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成“夹心饼”,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


疫情之下成“夹心饼”,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

面对各国疫情的快速蔓延甚至恶化,中国留学生该怎么办?

目前在海外到底有多少中国留学生?教育部2018年的数字是153万,考虑到每年的增长,2019年人数应该超160万,但这个数据中可能少了一部分“小留学生”。

据悉,英国是有中国小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在10-17岁之间,平均年龄14岁,大约1.5万小留学生滞留在英国。

有人扒出,英国留学费用不低,杂七杂八一年也要60万起,我们以两年为例,两年就要120万!

所以当家长们联名申请包机接孩子们回国的时候,舆论一边倒,多数人不赞同,于是,有条件的人会认为没条件的人是在“仇富”,事实上,只是“仇富”这么简单吗?

疫情之下成“夹心饼”,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

一 不同意“包机”是因为害怕输入性病例

当我们坚持了两个月,眼看着马上迎来胜利的曙光,满怀希望的时候,这一波平静的湖水被境外输入病例打破了。

前两天还有一个泰国归来的女子在机场大吵大闹,拒绝隔离、拒绝检测,还叫人“闭嘴”,别逼她骂人。这位大妈,你真是厉害,我服了。全国人民的努力,怕要被你一个人毁掉了。

从河南“毒王事件”开始,有境外接触史却谎报、瞒报的人已经在大家心里留下了一道阴影,后来境外疫情爆发,境外归国华人却不配合隔离工作,使得人们更加不愿意接受“国家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的他们。

疫情之下成“夹心饼”,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

二 孩子无辜,但是家长未必

诚然,孩子是无辜的,他们还小,十几岁的孩子哪里知道人生路该怎么选择,这些路都是父母帮他们选的。

境外疫情爆发前,家长们很庆幸自己的孩子在国外,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后来,国内疫情稳定下来了,境外疫情却形势危急,这时候,又后悔了,觉得不该把那么小的孩子送出去的,想要尽快把他们接回家,却发现有钱也买不到孩子的安全,加上回国机票“一票难求”,就算是18万一张也抢不到。

于是,欲哭无泪的他们在发现有些事情有钱也办不到后,无奈之下联名向政府申请“包机”。

所以,当初为什么送孩子出去呢?哭又有什么用呢?

孩子那么小,你就送出去了。为人父母者,不管是否有条件送孩子出国,都肯定会谴责送孩子出国的家长们啊。

疫情之下成“夹心饼”,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

三 国外留学费用高,是拿人民币给外国增长GDP

英国留学费用不低,杂七杂八一年要60万起,我们以两年为例,两年就要120万。一般家庭哪能承受得起,有些人一辈子都赚不到那么多钱。

据报道,英、美、澳等国对中国留学生群体高度依赖,其中留美中国学生规模去年就高达40万人。受旅行禁令影响,或给澳大利亚带来40亿美元损失。英国高校去年在中国学生身上创收15亿英镑,这意味着没有中国留学生,他们将损失15亿英镑。伦敦国王学院的“中国通”布朗教授表示,若入学率下降1/4,很多高校就要在“惨淡经营”与“宣告破产”之间挣扎了。

这次疫情,让大家看到了外国是怎么对待留学生的,也让我们看到了西方“留学大国”是多么需要中国留学生的学费的。

可是他们,一方面收了我们高额的学费,另一方面,歧视中国留学生,中国新冠病毒爆发初期,对留学生各种排斥。后来他们那里也爆发了,寄宿家庭直接拒接小留学生,让他们既回不了家,又没地方住。

以上情况,不禁让人反思是否还应该拿人民币给外国人增益。

疫情之下成“夹心饼”,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

结束语

其实,出国读书的人不一定会入别国国籍,只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回来报效祖国。有一些确实想过移民吧,还有一些是交换生,去个一年就会回来的,只是运气不好,刚好遇到了疫情爆发。

经过这次突发事件,我想,每个人都会重新思考出国留学这件事吧。

而现在,还在国外的留学生该怎么办呢?

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原则上建议最好不动。西方各国目前防疫建议的核心就是“shelter in place”,直译是“就地避难”,用我们中国话讲,就是居家隔离,不要出门。新冠肺炎真的可防,目前还没有看到做到这三点后被感染的:第一,不去人群密集场所,第二,勤洗手,第三,必要时戴口罩。因此,不动就是最好的防疫。

人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至于怎么选,也要看兜里是否有钱。

疫情之下成“夹心饼”,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