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北綿遠河東側發現龜勝山道場遺址

德陽北綿遠河東側發現龜勝山道場遺址


三繞德陽北綿遠河東側施工中發現文物,從文物類型、時代、位置分析,初步確認為文獻記載中的龜勝山道場遺址,即唐朝名將高崇文大破叛亂的西川節度副使劉闢處。


古建築維修從業者張胤濰、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彭啟晗、長江大學學生楊和堃都是文物保護志願者,他們愛好研究德陽的歷史,時常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去尋找名勝古蹟。2020年3月17日下午,他們按照文獻記載中的龜勝山道場推測位置來到三繞德陽北綿遠河東側施工現場,山體北部已經被挖掘機由西向東挖開,露出了巨大的山體剖面,浮土中散落大量的陶瓷片和筒瓦、琉璃構件等建築材料。他們隨即報告給了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章澤。


德陽北綿遠河東側發現龜勝山道場遺址


18日上午,劉章澤和旌陽區文管所所長鄧麗等趕赴現場調查。發現文物的地方位於三繞成綿高速公路互通西側、綿遠河和西成高鐵東側,公路路面已基本成形,山體北部已經被挖掉,公路南側的大部分山體未遭破壞。據瞭解,修西成高鐵時山體已經被部分破壞。文物部門將採集文物標本帶回去整理研究,並安排鎮村對山體進行保護待以後適當時機進一步開展勘探發掘工作。


德陽北綿遠河東側發現龜勝山道場遺址


採集文物主要包括瓷片、陶片和建築構件三種類型,時代為五代至北宋早期。瓷器有盆、碗、香爐等,都出自成都琉璃廠窯,胎色深紅、青黃釉都是琉璃廠窯五代時期的特徵。特別是瓷香爐形制與成都海濱村五代後蜀墓(957年)出土的香爐,獸足紋與邛窯遺址出土的五代香爐印模(廣政十一年,948年)基本一致。文物包括生活器皿和建築構件,不可能出自墓葬,應該是建築遺址。遺址時代已經解決,剩下的問題就是遺址的性質了。


德陽北綿遠河東側發現龜勝山道場遺址


對比文獻有關記載,特別是民國二十三年(1934)的德陽縣地圖,遺址位置正是龜勝山所在。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卷九·德陽縣》:“(鹿頭山下)有龜勝山道場,乃高崇文破劉闢處。初,闢據鹿頭關,高與之對壘屯營,有神龜由壁門來,蹲於牙旗之下,公命投之遠澗。翌日復至。議者以龜介蟲之長,介冑斯服,蜀有龜城,其城是師,果為受降之兆,乃以龜勝名山,立道場焉。掌書記鄭宗經大唐乙酉明年六月記。”


《德陽縣誌》收錄有《龜勝山道場記》,作者鄭宗經為西川節度史掌書記,寫於大唐乙酉(805年)的第二年(806年),即高崇文破劉闢之後。文獻記載的主要內容如下:永貞元年(805年)8月,西川節度使韋皋死後,節度副使劉闢叛亂。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二十三日,憲宗命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等出兵討伐,在此地大破劉闢,其後“以戰骨雖瘞,遊魂尚痛,非大聖之力,不能息苦海;非象設之教,無以聳善心”(《龜勝山道場記》),立道場於此。


此次發現的遺址時代比高崇文破劉闢事晚了一百多年,應該是龜勝山道場遺址。遺址歷一千餘年,並在近年來交通建設中多次受損,其保存狀況不詳,有待在今後的工作中發掘出更多的歷史細節。


德陽北綿遠河東側發現龜勝山道場遺址

【聲明】本文由德陽文旅整理編輯,文中所使用的圖文素材,除非屬實無法確認,均會標註作者和來源。若標註有錯漏,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並提供權屬證明材料,我們會立即刪除致歉,或與您協商解決。謝謝!本期內容來源:德陽文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