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作者要表达什么?

书影生香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一生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虽然她的人生短暂,但只此一部便使世界文坛永远记住了她。



01故事梗概

故事围绕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两个人的爱恨纠葛展开。希斯克利夫原本是个弃儿,被凯瑟琳的父亲带回家收养。在朝夕相处中,两人互生爱意。

公主和穷小子本来有望结为连理,共筑爱巢,却因误闯画眉山庄而改变了这一切。

画眉山庄是与呼啸山庄的原始粗犷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凯瑟琳结识了少庄主埃德加先生,并接受了他的求婚。希斯克利夫因为误会离家出走,三年以后外出致富归来,这时的凯瑟琳已经嫁作人妇。

希斯克利夫对这一切都感到愤怒、不满,他开始了计划详尽的复仇计划,并且如愿完成。两个山庄的财产都落入了他的手里,所有人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但他却连掀起一片瓦片的力气都没有了。

凯瑟琳死了,希斯克利夫似乎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和意义。他食不下咽、夜不成寐,在一个雨夜追随心中所爱而去。也许,唯有死对他来说才是一种解脱,唯有与凯瑟琳在一起才是他的天堂。




02

艾米莉虽然没有谈过恋爱,更没有结过婚,但“闭门造车”出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要归功于她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以及家庭教育的熏陶与感染。

作品通过极尽疯狂扭曲的人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不满。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金钱至上、身份第一的观念扭曲了人性。凯瑟琳终究是在富二代和穷小子之间选择了前者,上流社会的荣耀光环远远胜过前途渺茫的爱情。

结果又怎么样呢?凯瑟琳隐藏着真实的性情,装扮出符合分身地位的仪态举止,在日复一日中悔恨当初所做的决定。纵使是化作鬼魂,依然在呼啸山庄里苦苦哀求,因为她想做回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是凯瑟琳,又会如何选择呢?


书影生香


【人鱼薇沫】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1.当年看这本书是因为看了琼瑶的《菟丝花》,其中有和《呼啸山庄》相对应的情节,所以才找来这本书看。张爱玲也曾写过剧本《呼啸山庄》,这个我也看过。

这本书是典型的哥特小说,说了因果报应的故事,女一号卡瑟琳对男一号希克厉的感情与对埃德加.林敦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区别:她对埃德加的感情是肤浅造成的,而将那更为深沉更为神圣的情感留给了希克厉。

她深知,这种爱比埃德加所给予她的那种文明的优厚的物质条件要重要的多。


但尽量如此,她还是违背了自己的天性而嫁给了埃德加。


纷乱也就由此产生。希克厉身上的善全部变成了恶,他将这种恶施加到除卡瑟以外的所有人身上,而此时的卡瑟琳深知只有死后才能同希厉再结合。

在无法忍受精神和那个是个好的双重折磨时,死给了她解脱。


坚持复仇17年之后,希克厉心中的仇恨已渐渐平息,他发觉自深深地喜欢上了伊人的儿子,恶因此终止。从那时起,他焦急地渴望着死期来临,以便同卡瑟琳的灵魂结合。

爱是唯一的永恒的要素,其他的一切欲望和恨都消失了,善最终征服了恶魔希克厉。

是这本书的亮点,善良的光点在黑暗的背景下如同蝴蝶的翅膀,扇起阵阵磷光,虽然弱,但终能与阳光连成一片,连接人类内心的美好。


2.这本书的主题是多层次化的,其中“善与恶”“爱与恨”“邪恶与报应”“罪与罚”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心思想,而还有“阶级斗争”与“风景宁静”等因素,小说用哥特式悬疑、神秘的手法,展出了一幅长长的两代人画卷,充满着对比,在外面美内心恶的女一号,和外在恶内心却柔软的男一号之间写了一场暴风雨。

又在内外统一美好的女二号,和外在恶内心美的男二号之间写了一场柔风细雨似的温情画卷。

这样重复对比,使得故事非常丰满,人物很是生动。

视角又恰恰通过一个外人的口吻来说,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探究感,每次的探究只能看到一个边角或是一面,直到故事如同拼图一般变得完整,我们才有恍然大悟,并能随着人物的律动而忘记自我的沉浸感。

3.小说的手法浪漫而又充满诡异,展示了18世纪古堡生活的真实,艾米莉运用自己天才一般写作手法,赋予了故事一种全新的模式,使这本书充满了生机与活动,所以这本书才跻身于名著行列。

早期的哥特小说中都有“善与恶”的交汇,比如《蝴蝶梦》、《简爱》都是这种类型的小说,也都充满了此种魅力。

所以我喜欢这本书,如同喜欢《简爱》《蝴蝶梦》《红楼梦》《飘》一样,都是我反复重看了许多遍的好书


人鱼薇沫谈成长


讲述的是:

爱米丽 勃郎特1847年写的小说《呼啸山庄》,描写山庄老主人从工业城市利物浦街头捡到了一个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带回家中抚养。希斯克利夫和老主人的独生女嘉瑟琳从小相爱,但嘉瑟琳答应了一位青年地主的求婚,希斯克利二人于是出走。

三年后这个微贱的弃儿回到了山庄,不择手段地向两家地主复仇。这事曲折地反映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动,连英国北部偏僻地区地主阶级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生活下去了。希斯克利夫和嘉瑟琳的爱情是向传统势力的挑战。

但小说着力渲染的是希斯克利夫在恋爱上的绝望心情,他的复仇只是为了个人爱情,最后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剥削者。


刘楚云817


引言:

1847年,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化名先后出版了自己的小说,《简爱》、《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蕾》,一举奠定了她们响彻世界文学殿堂之大名。

一经上市,大姐夏洛蒂《简爱》就大受欢迎,而二姐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则惨遭冷遇。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呼啸山庄》被慢慢发掘,属于它的盛誉时代终于来临,正如著名作家毛姆一样,他把这本小说列为世界十佳之一,可见其魅力。

循例,先简单说一下这本《呼啸山庄》的故事情节:

吉普赛弃儿希克利,从小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因为老庄主的“偏爱”,被他的儿子亨得利仇视,暗暗折磨。

但是与其女儿凯瑟琳却意外志趣相同,青梅竹马地长大着,也慢慢产生了不一般的爱意。

但随着老庄主的过世,亨得利继承山庄,开始变本加厉地任意凌辱、打骂被刻意由养子降为奴仆的希克利。

更令希克林伤心的是,此时受到“画眉山庄”世界吸引的凯瑟琳,选择接受山庄主人林顿的求婚,嫁给了对方,遂而意外听到“贬低”的话,而负气出走。

此后重新归来的希克利开始疯狂报复两个山庄的“所有人”,即使后来凯瑟琳产女身亡,也要挖坟结发,“在一起”。


其实这本小说,自它诞生以来,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无他,因为故事里所呈现的场景也好,情节也好,以及人物的性格、行为等呈现也好,都显得十分“违和”。


尤其整个故事的世界被大致“浓缩”在两个山庄里,显得极为单薄而诡魅,正如这段山庄外景的描写:

“从房屋的那头有几棵矮小的枞树过度倾斜,还有那一排瘦削的荆棘都向着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在向太阳乞讨温暖,就可以猜想到北风吹过的威力了。”

似乎整个世界都是灰暗、阴沉的,没有活力和“人气”,但又不是神、魔、灵等元素,以至于很多读者都有一种脱离现实的“漂浮感”。

不仅真实的现实性,大打折扣,而且里面人物之间所演绎的“爱与恨”,都显得过于极端且突兀。

而主流对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的看法,大概有两种:

一种是直白地把小说当做“爱情”元素的故事来看;

一种是结合时代背景,升华之后从意像和隐喻的角度去解析。

“爱情”还是“时代”,或许结合看才是作者真正的表达:

如果把“爱”、“情”作为这本《呼啸山庄》最重要的元素看的话,那么通篇的表达就像是一个爱而不得,便毁灭一切的反抗报复的“野兽”的一生。

故事开始,被抛弃的希克利,幸运地得到了呼啸山庄的老庄主的“偏爱”,这里的设置本就有点极端,虽然没有交代为什么,但是很明显,希克利与凯瑟琳之所以心心相惜是因为“偏爱”,与亨得利的嫉妒之情。

都说孩子的性格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的,很显然,这种“不可说”的冰火两重天的区别对待,以及后续老庄主过世,继承了山庄的亨得利开始加倍地折磨和侮辱他,如此这般,必然会让年幼的希克利产生价值观的扭曲和原始的仇恨。

但是,起码他身边还有凯瑟琳和他“相互取暖”。

这种“爱情”更像是精神上的“认同感”,就像是世界上另一个“我”的感觉,因为他们都认同“自由的野蛮”,于是在精神世界上是趋于一致,且相互依恋的,正如凯瑟琳常说的:

“那不是因为他漂亮,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论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

而让这种认同感加深的,就是哥哥亨得利厌恶自己的亲妹妹粗鲁“野蛮”的样子,于是同样连带着看不起与希克利“相爱”的妹妹。

而后续偶然的机会,凯瑟琳接触了“文明”的画眉山庄,从此华衣、美服、教养、礼仪等等的“驯化”,让她开始趋于“正常小姐”化,而不是以前的“野丫头”,后来更是“移情别恋”嫁给了画眉山庄庄主林顿。

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像书中凯瑟琳所找的“借口”——用林顿的钱帮助希克利“发达”,不如说是放弃“梦想”的凯瑟琳,在尝试一种更加实际的真实生活,因为她知道,她和穷小子希克利是没有未来的。

这就像是现代一种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的,面包与爱情的人生未来二选一,大多数人自然会败给现实,甚少完全不考虑自己去追求爱情,何况或许凯瑟琳明白,在那个“世界”里,她和希克利是不可能的。

但意外的是,希克利听到了凯瑟琳的“贬低话”,于是负气出走,以仇恨支撑,终于“成为富人”,归来报仇。

而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走向极端的疯狂,希克利不顾一切的“复仇”,让凯瑟琳产女身亡,断送了性命,而歇斯底里的他居然挖坟,与凯瑟琳结发,也不让她与林顿合葬。

随后更是通过种种手段一举“拿下”了两个山庄,还不罢休,开启了后续近二十年的报复,直到把他们各自的最后一位后人折磨致死,失去所有念想和仇恨对象的希克利才毫无遗憾地死了。

其实这后半段故事真的走向十分诡异,怎么看都不像是“爱”。

说单纯的恨的话,支撑这种情绪的“情”似乎也随着凯瑟琳的过世而“消失”了,但是偏偏里面的情绪又是极端疯狂而极致的“恨”。

或许,只有通过联系作者艾米莉本人的背景和经历才能说明一二。

这个据考短暂一生没有任何情感经历的女作家,或许是把自己心中那种被异化的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对抗,倾注在“爱情”的元素当中。

根据她们身处的维多利亚时代,歧视女性的社会普遍问题,以及他们姐妹早期在寄宿学校受的磨难,和他们勃朗特家族的离群索居的“孤独感”。

这个内心“住着个男人”的艾米莉,应该是被社会和家族的“性别认同感”折磨地不轻,所以她才创造了希克利这样一个疯狂、残暴的“怪兽”出来,用以释放她纠结、无奈的情绪。

而凯瑟琳更像是一个被外界束缚、局限的她,虽然本性“野蛮”,但被“文明世界”所局限,必须被“框住”。

所以,总的来说,在作者艾米莉的笔下,《呼啸山庄》想表达的,是一种“野蛮世界”与“文明世界”的对抗与极端的撕咬。

正如她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一样,最鼎盛、辉煌的“日不落”也逐渐开始日薄西山,于是被掩埋在“高速发展”之下的弊端,或者说关于时代的思考也渐渐显现。

正如书中所呈现的极端而疯狂的“复仇”画面一样,“野蛮”与“文明”难以调和,必须择一,但是“野蛮”真的完全不可取?“文明”真的可以全盘接受?

作者留下这个问题,以及自己的看法,至于“其他”,留给后世千人千面的主观理解吧......

写在后面:

其实多年前,真的完全把《呼啸山庄》当成另类的言情小说看,但是现在,尤其是重温了英文版之后,发现直白的英文表达,更突显作者艾米莉的“异化心理”。

或许,现代的“文明”模样,就是这本书,最好的“答案”。


长了鹿角的兔子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作者要表达什么?风雪月来回答。

笔者昨天刚刚推荐过这部书 见 ,写的比较简略,因为很久之前看过的书,但是真的喜欢这部书。

《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爱和复仇的故事。

在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老主人收养了吉普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跟他的儿女辛德雷和凯瑟琳一起生活。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相爱,但被辛德雷憎恶百般侮辱。凯瑟琳跟画眉山庄的林顿订婚,希斯克利夫愤然出走。

数年之后希斯克利夫衣锦还乡,买下呼啸山庄让辛德雷为奴,娶了林顿的妹妹并囚禁。辛德雷死后希斯克利夫继续报复他儿子哈里顿,强迫林顿的女儿凯蒂嫁给自己的儿子,获得了画眉山庄。

希斯克利夫在哈里顿和凯蒂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跟凯瑟琳相爱的样子,终于放下了恨意,呼唤着凯瑟琳的名字离开了人世。

作者要表达什么呢?

  • 快意的复仇

1.小说是一个复仇故事,类似《基督山伯 爵》,不过不像基督山伯爵那样传奇宏大,故事就发生在与世隔绝的两个山庄里,集中在两个家族的五个年轻人和他们的后代。

复仇是对被压抑情感和生活的反抗。小说中的希斯克利夫半生都在复仇,手段残酷凶狠。但笔者对他恨不起来,因为他的爱情被阶 级分层撕裂,他经历被看不起的童年。来到新家什么都没做就被辛德雷欺侮排挤。


2.笔者对他恨不起来或许因为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虽然笔者并没有经历过被人压 迫失去爱情,但平时生活的压抑不如意有很多。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现代成年人的崩溃,并不是对某个人,就是生活的压力聚 集。


3.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就是个内向沉默的人,这样的人容易积蓄情绪,艾米莉的诗也很忧郁敏 感,她的压抑的情绪在小说中淋 漓 尽 致的抒发,让读者感同身受。

小说出版时因为激进的情绪在当时不被世人理解,艾艾米莉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又没有爱情婚姻实践,她书写出的世界是她的“非凡的热情”。

  • 荒原和风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从小一起在山庄后的荒原玩耍,他们身上存在的野性就像荒原和风,粗 犷自由。凯瑟琳曾为精致的画眉山庄背叛爱情和她自己,不可避免的被内心折磨。她的野性本性也为回顾的希斯克利夫唤醒,坦诚了自己的爱情也zui终死去。

希斯克利夫尽管疯狂报复侵占财产,但他内心的野性一直没变。他就像荒原一样一直为凯瑟琳保留,凯瑟琳仍化为呼啸的风。他们的灵魂终回到了荒原。

作者艾米丽勃朗特从小居住在英国约克郡,就热爱自己长大的荒原,常独自徘徊在荒原感受生命和激 情。

  • 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我不姓福。幸福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不常被人挂在嘴边,只在夜深无人时暗自伤怀。希斯克利夫终其后半生刻毒报复是因为他未遂的爱情,心中充满恨意。

有了爱情我们就能幸福吗?生活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曾经听到樊登讲演说到:我们遇到灾祸时总想为什么是我。不如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不应该是我。

希斯克利夫报复了欺侮自己的辛德雷报复了娶了凯瑟琳的林顿,又继续报复他们的子女,但是看到他们的子女相爱了。时光仿佛回到过去,周而复始,谁也不敌自然的力量。如果你也不幸福,是否也能像希斯克利夫一样释然呢。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生命周而复始,我们前行又思考,幸好有这样一部书,带我们走到神秘荒原旷野,看看我们自己的心,是否早已一片荒芜。


风雪月


《呼啸山庄》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位从小被收养的吉卜赛男孩与主人家的小姐恋爱失败,长大后最终走上复仇之路的故事。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在6岁的时候,差点被饿死街头,恰好被呼啸山庄的老主人厄恩肖遇到。善良的厄恩肖把希思克利夫带回了家,并为他起名叫希思克利夫。可是除了女儿凯瑟琳,厄恩肖的妻子和儿子欣德利都不待见希思克利夫。

欣德利嫉妒父亲对希思克利夫的宠爱,总是背着父亲找希思克利夫的麻烦,甚至把希思克利夫揍得鼻青脸肿。

希思克利夫似乎天生是个冷漠的人。他既不感谢厄恩肖的救命之恩,对欣德利的暴行也表现得无动于衷。

只有跟凯瑟琳在一起,他才会真的快乐,他们都认为彼此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一起玩,一起闯祸,一起在荒原中欣赏鸟的羽毛。

可是这种想法在他们去过画眉田庄后被改变了。凯瑟琳最终在面包和爱情之间选择了面包。

被当作仆人的希思克利夫,带着满腔的羞辱和愤怒出走了。

当他再次带着复仇计划回来后,欣德利死了,凯瑟琳也死了,最终自己也死在了凯瑟琳幼时的闺房中。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一生唯一的小说作品。艾米莉虽然早逝,且从未经历过爱情和婚姻,但她的这本书,却在一百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生活在19世纪的艾米莉是一个外表沉默,内心火热的女孩。她从小生活在约克郡,那里就像《呼啸山庄》中的荒原,寒冷,乏味。但艾米莉却通过观察积累,并从哥哥的爱情经历中找到灵感,这才有了轰动世界的作品《呼啸山庄》。

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采用旁人讲述和巧妙安排时间线这样的方式,让整个故事充满悬念。

而故事想要向人们传达的,是因爱生恨的残酷,同时也是一份仇恨并不能扼杀真爱的有力证明。人性是复杂的,但人性的根本最终还是善大于恶的。

相信《呼啸山庄》会给每一个在爱情中受伤,或是正在经受爱与恨的艰难抉择的人,带去正确的思考方式。


贤贤话诗文


英国作家大都多产,而艾米丽·勃朗特仅以一部《呼啸山庄》这样普通篇幅的长篇小说,而占英国小说史上不可删除的一页。


小说中主要讲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三位主人公爱恨情仇的故事。呼啸山庄园主有个女儿凯瑟琳,在老欧肖出远门的时候带回来了一个弃儿希斯克利夫,就这样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在陪伴中成长。在凯瑟琳渐渐长大的时候认识了画眉山庄的埃德加,并产生了情愫。面对这样的情况,凯瑟琳进行了她爱情的选择。

自从老欧肖把吉普赛弃儿希斯克利夫带回呼啸山庄收养以后,让他和自己的儿女亨德莱和凯瑟琳一起生活,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就形影不离了。共同生活在一起时,面对牧师的说教,他们可以共同反抗,一起到原野上玩耍、疯跑。即使生活没有太多的乐趣,只要他们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乐趣。而希斯克利夫也带给了她很多欢乐,对她无论什么事情都唯命是从,在他身边的日子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并产生了爱情。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秘密外出到画眉山庄时,凯瑟琳不小心被狗给咬伤了,因这惊动了埃德加家族的人,由此凯瑟琳认识了埃德加。埃德加面对和自己不同的人时,不由得对凯瑟琳产生了好感,在凯瑟琳与画眉山庄时常的交往中把自己伪装成性格十分温顺的小姐,这让埃德加更深陷不已。凯瑟琳爱埃德加,是因为埃德加英俊、有钱、年轻、活跃。这种爱是普遍的,是任何人都可以给予的。这些足以说明凯瑟琳并没有像爱希斯克利夫那样爱埃德加,她看中的是埃德加能够给她带来的地位以及舒适的生活。


凯瑟琳最终嫁给了埃德加,引起凯瑟琳爱情抉择有很多的因素。

在社会因素方面,小说所处的社会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封建贵族的农业经济却在新的工业经济的冲击下,纷纷衰退或破产。贵族凯瑟琳嫁给埃德加进行家族联姻,用以扩充实力。凯瑟琳性格中存在着自私自利的成分,为了自己的幸福而舍弃了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


在家庭因素方面,凯瑟琳一直处于被管束的状态。父亲在世时,要听从父亲的话。父亲去世后,她的哥哥对她更是严加看管,不让她和粗鲁的希斯克利夫接触,并且经常让她和画眉山庄的人多交流,以免让她变成一个不得体的野丫头。

在个人因素方面,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总是向着自己有利的方面追逐,而凯瑟琳也不例外。当有一个更好地出现的时候,肯定会选哪个最好的。埃德加比起希斯克利夫当然是身份、地位、钱财都高出很多,即使放弃对希斯克利夫的一份感情也可以得到更多。


凯瑟琳为了物质的享受,选择了埃德加,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凯瑟琳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最终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

世界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当今女孩子就像《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既渴望拥有希斯克利夫纯真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世俗的压力,最终放弃了个人真实的感情世界,而选择了虚伪的物质生活。作为现代女性,一定要看清楚爱情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摒弃虚荣心,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靠双方的努力来获得幸福的物质生活。


星河电影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

艾米丽生性寂寞,自小内向的她,缄默又总带着几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觉,诚如夏洛蒂所说的:“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少女时代,当她和姐妹们在家里“编造”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得很特别,后来收录在她们诗歌合集中艾米丽的作品总是如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被“恶”这一主题所困惑,在纯净的抒情风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死亡的阴影。在她写作《呼啸山庄》时,这种困惑与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它,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说人物之口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因此《呼啸山庄》是饱含作者心血与情感的作品。

作品主题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歌者二向箔三体


爱的绝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