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医生:殉职在抗疫前线的优秀共产党员


董天医生:殉职在抗疫前线的优秀共产党员

枝江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董天同志,在抗击新冠肺炎前线连续工作三十多天后,因突发脑血管意外,经多方全力抢救,于2020年3月21日9点16分逝世,享年29岁。

2014年9月,董天同志自皖南医学院后,分配到枝江市人民医院工作,从此,踏上了麻醉医生的奉献之路。

董天医生:殉职在抗疫前线的优秀共产党员

医者启程,你奉献了青年才俊积极进取的热情;学艺之初,你奉献了勤勉好学刻苦钻研的智慧;健康所系,你奉献了善待生命恪守使命的操守;钟爱团队,你奉献了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善良。而对于家庭,你却少有时间尽独子之孝。一部董天参加拍摄的微电影《职守》反映了麻醉人的职业情怀,也折射出董天同志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正是其突出的表现,2017年12月董天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董天身上更多了责任于担当。

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董天计划在当阳老家陪伴母亲、照料病退在家父亲,尽孝子之心。然而,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来袭。高度的责任担当和敏锐的职业预判,董天果断放弃休假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大年初二,枝江抗击新冠肺炎战疫打响,最前线锁定在医院发热门诊。董天知道发热门诊是传染病最危险、最辛苦,也是最需要增援的地方,他没有丝毫犹豫,再一次主动请战。面对风险,他坦然地说:“我是年轻人,我先上!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董天当晚便毅然奔赴了抗疫一线。

有什么样的的初心和使命,就有什么样的坚守和奉献。董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克服多重困难,连续坚守在高强度的岗位上。发热门诊是抗疫的第一道防线,当时正值疫情高发期,发热门诊24小时应对不断增加的就诊患者。为节省紧缺的防护物资,不能吃喝、上厕所,更不能躺着休息;平时一个班接诊较多都是很疲劳的事,而几个小时穿着上防护服频繁接诊,又缺少补水和休息,董天时常感到胸闷气短,说话也要明显费力一些,甚至连写病历这样简单的事情,也常因护目镜上布满雾水而变得很慢很费劲。换岗时,脱下防护服的一刻,那满脸的压痕,干裂的双手,红肿的眼睛,疲惫的腰背,董天一下子脱相了。同时们非常牵挂董天患有的慢性肾病,不断关心询问他的身体情况。他总是轻松一笑:“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我可以坚持”。他知道发热门诊的风险意味着什么,他也知道身披“重甲”的强度对身体的挑战,他愿意多承担一些。特别是当他看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救治,内心的欣喜便是:“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天,董天坚守了整整一个正月。

就这样董天同志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在最危险的岗位,在最高强度的挑战中,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以一名医者的职业素养,发挥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践行着麻醉人的担当。

短暂轮休,以备再战。2月29日,董天等第一批奔赴“疫”线的医护人员,被医院“强行”带下“火线”,进入医护人员定点隔离观察点轮休。董天终于可以放松休息了。但是,当日上午9:30左右,他突然感到头痛头晕,随即出现口齿不清、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到2级等症状。董天被120急送往枝江市人民医院。CT显示脑基底动脉夹层,即刻送往宜昌中心医院救治。经宜昌中心医院专家团队全力救治终因救治无效于3月21日殉职,29岁的年轻生命在抗疫一线倒下。

董天医生:殉职在抗疫前线的优秀共产党员

董天医生曾经在枝江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拍摄的微电影《职守》里扮演了一名帅气的小伙子小杰;在这次抗疫战斗中,他用生命书写了现实中的《职守》。

抗疫期间,董天在微信朋友圈里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也表达了他的心愿:愿疫情早日结束后回到家人身边...

董天医生:殉职在抗疫前线的优秀共产党员

董天,与新冠病毒拼杀了整整30多个日夜,病毒败亡了,他却倒下了!我们看不到他的脸庞,但永远会记得那防护服上隐隐约约的四个字—董天,加油!也永远会记得:他是倒在防疫一线的枝江市人民医院的一名麻醉医生。

董天,一名党员坚定地挑起了时代的重担;一名麻醉医生忠实地履行着职业担当;一名战友以智慧和才华拥抱生活的阳光。他短暂的人生充实而有价值,他平时的积极友善令人难以忘怀,他战时的冲锋在前令我们肃然起敬。愿董天同志安息!

我们沉痛哀悼董天医生,他的不幸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同志、好麻醉医生!我们深感悲痛,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夏中元 占乐云 董传斌供稿 )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是我们已经飞过...沉痛悼念董天大夫” ——黄宇光教授

优秀的共产党员、坚强的抗疫战士、出色的麻醉医师董天大夫,一路走好!我们将组织宣传董天大夫的先进事迹,弘扬抗疫英雄顽强忘我的精神。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米卫东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