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老師,到底是“鉚起”還是“加油”?

疫情就要過去,支援武漢的各路將士也都陸續返回,各地的各界群眾向歡迎英雄凱旋一樣歡迎他們,在各種群裡向他們表示致敬。他們真的是辛苦了,沒有那些醫護戰士的不懈努力,割捨生忘死的辛勤工作,以前恐怕不會控制的這麼快。但是他們的確是累了,也該休息休息了。


然而疫情畢竟還沒有完全結束,還有一定的外來輸入,以及內地新增的情況。更有一些從國外回國的人員,到處亂竄,而且不守規矩。對疫情的最後防控造成了不小的壓力。還是需要有很多的管控人員堅守崗位,還需要我們每一個普通民眾,不能太過放鬆。總之,還是需要加把油。

說到加油,你不得不說前一段出現帶一個新名詞兒——“鉚起”,暫且認為發明者是易中天老師吧。這一次源自於他那一篇“武漢不需要空喊口號,學會說人話,這很難嗎?”的文章。

易老師說這話的時候,正值武漢怡情最艱難的時刻,各路援軍,包括部隊,各地醫療機構的醫生護士團體,甚至是建築單位趕往武漢參與戰鬥,還有相當多的在奔赴武漢途中。各種醫用物資、保障物資像是被運送彈藥一樣,被送往一線。而戰鬥在最前沿的醫生護士們,有些已經紛紛倒下,就像那曾經上甘嶺上的戰士。而各路媒體,各界群眾,都在發自內心的呼喊,給於最直接的、最簡短而且是最有力的聲援:“加油!”

而此時,易中天老師卻說“武漢加油,有道理嗎?” 因為武漢要的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援助”,“武漢和湖北已經竭盡所能,你讓他們上哪兒加油去?日本的加油站嗎?” 讀到此,人們心中不禁一熱,難不成易中天老師也要奔赴前線了嗎?然而易老師話鋒一轉,“武漢鉚起!”。並解釋說,“鉚起,是挺住和堅持的意思。這就像抗洪,堤上鉚不住,人或為魚鱉。兩道防線,不可崩潰!”

聽到此,我不得不自不量力的想跟易老師較較勁。

首先說,如果“加油”是口號的話,那麼“鉚起”又算什麼?是實實在在的援助嗎?

其次,加油是我們中國人尤其是老百姓經常用的、用以鼓舞鬥志的,鼓舞士氣的一個普通、簡短、有力、而又容易傳播的表達。從字面上說,油是能量,既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人;加是加入,是補充。一個人,一個隊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當體能快要不支的時候,當缺少彈藥損失巨大的時候,當精神緊張面臨崩潰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有能量的注入和補充。

加油有多層的含義:

第1, 對於戰鬥在最前沿的醫護人員而言,加油意味著:請你注意休息,不要讓自己失去免疫力,要及時補充能量。

第2, 對於指揮戰役的領導層而言,加油意味著:你們要注意及時的補換身體不適的一線人員。注意確保戰疫物資的及時供應。

第3,對於奔赴前線的援軍而言,加油意味著:你們要儘快投入到崗位,去支援自己的戰友。

第4,對武漢被困的民眾而言,加油意味著:有人來解救你們,你們並不孤單,你們還需堅守。

第5,對於武漢之外的全國民眾而言,加油意味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然而,非要把加油說成是加碼,不知是出何想法?我想易老師也不是這個意思。加油的確不等於加碼。

再說“鉚起”就是對的嗎?那麼我們不妨回過頭再回顧一番易老師的解釋。“鉚起,是挺住和堅持的意思。這就像抗洪,堤上鉚不住,人或為魚鱉”。易老師也說了,“一線的基層幹部和公安幹警也不能再加碼,他們也已到極限。

人都是血肉之軀,沒有誰是變形金剛。

說什麼特殊材料或者鋼鐵鑄成,簡直就是草菅人命!”

既然易老師知道人不是鋼鐵之軀,不是特殊材料,卻硬要一線的人員挺住、堅持。如果不給他們“加油”,不讓他們休息,不給他們注入能量,不給他們及時的提供武器彈藥,他們又怎能挺住,怎能堅持?還怎麼“鉚起”呢?

全國民眾在呼喊加油的時候,除了別有用心的人,不會有人為戰士們加碼。把他們說成鋼鐵之軀,特殊材料做成的,只是對他們堅持崗位,堅守職責的一種特殊讚美。

鉚,鉚釘,鉚固,都是要把一個物件固定在一個地方。而前方需要修整,需要輪換,因為他們是人,是寶貴的生命。把一個人硬生生的鉚在一個地方,還要讓他挺住、堅持住,那這跟草菅人命又有什麼區別呢?

另外不知“鉚起”出於何典故,還是易老師的創造發明。在全國人民呼喊加油的時候,易老師的“鉚起”不知是出於炫耀自己有知識,還是覺得加油二字過於簡單以至於“太俗”。臺灣省某“聾蠅呆”女士,就曾對大陸中國人似乎只會說加油表達出輕蔑和不屑。以至於易老師想用“鉚起”,看上去似乎文雅的表達來顯示自己的瀟灑脫俗?

相比較之下, “鉚起”的表達意思遠遠不如加油來的準確、有利、和生動。並且“加油”早已經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即便是海外華僑在為中國人的隊伍加油的時候用的也是加油。鉚起,既陌生,呼喊起來也缺乏力量感,起不到到鼓舞人心和提振士氣的作用。

宣傳什麼懷孕的護士、流產的醫生堅守崗位之類,這的確很不可取。

“請關注底層,請關注一線,請關注疫情!”,“你們的鏡頭,不要總是對著領導” 我倒是十分贊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