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上周给大家介绍了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的“重师造化——黎雄才的寻源之路”画展。相信大家对黎雄才的山水画作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期让我们继续上周的精彩,继续欣赏黎雄才先生变革新风之后的作品吧。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国画写生的热潮。艺术家们纷纷参与创作,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纳入其中,使得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国画作品展现在世人眼前。黎雄才的作品从众多国画作品中脱颖而出,在表现时代新气象的同时,也流露出国画作品所具备的传统意境,亦展现了其驾驭笔墨、变革新风后的自信与能力。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信阳南湾水库局部(1955年) 29×148cm 纸本设色


五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山水画写生可以说是蓬勃发展,艺术家们通过写生来转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锤炼自己的艺术语言,其作品多以反映新时代精神面貌为主题,抒发国家情怀。黎雄才在此期间创作了《信阳南湾水库》《武汉防汛工地》《武汉造船厂》《黄河三门峡工地》等写生作品。这些写生作品多采用速写的方式把建设中的整个动态场景记录下来,再由长卷的形式展现出来。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黄河三门峡局部(1958年) 29.5×116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黄河三门峡局部(1958年) 29.5×116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黄河三门峡局部(1958年) 29.5×116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黄河三门峡局部(1958年) 29.5×116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黄河三门峡局部(1958年) 29.5×116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黄河三门峡局部(1958年) 29.5×116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黄河三门峡局部(1958年) 29.5×116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黄河三门峡局部(1958年) 29.5×116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黄河三门峡局部(1958年) 29.5×116cm 纸本设色


1958年,黎雄才时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这使得他有机会去正在兴建中的黄河三门峡大坝工地体验生活。工地中的三脚架、电线杆、工程起吊车、手推车和运送物资的火车、汽车,以及人物的动作都被一一记录下来。《黄河三门峡》以全景式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整幅作品素材客观、充分,在整个画面的技术处理上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三门峡鬼门河局部(1958年) 30×77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三门峡鬼门河局部(1958年) 30×77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三门峡鬼门河局部(1958年) 30×77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三门峡鬼门河局部(1958年) 30×77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三门峡鬼门河局部(1958年) 30×77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三门峡鬼门河局部(1958年) 30×77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灵宝砂石厂工地局部(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灵宝砂石厂工地局部(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灵宝砂石厂工地局部(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灵宝砂石厂工地局部(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灵宝砂石厂工地局部(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灵宝砂石厂工地局部(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灵宝砂石厂工地局部(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黎雄才的一生,可以说是步履不停,笔耕不辍,大量的写生作品也带领观者从不同的时间维度去细品画家所遗留的时代笔墨。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灵宝砂石厂工地局部(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灵宝砂石厂工地局部(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灵宝砂石厂工地局部(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采石船(1958年) 30×8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采石船(1958年) 30×80cm 纸本墨笔


黎雄才一生研究传统,尊师重道,在主题和笔墨语言的表现方面也善于探索创新,将中西方艺术的结合发挥到了极致。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机械化采石(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机械化采石(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机械化采石(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机械化采石(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机械化采石(1958年) 30×12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望莲花洞(1958年) 30×80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汉水铁桥局部(1954年) 33×88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汉水铁桥局部(1954年) 33×88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汉水铁桥局部(1954年) 33×88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汉水铁桥局部(1954年) 33×88cm 纸本墨笔


写生训练对于黎雄才来说是一生都需要做的功课。这种训练对景物的入手研究要求十分严格,要求画者对客观事实必须做到“体察精微,笔无妄下”。黎雄才在这方面一直严格克己,并将自己的写生经验与传统笔墨技法相结合,绘制了大批经典手稿作品,堪称教学示范的扛鼎之作!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建窑(1958年) 26×32.5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古松二株(年代不详) 40.5×49.5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老松枝干(年代不详) 24.5×38.5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岩壁杂草之四(年代不详) 32×42.5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马远画法(年代不详) 36×48.5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画石法(年代不详) 25×35.5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画山法(年代不详) 21.5×31.5cm 纸本墨笔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乱麻乱柴皴法(年代不详) 36.5×49cm 纸本墨笔


题跋:乱柴乱麻皴为皴法之变格,从大小斧劈中来,与夏亦间用此法,元人多为之,学者应从对象出发,而不要为某皴某法所束缚,然亦应注意其统一,不然如吵杂锦,种种都有。


黎雄才长年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他为学生画了大量的课稿,并将山水、树石等题材进行了分步演示,也正是这些课稿中的树、石、杂草组成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黎家山水”。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修水库(1963年) 137×6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修水库局部(1963年) 137×6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修水库局部(1963年) 137×6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修水库局部(1963年) 137×6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修水库局部(1963年) 137×6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修水库局部(1963年) 137×68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守卫在南天门海岸线(20世纪60年代) 172×92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守卫在南天门海岸线局部(20世纪60年代) 172×92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守卫在南天门海岸线局部(20世纪60年代) 172×92cm 纸本设色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黎雄才-守卫在南天门海岸线局部(20世纪60年代) 172×92cm 纸本设色


本期,关于黎雄才的作品以及资料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啦!若大家喜欢本期的作品,可以从第一期从头开始欣赏,以便了解得更为全面哟!也请大家期待下期的精彩吧!


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