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这群流调侦探从数百次电话中锁定密切接触者

封面新闻 记者 黄晓庆

第一次流调,新冠肺炎确诊者告诉流调员,他曾经乘坐过摩托车去卫生院看病,但是不认识司机。第二次流调,通过引导,他回忆起了司机的相貌特征。第三次流调,他想起司机的外号叫“李幺八”(音),提供了大概位置。根据这一层线索,流调员找到了司机,进行集中隔离。

疫情期间,这样像破案一样情节经常在内江市东兴区疾控中心上演。如果不是疫情,流调人员或许不会从幕后走到台前,受到那么多关注,他们被外界称作是“医学侦探”。他们有福尔摩斯般的高强技艺,通过直面确诊者,耐心询问、抽丝剥茧、拨开迷雾,捕捉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锁定密切接触者,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播途径。

1月29日晚7点,东兴区疾控中心流调组成员黄艳接到通知,东兴区永福镇的夏某经区专家组会诊,确定为疑似病例,正从永福卫生院转到区人民医院的路上。“转移过程大约1小时,这么宝贵的时间不能浪费”。这样一想,黄艳一边赶去区人民医院等待,一边拨通了夏某的电话,展开流调,掌握了基本信息。等夏某抵达后,等待检查结果,再次询问。很快,一份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形成。

夏某确诊后,中心先后派了8位流调员,再次核实细节,不断完善调查报告,对他以及相关接触者进行了数百次的电话调查,最终锁定了21个密切接触者,全部第一时间进行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追问,是每位流调队员的基本功。因为需要分析每例确诊病例发病前3天及发病后至隔离期间的活动轨迹,所以流调员需要事无巨细地询问。“有时病人想不起之前的事,我们就会用一些技巧,帮助他回忆。”传染病防治管理科主任黄美举例说,有确诊者说他曾经去购物,但是不记得店名了,于是流调员会引导回忆商店的位置,询问是否手机支付,然后通过支付信息找到商店。

抽丝剥茧,这群流调侦探从数百次电话中锁定密切接触者

黄美正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并不只是简单的问话,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能在海量信息中排除混杂因素。判断病人是否撒谎,黄美有窍门,她告诉记者,问了一段时间后倒回去再问之前的问题,如果病人含糊不清甚至前后矛盾,那就待进一步核实。

截至目前共出动流调人员247人次,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55例,排查疑似及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283人,解除医学观察283人。

流调组里有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有时,他们刚刚完成一个流调任务,还没来得及休息、吃饭,又要全副武装,奔赴下一个流调现场。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科学完整的流调报告,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