可能走到18000步以下,如果你的個子在1.73m以下,2小時可能走到18000步以上。男女步伐也不一樣,但2個小時所走的步伐,大概應該在18000步左右。


梅死了


我曾經測量過,以我的速度與步幅來說,大約三步兩米。一公里是1000米,大約1500步。我每小時將近走7000步,大約走四公里吧,走得不是很快。

我身高163cm。其實這跟身高有些許關係,但是關係不大。跟個人走路習慣有關。

你說的快走,這速度沒有固定,步幅也有大有小,別人無法測算。


小昭150294089


一公里大約多少步這隻能因人而宜,沒有固定的標準。我每天早上跑步一小時11公里,大約1600O步。我覺的如果習慣跑步,其實是件很享受的事,我今年66歲了,每天跑步出了汗,回家衝個澡很舒服的,一天都精神。


老玉米161388575


一公里能走多少步?2小時能走多少步?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計算方式。

我分別給你解答一下:

一,每個人由於個子高矮不同,而造成步幅不同。有的人一步幅約0.8米,而有些人的步幅只有0.65米。

用一公里(1000米)除以你自己的步幅,得出的結果就是你一公里走了多少步。

步幅的測算方法:劃定十米的距離,來回走幾趟。記住每趟走了多少步,用10米除以你的步數。得數就是步幅。將幾次走十米的步幅相加,再求平均值。就得知更精準的步幅。

二,2小時走多少步的計算,首先要求你"步速"的頻率要一致(不能忽快忽慢)。

在行走的途中,將手錶或計步器放於手上。每次只記十秒鐘,你走了多少步。可以反覆記幾次。知道了你十秒鐘平均走多少步後,那一個小時你能走多少步?不就出來了嘛!

三,一般"快步走"的頻率是:每秒走2步,十秒走20步。一分鐘走120步,一小時走7200步。兩個小時就是14400步!

但是我建議:如果是晨練的話,每天快步走不要超過一萬步。

也就是:每天"快步走"鍛鍊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20分鐘,也就是一萬步左右。年令超過65歲的老人,每天最好快步鍛鍊在一小時之內。也就是不要超過八千步,主要是為了保護膝關節的安全。

希望你能聽從我這位"資深"健身教練的忠告……

注:

我三十多年前就是:健身教練、健美協會副秘書長、國家級健美裁判員。





快樂的漁翁3


要搞清一公里大約等於多少步,得先繞個彎子。

在中國的諺語中有句話“長十六、寬十五,不多不少整一畝”。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長十六步、寬十五步,這樣的一塊麵積是一畝大小。

過去,好多時候簡單的去測量土地的畝數,都是用“步”的方式。現在,我們可以計算一下:一畝地是660平方米,一步是多少米呢?16x乘以15x=1畝=660平方米,x的平方=2.75,求得數x=1.6585米,那麼一步就是1.6585米嗎?答案是對的!

有人會說不可能,誰能一步邁1.6米之多。一個人立正,假如以右腳先邁出去,這“一步”實際上在中國傳統計量長度上不叫“一步”,叫“一蹺”,當左腳再邁出去,這樣才叫“一步”。一步等於“兩蹺”。

而現在的人們,早已忘記了傳統,所以錯上加錯。每步大約為1.66米,一公里為1000米,不難算出,一公里大約為600步左右。所以說,其他人的答案都是錯的。

在不知不覺中,好多祖宗們留下來的東西都遺失了,心痛呀!

補:回答出來後,出現了好多意見相左的評論。現把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初版,民國18年(公元1929年)第十三版商務出版社出版的《新字典》後面的中外度量衡幣表拍給大家。這裡明白寫明一里等於360步,這樣500米/360步=1.389米/步,中國傳統計量單位裡,長度單位:一步≈1.389米。





華夏智


根據經驗:

1、正常健步走一公里就是1417步。一分鐘100步,兩個小時就是12000步左右。

2、鍛鍊身體,一般一天走8000~13000步比較合適。其中,健步走5000~8000步。

3、中高強度(每分鐘120~140步)的健步走每天不要超過30分鐘。

4、過度鍛鍊,會造成腿部關節的慢性勞損。

5、關節的自然退變率是11%,中等強度的鍛鍊是13%左右,競技運動員的是23%左右。

6、單純的慢步走(每分鐘低於70步)對鍛鍊的意義不是很大。

7、健步走最好選擇塑膠跑道或柏油路面,穿合適的軟底運動鞋。

8、鍛鍊身體多少步數合適,還是以每個人的實際體驗為準。

9、無論選擇什麼健康運動項目,都要堅持“適量有度,循序漸進”的原則。



聽於無聲


一公里大約多少步,根據每個人的步幅大小不一樣。

但回答你的問題,反過來回答就很簡單清晰明瞭。一般成年人的步行時速大約每小時4.5公里,快走的話大概在每小時6公里左右。

所以,每天早晨快走兩小時,正常成年人的步行距離應該在10公里~13公里之間。

如果是年齡大的人快走兩小時的距離大概在7公里~10公里左右。

如果非要估算一公里多少步的話,大概在1300步~1500步左右。


紶看颩憬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這個問題實際上類似於“每個人一天該吃多少飯就合適”一樣沒有統一的標準,上幼兒園的孩子與一個成人壯漢是沒法比的,人有高矮胖瘦、年齡差異和不同的身體狀況,如果選擇快走作為運動方式,走起來的速度肯定是不一樣的,一公里多少步就能走完也會因人而異常。但是,快走作為一種運動鍛鍊、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措施,要取得一定的效果,在速度上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只不過不是用一公里走多少步來衡量,該如何評判呢?

有益於身體的運動,是通過調動全身的組織器官增強生理活動來實現的,從大家所熟悉的幾個指標來看,主要表現在:

調節血糖預防高血糖的發生

運動是消耗能量的過程,而血糖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但血糖要進入組織細胞中被利用,必須通過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來運送。運動時體內的胰島素“忙”於運輸血糖而不會“閒置”。要知道胰島素還有一個作用是將血糖轉化成脂肪貯存起來,所以缺乏運動導致血糖過剩時,胰島素便會發揮轉化血糖的功能,使得脂肪水平大幅升高,轉化的脂肪沉積於內臟及皮下,便導致了肥胖的發生。

調節血脂預防高血脂的發生

運動時消耗的能量最主要由血糖來提供,但當血糖處於一定水平(正常水平)時,能量的供給將改由脂肪提供,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此時從食物中吸收的脂肪甚至平時貯存的脂肪便會被動用,脂肪的減少使得體重下降,避免了肥胖的發生。

調節血壓預防高血壓的發生

運動時心跳、呼吸都會加快,心率的加快增強了血液的泵出、促進了血液循環,同時刺激血管擴張以減小對血流的阻力,血管容積增大容納了更多的血液,承受的血流壓力即會下降;同時,運動時生理活動增強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需要通過人體最大的散熱器官--皮肝發散出去,此時血液中的水分即會滲出皮膚表面,通過蒸發而帶走更多的熱量,血液中水分少了,總血容量也便少了,對血管的壓力減小了,血壓得到了更好的維持。

由此可見,運動對機體的多種代謝起著促進與調節作用,但要實現這樣的目的,運動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這個強度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衡量:一是運動時的心率至少要達到(170-年齡)*80%;二是運動時必須出汗,至少後背要感覺發熱有微汗,且這樣的心率與狀態要至少維持30分鐘。

研究證實:達到上述要求的運動、每週至少進行5天、每次30分鐘,即會有上述的獲益。有糖尿病或是高血壓的人,因為治療的需要,每次運動時間可有所增加,便也以不超過1小時為宜。

綜上所述,快走運動的速度快慢和所走的距離並不是決定運動成效的主要因素,關鍵在於持續的時間以及運動過程中身體的狀態,不同的人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只要能進行達到了上述要求的運動就達到了目的,而不必糾結於一公里走多少步、走了多少公里,長期堅持有效的運動才是重點。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