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国学谈《列子·杨朱》11.

请点右上关注,每天有最新的国学经典校译.

2018年3月25日,二月初九,周日.

公元191年3月25日,东汉朝廷任命董卓为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列子·杨朱》11.

杨朱曰:"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之桀、纣。然而舜耕于河阳,陶于雷泽,四体不得暂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爱,弟妹之所不亲。行年三十,不告而娶。乃受尧之禅,年已长,智已衰。商钧不才,禅位于禹,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穷毒者也。鮌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禹纂业事仇,惟荒土功,子产不字,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及受舜禅,卑宫室,美绂冕,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忧苦者也。武王既终,成王幼弱,周公摄天子之政。邵公不悦,四国流言。居东三年,诛兄放弟,仅免其身,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危惧者也。孔子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民之遑遽者也。凡彼四圣者,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名者,固非实之所取也。虽称之弗知,虽赏之不知,与株块无以异矣。桀藉累世之资,居南面之尊,智足以距群下,威足以震海内;恣耳目之所欲,穷意虑之所为,熙熙然以至于死:此天民之逸荡者也。纣亦藉累世之资,居南面之尊;威无不行,志无不从;肆情于倾宫,纵欲于长夜;不以礼义自苦,熙熙然以至于诛:此天民之放纵者也。彼二凶也,生有纵欲之欢,死被愚暴之名。实者,固非名之所与也,虽毁之不知,虽称之弗知,此与株块奚以异矣。彼四圣虽美之所归,苦以至终,同归于死矣。彼二凶虽恶之所归,乐以至终,亦同归于死矣。"

——杨朱说:“天下的美名都归于舜、禹、周公、孔子,天下的恶名都归于夏桀、商纣。然而舜在河阳耕种,在雷泽制陶,身体得不到片刻安逸,口腹得不到美味佳肴;父母不喜爱他,弟妹不亲近他。舜在将到三十岁的年龄时,没有禀告父母就自娶妻室。舜等到接受尧的禅让登基,年纪也大了,智力也衰退了。舜的儿子商钧没有才能,舜再禅位于禹,舜忧忧戚戚直到死去:这是天子中穷困苦痛的人了。

鮌治理水土,方法不当而功用不成,被舜杀死在羽山。

禹继承父亲鮌的事业,事奉杀父仇人舜而继续治水,只怕荒废了治理水土的时间,儿子出生了不去关爱,三过家门而不入;劳累过度以致于半身瘫痪,手脚布满了老茧。禹等到接受舜的禅让登基,为俭省而住在简陋的宫室,祭祀时华服美冠,忧忧戚戚直到死去:这是天子中忧愁痛苦的人了。

周武王死后,成王还很年幼,周公旦代天子处理国政。邵公对此不满,四处传播着周公的流言蜚语。

周公东征三年,诛杀了哥哥管叔鲜,流放了弟弟蔡叔度,才保住自身免受其害,周公忧忧戚戚直到死去:这是才能出众者中恐惧害怕的人了。

孔子深谙帝王治国之道,受到多个诸侯国君的邀请,在宋国时孔子曾休息过的大树被人砍伐以示驱逐;在卫国时遭到谣言中伤,为免于祸害而潜逃;在商周(今商丘一带)被囚禁;在陈国与蔡国之间野地里被围困而绝粮挨饿;受到鲁国权臣季孙氏的轻视,被鲁国执政阳虎羞辱,忧忧戚戚直到死去:这是贤者中惊惧不安的人了。

所有这四位圣贤,生前没有一日之欢,死后却享有万世之名。

名声,本来并非是实际所需要的。

死了以后,即使获得称赞,自己也不知道;即使获得奖赏,自己也不知道,和草木土块没有什么两样了。

夏桀凭借着历代祖宗基业,居帝王之位,其智慧足以抗衡众臣,其威势足以震慑海内;恣意地享受感官娱乐,做尽了为所欲为的事,欢欢喜喜直到死去。这是天子中放浪不羁的人了。

商纣也是凭借着历代祖宗基业,居帝王之位;其威严法令没有不实施的,其意志没有不服从的;在宫殿中肆意寻欢作乐,在漫漫长夜里放纵情欲;不用礼义来自寻苦恼,欢欢喜喜直到死去:这是天子中放任纵容的人了。

这两个凶暴的人,生前享有为所欲为的欢乐,死后背负愚昧残暴的名声。

实际,本来并非是名声所给与的。

死了以后,即使被毁谤,自己也不知道;即使被称赞,自己也不知道,这和草木土块没有什么两样了。

那四位圣贤虽然集天下美誉于一身,但是辛辛苦苦一直到最后,都归于死亡了。

那两个凶暴的人虽然集天下恶名于一身,但是快快乐乐一直到最后,也都归于死亡了。”

一米阳光国学·李先生,校译于鲁东大学新华书店.

《杨朱》原文,来自《列子》,仅代表列子观点,诸之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杨朱》译文,一家之言,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周易·系辞》:“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一米阳光国学谈《列子·杨朱》11.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