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陽光國學談《列子·楊朱》11.

請點右上關注,每天有最新的國學經典校譯.

2018年3月25日,二月初九,週日.

公元191年3月25日,東漢朝廷任命董卓為太師,地位在諸侯王之上。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列子·楊朱》11.

楊朱曰:"天下之美歸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惡歸之桀、紂。然而舜耕於河陽,陶於雷澤,四體不得暫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愛,弟妹之所不親。行年三十,不告而娶。乃受堯之禪,年已長,智已衰。商鈞不才,禪位於禹,慼慼然以至於死:此天人之窮毒者也。鮌治水土,績用不就,殛諸羽山。禹纂業事仇,惟荒土功,子產不字,過門不入;身體偏枯,手足胼胝。及受舜禪,卑宮室,美紱冕,慼慼然以至於死:此天人之憂苦者也。武王既終,成王幼弱,周公攝天子之政。邵公不悅,四國流言。居東三年,誅兄放弟,僅免其身,慼慼然以至於死:此天人之危懼者也。孔子明帝王之道,應時君之聘,伐樹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商周,圍於陳、蔡,受屈於季氏,見辱於陽虎,慼慼然以至於死:此天民之遑遽者也。凡彼四聖者,生無一日之歡,死有萬世之名。名者,固非實之所取也。雖稱之弗知,雖賞之不知,與株塊無以異矣。桀藉累世之資,居南面之尊,智足以距群下,威足以震海內;恣耳目之所欲,窮意慮之所為,熙熙然以至於死:此天民之逸蕩者也。紂亦藉累世之資,居南面之尊;威無不行,志無不從;肆情於傾宮,縱慾於長夜;不以禮義自苦,熙熙然以至於誅:此天民之放縱者也。彼二兇也,生有縱慾之歡,死被愚暴之名。實者,固非名之所與也,雖毀之不知,雖稱之弗知,此與株塊奚以異矣。彼四聖雖美之所歸,苦以至終,同歸於死矣。彼二兇雖惡之所歸,樂以至終,亦同歸於死矣。"

——楊朱說:“天下的美名都歸於舜、禹、周公、孔子,天下的惡名都歸於夏桀、商紂。然而舜在河陽耕種,在雷澤製陶,身體得不到片刻安逸,口腹得不到美味佳餚;父母不喜愛他,弟妹不親近他。舜在將到三十歲的年齡時,沒有稟告父母就自娶妻室。舜等到接受堯的禪讓登基,年紀也大了,智力也衰退了。舜的兒子商鈞沒有才能,舜再禪位於禹,舜憂憂戚戚直到死去:這是天子中窮困苦痛的人了。

鮌治理水土,方法不當而功用不成,被舜殺死在羽山。

禹繼承父親鮌的事業,事奉殺父仇人舜而繼續治水,只怕荒廢了治理水土的時間,兒子出生了不去關愛,三過家門而不入;勞累過度以致於半身癱瘓,手腳佈滿了老繭。禹等到接受舜的禪讓登基,為儉省而住在簡陋的宮室,祭祀時華服美冠,憂憂戚戚直到死去:這是天子中憂愁痛苦的人了。

周武王死後,成王還很年幼,周公旦代天子處理國政。邵公對此不滿,四處傳播著周公的流言蜚語。

周公東征三年,誅殺了哥哥管叔鮮,流放了弟弟蔡叔度,才保住自身免受其害,周公憂憂戚戚直到死去:這是才能出眾者中恐懼害怕的人了。

孔子深諳帝王治國之道,受到多個諸侯國君的邀請,在宋國時孔子曾休息過的大樹被人砍伐以示驅逐;在衛國時遭到謠言中傷,為免於禍害而潛逃;在商周(今商丘一帶)被囚禁;在陳國與蔡國之間野地裡被圍困而絕糧捱餓;受到魯國權臣季孫氏的輕視,被魯國執政陽虎羞辱,憂憂戚戚直到死去:這是賢者中驚懼不安的人了。

所有這四位聖賢,生前沒有一日之歡,死後卻享有萬世之名。

名聲,本來並非是實際所需要的。

死了以後,即使獲得稱讚,自己也不知道;即使獲得獎賞,自己也不知道,和草木土塊沒有什麼兩樣了。

夏桀憑藉著歷代祖宗基業,居帝王之位,其智慧足以抗衡眾臣,其威勢足以震懾海內;恣意地享受感官娛樂,做盡了為所欲為的事,歡歡喜喜直到死去。這是天子中放浪不羈的人了。

商紂也是憑藉著歷代祖宗基業,居帝王之位;其威嚴法令沒有不實施的,其意志沒有不服從的;在宮殿中肆意尋歡作樂,在漫漫長夜裡放縱情慾;不用禮義來自尋苦惱,歡歡喜喜直到死去:這是天子中放任縱容的人了。

這兩個兇暴的人,生前享有為所欲為的歡樂,死後揹負愚昧殘暴的名聲。

實際,本來並非是名聲所給與的。

死了以後,即使被毀謗,自己也不知道;即使被稱讚,自己也不知道,這和草木土塊沒有什麼兩樣了。

那四位聖賢雖然集天下美譽於一身,但是辛辛苦苦一直到最後,都歸於死亡了。

那兩個兇暴的人雖然集天下惡名於一身,但是快快樂樂一直到最後,也都歸於死亡了。”

一米陽光國學·李先生,校譯於魯東大學新華書店.

《楊朱》原文,來自《列子》,僅代表列子觀點,諸之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楊朱》譯文,一家之言,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周易·繫辭》:“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一米陽光國學談《列子·楊朱》11.


本文來自大風號,僅代表大風號自媒體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