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和事佬”让后进村逆袭变示范村

这群“和事佬”让后进村逆袭变示范村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重庆市民主法制示范村、重庆市民族团结示范村……集满满荣誉于一村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镇兴隆坳村,十年前可是全县有名的“后进村”,社会治安问题十分严峻。到底是什么方式,促使“后进村”向“示范村”的成功逆袭呢?这得益于该村搭建的“和事堂”。

“和事堂”应势而生

“和事佬”成员20人

这群“和事佬”让后进村逆袭变示范村

和事佬走访群众,院坝里调解纠纷。

有一次,调委会为两户发生宅基地纠纷的村民做调解,当事人一听是村干部来调解,以为是“官官相护”“官亲照顾”“命令性”调解,持排斥态度。但他们又通过其他人传话称:来调解的人要是公平点、和事点,还是会听调解员说几句。由此,“和事”两个字,启发了调解委员会一班子人。经几个老调解一合计,当今社会不正是提倡一个“和”字吗?于是,在兴隆坳村产生了全国首创的以法律为准绳,以“土方子医治”矛盾纠纷的“和事堂”,以及近20人的‘和事佬’队伍。70多岁的老调解员刘仕燧介绍了“和事堂”的由来。

兴隆坳村的“和事堂”,除了严格的工作程序和采取“六公开”原则(即公开调查,立案登记;公开事实,说明情况;公开政策,明确是非标准;公开评理,大家评说,达成调解意见后,形成记录,双方签字;公开处罚,如有损失,按照村规民约进行处罚,处理意见必须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公开回访,定期检查,追踪落实)外,“和事堂”的成员都称“和事佬”。“和事佬”由兴隆坳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退休村(镇)干部、妇女代表、乡村退休老教师、兴隆坳村8位德高望重的大姓代表组成。“和事佬”在调解中,依照法律程序,开出调解“土方子”,用对症的“草草药”,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打老百姓看得见的比喻,当事人与“和事佬”同凳坐、同桌说、同喝水、同谈心,消化矛盾纠纷;调解中,允许当事人申请与“和事佬”有关联的回避,避免调解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

“自‘和事堂’成立以来,‘和事佬’调解纠纷从不拿集体一分钱、不吃群众一口饭,纯属义务参加调解。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当事人两头讲好话,中间打个‘平’字,结果等于‘和’字。”“和事佬”陈武如是说。

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当事人竖起大拇指

在兴隆坳村,“和事佬”化解大小矛盾纠纷成常态,当事人无不对“和事堂”竖起大拇指,真正做到了“大小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

这群“和事佬”让后进村逆袭变示范村

和事堂在进行钟洪江家庭纠纷听证会。

前些年,兴隆坳村在实行增人增地,减人减地措施时,村民田建华家因有人去世,需退还部分土地划分到刘仕宇家,虽然当年土地已划分,但未签转让协议。去年,该村发展农业园区,需征收该块土地,田建华见利眼红,认为刘仕宇家的土地本来就是他的,双方发生争执、扭打,年老的田建华被刘仕宇打伤。

“和事佬”得知情况后,及时主动上门了解情况,调查纠纷原由,向他们宣传法律法规,并组织他们学习相关土地文件精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心平气和走进村里的“和事堂”。

“这些‘和事佬’很热情,刚到村办公室,我们一眼就看到‘和事堂’三个字,感到非常亲切,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得到缓解,我便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田建华说,他和刘仕宇在“和事堂”,通过“和事佬”的劝说,不到一小时,心结就迎刃而解了。田建华主动认识到自己争土地理亏,刘仕华主动赔偿了田建华医疗费。事后,刘仕宇对田建华说:“若不是这些‘和事佬’,我们两个的矛盾,不知要延续到什么时候。如果把官司打到法院,我们就更难有今天这样和谐的相处了!”

既依法维护企业利益

又不辜负农民工信任

兴隆坳村村民周显刚在铁路外沿修堡坎时,因横穿铁路被火车撞身亡。事故发生前,由于铁路施工在未通知当地居民情况下,拆除了该路段封闭护栏,也没有摆放危险警示标志,没有值班人员,死者家属便要求铁路方,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双方发生争执,眼见事态严峻,“和事佬”们齐上阵,一边规劝双方冷静,一边指出双方过失,最终,在“和事佬”们的竭力劝解下,双方和解。铁路部门赔偿死者家属15万元,就这样,一起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就此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群“和事佬”让后进村逆袭变示范村

调解前,和事佬召开会议,研究案子调解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