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重新“动起来”啦!

3月10日,湖北省启动健康码发放工作。湖北居民可以申领健康二维码,作为个人出行的电子凭证,在湖北全省范围内通用。

11日、12日,湖北潜江、荆州、十堰多地分别发布关于复工和出行通告,推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21日、22日,深圳广州等地明确与湖北健康码互通互认,凭湖北健康码绿码,亮码放行,不需要另行隔离。

刚刚,经中央批准,从3月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鄂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汉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湖北重新“动起来”啦!

湖北迎来首批外省大规模返岗农民工

3月18日,湖北省迎来首批外省大规模返岗农民工。

“早一天回去,就能早一天进厂上班。”18日上午,来自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的农民工付玉刚走下大巴车,踏进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千川门窗有限公司,顺利实现返厂复工。与付玉刚一同前来的共有4车98人。

湖北重新“动起来”啦!


“我们3月11日接到政府的复工批准,然后就开始组织工人返岗。”千川门窗有限公司总经理骆柏韬说,这次运送的工人全部是生产工人,包括木工、漆工等多个工种,他们在经过身体检查后,将快速上岗,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付玉刚是才脱贫不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计划过完春节就出门,结果遇到疫情,我是从湖北返回的,一直在老家隔离。”付玉刚说,了解到政府要组织专车接送,就第一时间办理了健康证明,申请集中乘车返回湖北。

四川省雅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余云峰说,此前已派专人检查车辆安全状况和疫情防护设备。车队安排2名医护人员随车保障,每车安排3名驾驶员轮流驾驶,以确保车辆在指定时间安全抵达指定地点,实现“出门上车,下车到厂”。

截止20日,湖北已有12万人跨省返岗

3月19日上午8时许,在荆门汽车客运北站,确认过身份和健康码“绿码”,进行体温检测后,294名湖北荆门籍务工人员登上了赴深圳的返岗专车,他们乘坐的是荆门市开行的第三趟“点对点、一站式”出省返岗免费专车。此前,荆门市已分两批组织358人赴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返岗务工。

湖北重新“动起来”啦!


“点对点、一站式”服务是湖北省为返岗务工人员专门开辟的绿色通道。近期,除武汉外的各地区陆续以包车、专列等形式迎送返岗务工人员。

在黄冈,实施“一车一策”,选定车况优良、驾驶员素质过硬、安全监管到位的客运企业开展运输服务,及时开通复工返岗定制包车预约业务。

在宜昌,“三峡移民务工专车”“农民工返岗专车”陆续开通,自3月14日以来每日均组织多批“点对点”包车,运送务工人员前往深圳、南京等地复工。

在恩施,3月21日首趟发往杭州的劳务协作扶贫专列D2248次动车出发,1071名务工人员集中乘车。

湖北省要求,所有“点对点、一站式”车辆均随车配备消毒剂、口罩和测温仪,并设置留观区域。每台车载客率保持在50%,乘车人员先测体温、后上车,执行“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的闭环式管理。

湖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常年出省务工600万人左右。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3月20日,湖北省已有约12万名务工人员离鄂,顺利返岗。

解除离鄂通道管控的最新消息

3月24日,经中央批准,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就解除离鄂通道管控和武汉市复工复产安排等事项通告如下:

一、从3月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鄂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二、武汉市继续实施严格的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从3月25日零时起,在做好健康管理、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对持有湖北健康码“绿码”的外出务工人员,经核酸检测合格后,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的办法集中精准输送,确保安全有序返岗。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汉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三、外省来鄂来汉人员凭外省健康码或湖北健康码“绿码”,在全省范围内安全有序流动,不需另行提供健康证明(确实无法申领健康码的除外)、流动证明、流入地申请审批表或接收证明、车辆通行证等。出省人员应提前了解并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四、武汉市根据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情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复工复产。

五、省内大专院校、中小学、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幼儿园等继续延期开学。具体开学时间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

六、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严防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疫情反弹风险,妥善应对输入性风险。要统筹做好滞留在汉在鄂人员返程等工作,细化工作安排,确保安全有序流动。要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力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