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门匾上的一支箭,200年过去了,为什么依旧无人敢拔?

去过北京故宫也就是以前皇帝的住所紫禁城的人,不知道有没有发现在那早朝宫殿上的匾额竟插了一支箭。据报导,这箭一插就是200年之久,到底为什么皇帝会容忍这支箭插在他皇权象征的地方?为什么这么多年无人敢拔!

故宫门匾上的一支箭,200年过去了,为什么依旧无人敢拔?

这支断箭背后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是当年农民起义军攻入紫禁城后留下来的,嘉庆年间出现了一个白莲教的支派,名叫秘密宗教“天理教”。当时主要活动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教徒们主要是贫困老百姓。

故宫门匾上的一支箭,200年过去了,为什么依旧无人敢拔?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四日,林清精心挑选了200名精干教徒乔装来到北京。次日,这200人兵分两路同时向紫禁城的西华门和东华门发起了攻击,这200人攻入紫禁城之后,其中西华门这一部分的教徒在太监的引导下,没费多大力气就攻入了宫中,最后来到了大门关闭的隆宗门外面。

很快宫外的清军赶到,就这样攻入紫禁城200人的“天理教”被消灭。由于双方处于激战状态,结果射出的一支箭就插在隆宗门上面,时间久了箭杆断掉,成了断箭。可能正是旻宁这次表现,深得嘉庆皇帝的赏识,最终把皇位传给了他。

故宫门匾上的一支箭,200年过去了,为什么依旧无人敢拔?

由于箭插在门匾上,很是影响美观,因此有人向嘉庆皇帝建议将其拔下来。没想到嘉庆皇帝却说,此乃“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最终下令留在那里以示警戒,谁拔了就砍了谁,所以一直保存到现在。

如今每个留在故宫里的物件,看上去很平凡,但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传奇的历史故事。让箭头依旧保存,是为了证实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